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云峰的头像

马云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1/09
分享

行走的新疆馕

进入乌鲁木齐市馕文化产业园大院,很快会被一个景物所吸引,它矗立于入口左侧,乍一看是一个硕大而浑圆的面饼,直径高约七米左右,色泽金黄鲜亮,还以为它就是真的。再用心仔细观赏,它上方还有天下第一馕,几个鲜红的艺术大字,游客马上就会明白,原来那是一个形似烤馕的模型,一个巨型广告牌,一张超大名片,要让八方游客很快认识它,并产生兴趣,能将新疆烤馕作为礼品带回家,好让家人分享。而园区入口两边前墙上,也排列着两组烤馕浮雕,就像是真馕还贴在馕坑壁上,谁都忘了将它取下来,而显得新颖别致。

走进那个入口,也就进入了新疆烤馕的世界。展示区摆放着各种物品,随意一望,就会让人眼花缭乱,不知从何处着眼。静下心来细看,以前打馕所用的案板,和面盆,托盘,擀面杖,馕针,馕枕,火钳,囊钩等工具一应俱全。还有小麦粉,黑麦粉,荞麦粉,玉米粉,黑豆粉等面粉样品,以及白芝麻,黑芝麻,葵花籽,玫瑰花,辣皮子,沙枣,红枣,葡萄干,核桃仁,果脯,鸡蛋等辅料,或摆在桌案上,或放在玻璃柜中,供人随意观赏。就会让人想到,新疆烤馕算是一种面饼,人们喜爱的一种美食,看上去并不起眼,而配料倒是相当讲究,若想制作出各种形状,多种口味的烤馕来,非得有熟练的手艺,必须由匠人来做。

也就不得不提及它的历史。新疆自古就是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长期交流,渗透融合,便造就了新疆别具一格的餐饮文化,而馕文化具有最鲜明的特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新疆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且末等地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各种形状的烤馕,虽有残缺,但仍可看出原状,边沿厚中间薄,饼面刺有花纹,做工精美,有浓郁的中原风格。经专家考证那些残馕已历时一千多年,无疑是唐代西域与中原文化交流的史实。而早于唐代,烤馕便是民众所喜爱的主要面食,被人们称之为胡饼或炉饼。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饼法》一文记载,“以髓脂,蜜,合和面,厚四五分,广六七寸,便著胡饼炉中,令熟,勿令反覆。饼肥美,可经久”,表明烤馕在我国食谱中历史已久。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寄胡饼与杨万州》一诗道,“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予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诗人所说的胡饼便是烤馕,他将它作为礼物赠与友人,可见那时的人们尤为喜欢烤馕那种美食。

在偏远的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向来都把烤馕看作是幸福的象征物。无论谁家办婚事,当日都要安排一位姑娘,双手捧着一碗淡盐水,盐水里泡着两块小馕,站在新郎新娘中间,让他们争抢那象征爱意和融洽的美食,谁抢先吃了那两块小馕,就表明谁最忠于爱情。

若干年来,民间一直流传那样的谚语,可以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馕,足以表明烤馕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确如此,在新疆各地,好多人几乎每天都要吃烤馕,来补充身体能量。笔者所供职的单位,每次外出参加义务劳动,都要事先备好一大包烤馕,休息期间,你拿一个,我拿一个,一大包烤馕很快就被拿光。大家就着咸菜吃得津津有味,心情好得很,疲劳很快就会跑光。笔者平时在外行走,总会遇见携带烤馕赶路的人,那圆圆的烤馕,在那人手中荡来荡去,色泽金黄,引人注目,就会那样想,它活像精致的花盘子,招人喜爱。进而联想到,它更像是滚动的车轮,会将爱它的人带到想要去的地方。

