本人打定主意要搞文学创作,开始练习写作时,目标还是很明确的,要以小说写作为主。只因多年来一直爱看小说,而最终有了一个大胆想法,不能光看别人所写的作品,若是自己也能写出小说来,让别人阅读,那该有多开心。就想经过一番努力,能够写出几部像样的大部头,来造福社会,也证明自身的价值。曾经看到那样一句话,小说是支撑文学殿堂的梁柱,其重要作用不可替代。也就深信不疑,一心不二,利用所有的业余时间,在练习小说写作。只因起点太低,起初所写的文稿根本不像样,连半成品也算不上,只能算作素材。而我是个愚钝之人,既然痴迷于小说写作,就不在乎一再失败,还在经常坚持练笔,相信功到自然成,铁杵能磨成针。经过四年多努力,终有一篇小说作品得以发表,给了本人很大安慰。写作劲头更大,可还是写得很吃力,三年期间只折腾出两篇能用作品,被刊物登载,就怀疑自己缺乏写小说的天资,更没有灵气,即便再勤奋写作,也不会有自己想要的几个大部头。
那该怎么办?要不先停下来,系统地学习写作知识,使自己思想观念有所改变,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方法,再拿起笔来继续写作。正好看到北京一所中文函授大学在招生,就毅然报了名,选择了文学专业,开始系统地学习基础课程。专业还真是选对了,不仅开设有文艺理论,文艺思潮,美学,民间文学,作家谈创作经验等理论基础课程,还开设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电影创作等专门课程。每一门课程都有单独的教材。起初最感兴趣的自然是《小说创作教程》,而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内容我已经接触过,有所了解。阅读兴趣就转向《散文创作教程》,全新的内容具有很大吸引力,我的心思就被一下拴住了。
那门课程的主讲人是北京大学教授佘树森,我就认定佘先生的学术造诣一定很高,教程内容一定很棒。果不其然。第一讲,散文的特质就让我很兴奋,他那样讲道:当我们阅读一篇散文时,首先使我们触目惊心的,不是像小说里所展示的纷繁复杂的人生画面,而是一颗诚实而聪明的心灵,在瞬间启开是所透出的思想智慧之光,我们得以走进这心灵,去聆听作者对人生,对自然,对艺术,对道德的倾诉与见解。
散文是“情种”的艺术。当然,一切文学艺术都离不开一个“情”字,但其情之最真,最痴,最自然者,莫过于散文之情。散文所表现的,主要是作者的感受—或感物之情,或所感之物,都离不开感受二字。感受,既情也。写景、写人、写事,其目的还是在于抒写自己的主观感情。发挥思想,议论道理,也是抒情的一法。只不过是一种理智化,条理化了的情。
写散文贵在“处处有我在”,但又最忌故意表现自我。我就是我之情,我之意,我之志—我之思想感受。如果这一切是亲感而至城的,坦白自然的,那么,自能从中见到作者人格,个性的真面目。如果一心只想着表现自我,将我极力夸张,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反而会使人生厌。散文中的这个我,应该是诚实而又谦逊。散文是表现生活,反映时代的一种独特方式。
散文是尖锐的艺术,散文的小,乃是大之凝聚,散文的短,乃是长之压缩,散文的淡,乃是浓之融化。它写的虽然只是生活的一角,思想的片段,却能像打靶射箭一样,一矢中的,准确而深刻地反映出背景的全部,这就是散文尖锐性。这种尖锐性在散文创作上,主要表现为暗示的运用,和快速多变的节奏。散文作者从日常生活,平凡的事物中找到暗示是写作的第一步,第二部便是如何能在短小的篇幅,有限的文字里,将这种暗示,尖锐深刻而又意味隽永地表现给读者。
散文又是自由的艺术,其题材是无所不包的。天上底下,古往今来,从时代风云到日常生活,从山川风物到树木花草,鸟兽虫鱼,宇宙之大,苍蝇之微,只要你有所见所感,都可借以寄方寸之感思,抒一时之情怀。它的写法是相当自由而宽松的,可以具体描写,也可以抽象议论,可以抒情,也可以记叙,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其形式的采用,完全是由文而定,因人而异,有充分的自由。作者寻找线索组织材料,主要是依靠所谓“兴感的联络”,情感的控制。大体上都保持着所谓“行云流水”一般的自然之趣。
散文的笔墨,则是一种谈话的调子。在方式上,可以如独白,如对话,如演说,如辩论。在声音语调上,或高,或低,或刚,或柔,或缠绵,或豪放。总之,只要谈话诚恳,谈得直率,能够动人以情,晓人以理就行。在文字上,或者全用口语,或者以书面语为主,或者冶文言白话于一炉,或者文言中夹杂白话,完全由作者之个性,所书之内容而定。