就曾在火车上遇见一位生意人,他从广州提了现货要返回新疆,去时所带的烤馕,返回途中还吃了再吃,一日三次,吃得津津有味,胜似大餐。不消说,行走的烤馕一定会陪伴那位生意人,安全地回到家。一年,笔者随团去海南旅游,在一个景点看到几人围在一起吃东西,所吃的并非面包饼干,而是新疆烤馕。就有些好奇,就去问他们从哪来?就有一人回话,他们从新疆来的。笔者便笑着说:“看来新疆人外出,要是没带烤馕,真是没法活哇。”那人就风趣地说:“圆圆的烤馕可了不得,它就是车轮子,一路骨碌碌地快滚,就把我们送到了海南,来见大世面,还有辽阔的大海,要是没它,我们寸步难行。”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又快乐,又自豪。

新疆烤馕不只是一种美食,还是吉祥的象征。自家进餐,宴请宾客,都要将它摆在餐桌中央,表示美满幸福。许多人就用心学会了打馕手艺,采用土块在自家院子垒起馕坑,便可随时烤出香喷喷的热馕,供家人享用。无论在城里,还是在农村,馕坑随处可见,虽说高低大小不同,但清一色黄泥抹就,给人以质朴之感。你若从馕坑边走过,或许会闻到烤馕的醇香味道。

不管谁要打馕,都会先和好软面,耗费几小时将它饧透,而后揉成若干面团,擀成圆形,捏好圆边,随后用馕针套压出花纹,再将切碎的辅料涂于生馕上,将它反贴于馕枕,送入热烘烘的馕坑,贴于坑壁上,烘烤大约一个多小时,生馕就由软变硬,由白变黄,完全烤熟了。就会被钩出馕坑,码放于案板上,看上去个个黄灿灿,圆乎乎,着实招人喜爱。而有人实在难掩内心喜悦,便创作了一首歌曲《新疆馕》。主要歌词是,每当看见东升的太阳,就想起了新疆的圆馕。圆圆的馕圆圆的馕,太阳一样圆圆的馕。每当看见天边的月亮,就想起了新疆的圆馕。圆圆的馕圆圆的馕,月亮一样圆圆的馕。父亲那双筑天筑地的手伴我入梦乡,母亲那颗温情暖爱的心随我去远方。太阳一样的馕,馕一样的太阳,新疆的圆馕是我圆圆的梦想。毫无疑问,人们共同的梦想,便是尽早摆脱贫困,致富奔小康,能够过上富裕日子。

人们怎样才能实现梦想?有一些人开动脑筋思来想去,最后打定主意要做烤馕文章,由穷变富,彻底甩掉头上的穷帽子。便在城乡各地垒起馕坑,开设烤馕店铺,费尽心思改进传统工艺,精益求精,终于做出了形状独特,口味不同的烤馕,从而博得大众的喜爱,常年都在售卖,就使他们有了稳定收入,逐步摆脱贫困,日子一年年好了起来。而他们致富不忘感恩,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在雅安,玉树,九寨沟发生大地震的时候,积极伸出援手,将六万多个烤馕送往灾区,灾区群众称它爱心馕,以表达感激之情。

二十多年前,一个名为阿布拉的馕品牌产生了,它可是新疆首个给馕注册的商标。该公司的产品很快遍布全新疆,口碑不错。继而走进国内一些城市商场,被摆上货架,同样得到了人们喜爱。也还走入乌恰会展厅,其产品得到了国外客商赏识,从而走出国门,成了一种出口商品,可让新疆人感到欣慰,甚至骄傲。

一人带了头,人人争上游,就陆续出现了一些生产烤馕的公司,有新疆馕王,亚心香馕,新疆五月花,疆小馕,阿克馕,百成鲜食,富来美达,乡土卿馕等十一家特色食品生产企业。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采用小麦黑麦荞麦玉米等多种面粉,以白芝麻,黑芝麻,果脯,玫瑰花,孜然,辣皮子,皮牙子,鸡蛋等为辅料,通过科学调配,精心加工,推出了羊肉馕,玉米面馕,荞麦面馕,鹰嘴豆馕,皮牙子馕,小油馕,玫瑰花馕,巴旦木馕,辣皮子馕等新品种,以满足不同口味人群需求,新疆烤馕就此形成了一种产业。为能展示他们的雄心,独特而高超的技艺,有一家公司独出心裁,挑选手艺最精的师傅,选用最好原料,花费很多工夫,终于做出一个超大烤馕。此馕直径两米多,比人还高出一截,通体金黄,好似一样神物,送入展厅之后,谁都愿意围着它转来转去,尽情地观赏,还会那样叫嚷,好家伙,这馕可真大,可算天下第一馕。参展商受到启发,便向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予以申报,后经专家认真评审,肯定了那个成果,授予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最大的馕荣誉称号,给了他们莫大的鼓励和鞭策,对今后的发展,信心十足。