佘教授还从散文艺术的渗透现象,捕捉散文写作灵感,散文构思角度的选择,散文构思的三要素,散文的选材,散文的描写艺术,怎样洗练散文语言等方面,逐一作了丰富而生动的讲解,武装了我的头脑,从此懂得了怎样去练习,学会写散文,而且能写出好的散文。佘教授还给学员讲了散文家的修养。他说,散文的特质,是同散文家的修养息息相关的。要想写出美的散文,作者不可不重视自己的修养。关系着散文创作的修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属于人格个性,生活经验,文化构成,以及艺术感觉等方面的修养。
散文家诚实的人格,不光体现在不避个性自我解剖上,而且还体现在描写别人,尤其是活人及名人的时候,能够做到实事求是,敢抒己见,既不歪曲诋毁,也不溢美隐恶。散文家的美好性格,表现在对生活的执着,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对真理的追求。还必须蕴藏着一股逼人的灵秀之气。其才华的高低,作品魅力的大小,取决于这种灵气在他身上钟毓多少。散文家还应当是一位兴趣广泛的收藏家。拥有自己的相当富有的经验,知识的库存。一个散文家的文化构成愈丰富和复杂,他的审美层次和趣味,也便愈深刻和多样。
此生大概无法见到佘树森教授,而每次翻阅他所著的那本教材,就仿佛拜访了他一回,在亲耳聆听他系统地讲授散文写作基本常识,就觉得自己真有福气。有幸遇到了那样的高人,遵从他的谆谆教导,本人才迈出了那样紧要一步,开始尝试散文写作,又多了一门技艺,让我终生受益。随时可用文字去做有意义,甚至有价值之事,不至于消沉,更不会颓废,能够过得很充实,很开心,真该感谢佘先生,并致以诚挚的谢意!当然本人还是以小说写作为主,散文写作为辅,似乎将它看作一种副业。记得有人说过,写作长篇小说就像在跑马拉松,写作中短篇小说有如在短跑,而散文写作则是在悠闲地散步。粗略一想,那番话似乎也在理。而我另有一种想法,只是单打一写小说,似乎经常在受一定的限制,感觉自己的一些想法难以充分表达。也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叙述水平。而经常去写一些散文,不仅会增强自己对生活现象的敏感性,易于发现感人之事,或是所感之物,产生写作动念,要去写感人之事,所感之物。还能不受限制尽情地挥洒笔墨,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在写作过程中,自由地挥洒自己的激情,强化自己分析事物的能力,磨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会使自己的叙述水平有明显提高。不管是写小说,还是写散文,都会写得更加顺畅一些。认准了那一点,就在写作小说期间,特意留出一些时间,将确实想写的某个人,或是某件事写成散文,投寄出去希望能够发表,基本都能如我所愿。就在报刊上陆续发表了多篇散文作品,算是小有收获,感觉挺幸福的。
而还有部分可写的素材,总是没有空余时间去写,就先记下题目,所写的要点,一年拖一年也未能写出来。一直拖到写完主要的长篇及短篇小说之后,这才花费心思去写那部分散文。集中精力在写,真如自己所想的那样,就越写越开窍,流淌出来的话语越多,而且愈发顺畅,就又写出多篇散文来。将所有的作品收集起来,仔细一算,已有二十余万言,可以编成一本散文集了,算是没有白辛苦,可说对得起自己,对得起支持自己的家人。
这本散文集所收作品,每一篇都动过真情,认为非写不可,这才费心构思,而后用心写出来的,可以说都是寄情之作。描述新疆某方面变迁,边疆美景的有《准东戈壁火车奔跑》、《游历新疆》、《新疆似有海》等作品。描述自己生活工作多年的吉县历史,风物,乡民的有《北庭古于今》、《杂记四题》、《乡民轶事》等作品,描述亲情的有《追忆父亲》、《缅怀母亲》等作品。描述友情的有《感念他们》等作品。描述自己成长经历的有《当年求学》、《与书结缘》等作品。描述工作经历的有《回想那七年》等作品。描述自己人生感悟的有《快慢光阴》、《珍惜旧物》等作品。只因本人才疏学浅,写作功力有限,本书所收作品就不可能篇篇文采斐然,全是精品力作。读者若是能够耐心去读,还能读出一点味道,有所受益,本人心里便会踏实许多。若是某些作品还能得到读者好评,那本人肯定高兴,会对自己说,那可是对你多年坚持写作的最好回报。一个人一辈子也只能做一件事,还不一定能做得尽如人意。什么都想抓的人,到头来什么也抓不住,就此自勉。
2020年1月10日于乌市苏杭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