为能将烤馕产业做大做强,使其良性发展,形成较大规模,成为国内一种品牌产品,可在内地超市大量销售,能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各级政府积极谋划,给予正确引导。并筹措巨资,花费七八年时间,建成了占地三百多亩的馕文化产业园,旨在打造特色品牌,解决劳动力就业。园区运行已有两年,入驻企业十九家,率先入驻的自然是那十一家特色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环境更好了,就会使他们更好地发展。

那个园区建有文化展示区,生产参观区,休闲体验区,特色产品展示区,休闲美食长廊。在园区随意漫步,观景赏物,不知不觉就到了休闲常长廊,也可说是步行一条街。还以为是游客歇脚之处,没想到左右两边巧妙地分布着诸多烤馕加工车间,一路走一路看不够。崭新的现代化厂房显得特别宽敞,房顶排排白炽灯将四处照得亮堂堂。现代化的电烤炉,工作台整齐地排列其间,无论怎样看,都丝毫找不出老馕坊的半点影子,完全颠覆了笔者多年的印象,便由衷地赞叹,真没想到,变化简直太大了!又悄悄自问,会不会走错了地方?以至走到一处加工区,看到一些工人围在工作台旁,身穿洁白的工装,头戴白色的帽子,正在起劲地擀面饼,这才完全认定没有走错,自己正漫步于烤馕加工区,感受一种全新的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经一番了解,笔者总算弄清楚,在园区加工烤馕的那些工人,大多来自南疆贫困地区,属于农村转移劳动力,他们被安置在园区上班,从此就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而先前他们辛辛苦苦忙活一年,所得的收入也就四五千,而成为打馕工人之后,上班一个月就可领工资四千多,一年下来,就可收入五万多,增长幅度真是太大了,可让他们好高兴,很满足,打心眼里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都愿意埋头苦干,加工出更有特色的烤馕,赢得大众好评。

在园内体验区,笔者正好遇到一群来自广州的游客,他们兴高采烈地围在半圆形售馕柜台前,个个面带笑容,用心挑选各自喜欢的烤馕,还向店主表明,这趟不虚此行,买到了珍贵礼品,新疆烤馕,特别高兴,回去以后,一定要送给亲戚朋友分享。有一名游客非要买刚出炉的热馕,就在那里耐心等待。而热馕很快就烤好了,打馕师傅要逗那位游客开心,就故意将一个个热馕抛起来,让他一次次去接,而他无意就做出滑稽动作,就逗得大家一阵好笑。另有一名女游客非要亲手做成一个烤馕,体验一下那个过程,打馕师傅就乐呵呵教她,还忙里偷闲说笑话,就逗得大家由一阵好笑。

几乎每天,都有游客将新疆烤馕带出产业园,赶往国内各地。小小烤馕一直在不停地行走,走过了一千多年岁月,步入了当今时代,人们终于发现了它所潜藏的经济文化价值,要将它作为大产业来做,要让贫困人群都能就业,由穷变富。在乌鲁木齐,在喀什,在伊犁霍尔果斯,在库车,在新疆多地,陆续建起几十个馕产业园,所产的金黄烤馕,或被各地游客随身带回去,或是通过快递行业托运回家。毫不夸张地说,小小烤馕已经发挥了相当大作用,让不少人拔掉了穷根,过上了好日子。那么,他们在聚会的时候,一定会动情地高唱《新疆馕》。每当看见东升的太阳,就想起了新疆的圆馕。圆圆的馕圆圆的馕,太阳一样圆圆的馕。每当看见天边的月亮,就想起了新疆的圆馕。圆圆的馕圆圆的馕,月亮一样圆圆的馕……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