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峰
神奇坎儿井
某年,本人去内地旅游,返回新疆之后,特意转道去了吐鲁番,专门去参观向往已久的坎儿井。买好门票便怀着几分神秘心情,跟随游客慢慢进入了一个坑道,急于一饱眼福。没想到里面光线相当昏暗,几乎看不清两米以外的东西,就让人感觉似乎进入了神奇的迷宫。顺着斜坡又往坑道深处走了一段,眼前忽然变得豁然开朗,神秘气氛也就消散了。本人精神为之一振,随即睁大两眼寻找神奇的坎儿井,东一瞅,西一看,并没有看到熟悉的圆形井口,就很疑惑,坎儿井到底在哪里?又往前走了不远,忽然发现坑道里有一条暗渠。凭借明亮的电灯辉光仔细察看,这才看清暗渠宽度大约一米以上,深度不足一米,顺着坑道的走向往前延伸,也不知到底通往哪里,究竟有多长,出口又在何方。渠道中有清凌凌的活水,不舍分秒在静静地流淌,看不到跳跃的浪花,也听不到琴声般的奏鸣,就那样自然地向前流动,究竟流向哪里?边走边想了半天,忽然明白过来,哦,原来这就是你所向往的坎儿井,暗渠里静静流淌的便是坎儿井水,跟你所想象的完全不一样,还真是神奇!
或许是为了防止游客往水里乱扔垃圾,弄脏渠里的水,以至垃圾渠道堵塞;或许是有意为来之不易的坎儿井水增添一点神秘色彩;或许另有别的原因,有很长一段暗渠上方都按了玻璃顶盖,坎儿井水就被完全罩住了。透过玻璃顶盖往里细看,井水晶莹透亮,清澈见底,就连渠底沉淀的小石子纹路都可看得一清二楚,就使人油然感受到一种美妙的享受,而且妙不可言。随后就那样想,暗渠里流淌的可不是常见之水,可说是祖祖辈辈吐鲁番人,在艰辛地开凿暗渠期间,所挥洒的汗水汇聚而成的生命的浆汁,简直太珍贵了,故而才那样精心保护,倍加珍惜。
走出坑道,本人前往坎儿井博物馆参观了展品,阅读了相关的资料,才知道吐鲁番地区开凿坎儿井的历史长达两千年。整个区域内现存坎儿井暗渠一千五百多条,纵横交错,形成了相互衔接的渠网,连起来长度竟达五千公里。那若要是一条直线,大约可以纵贯中国南北。由此坎儿井就同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被并列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足以让一代代新疆人为之而自豪。而困扰本人的问题随之而来,那些地下暗渠从何处开凿的?末了本人在馆内墙上所挂的一幅全景图上找到了答案,在吐鲁番盆地开阔地上裸露诸多的竖井口,井口边沿堆着虚土,就直观地告诉人们,每开凿一段暗渠必须先开凿一个竖井,到了一定深度之后,根据具体方位先横向开凿坑道,而后才开凿暗渠,一条与一条相连,最后形成了相互通达的渠网。
开凿五千公里坑道及地下暗渠,那可是一项繁重的劳动,所产生的大量虚土是怎样运到外面的?有一组雕像直观地演示了运送虚土的演变过程。先是一位精瘦的维吾尔族老者弯着腰身,一手紧握辘轳把,一手提着刚出井口的土筐,不消说那一筐虚土是从竖井吊上来的。而另一个雕像则有所不同,辘轳上绳索的另一段,缠绕在竖起的转轮上,转轮由五个人合力推动,再加摇辘轳的一个人,同时从竖井里往外吊一筐虚土。下一个雕像则是一头黄牛低头弓背,四蹄用力蹬地奋力朝前走,从竖井里往外吊虚土。而最后吊运虚土者则变成了四轮拖拉机。看完那一组雕像答案就完全有了。
吐鲁番是有名的火洲,降水极少而蒸发量很大,气候极端干燥,气温高达五十度左右,似乎能把人烤糊,很不适宜生存。但因吐鲁番地势极低,而北部博格达山常年大量融化的雪水和雨水,流出山口之后,全都渗入盆地下面,形成了潜流,储量很大,便为开挖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而勤劳的吐鲁番先民恰好也发现了那一奥秘,便不辞辛劳开挖出了神奇的坎儿井,让生命之水在暗渠里流淌,几乎不蒸发就可流入明渠,流进涝坝,供人们使用。人们不仅存活了下来,还将那里变成了绿洲,种出了养人的小麦,甜美的葡萄,雪白的棉花,可说是创造了人间一大奇迹,值得颂扬……
留踪天山大峡谷
早就对库车县境内的天山大峡谷心向往之。而从报纸上看到一篇文字和一组图片以后,我就越发迷恋那个天造的大峡谷,盼望能够走进去尽情地游览一回,满足心愿。几年后,我终于赶到了那里。当我走到景区门口,望着两侧暗红色陡峭山崖时,心头不由得一震,发出这样的感慨,造物主真是厉害,打造的这个景点真是神奇,值得一看。
踏上山门口台阶,拾级而上,我便渐入佳境。一边兴致勃勃往前行走,一边左右观望,就发现满眼都是奇形怪状的山岩,让人不由自主想要描摹它。一处兀立的山岩就变成一只蹲熊,一处形状别致的山岩就变成三匹奔马,一处光线幽暗的山坳就变成迷宫,一处处山岩就变成野狼、笨牛、绵羊。游人都有任意想象的权利,可以随时给入眼的山岩冠一个形象的名字。可我的想象力太贫乏,就让一些很有特征的山岩从眼前一掠而过,委实有点可惜。走着,我有了一种想法,观景须得入景,才能品出美景的韵味,那就得慢慢行走,用心揣摩,才能捕捉到瞬间妙趣。因时间有限,不容我多想,我就在峡谷深处弯曲的小路上快速行走,让美景统统掠过。走着,前方的光线忽然变得那么昏暗,还以为进了迷宫。左右一打量,仰头一望,这才看清此处是一道急弯,小路两侧山岩高耸,似乎与天相接,阳光无法照射进来,才变得如此昏暗,但也营造出一种神秘气氛。置身此处,犹如进了幻境,就使我产生了一个幻觉,似乎饿狼就躲在暗处,马上就会窜出来咬我,伤及我生命,我便赶紧逃离那个可怕的地方。
步移景换,另一奇景展现在我眼前。一架硕大的山岩飞龙似的斜刺过去,几乎与对面的山体相连,让人叹为观止。走近那个神秘之处,举头仰望,不见天空,只见一道缝隙与天穹相连,一线天光从缝隙洒落下来,才使得那里似暗似明。我忽然产生一个可怕的念头,头顶的岩石会不会忽然坍塌,把我堵在此处,活活困死?忽又想到,假如英雄豪杰来到这里,绝对不会有这种愚蠢的想法,因为英雄豪杰遇山开路,再高的山峰也在其脚下。往前走了一段,远远看见一道一米多高的石墙横在眼前,行进的道路好像中断了。走近以后仔细观望,有路,路就在石墙上,我便鼓足浑身气力攀登上去,在坑坑洼洼的小径上艰难地前行,走完这段险路,忽觉心头一阵轻松。往前走不远,又遇到一次挑战,眼前与其说有一条路,倒不如说只有一条夹缝,夹缝像是人工开凿的,大约三十多公分。因游人无法正面穿行,都在侧身慢慢地往前移动。我也只能那么做,在夹缝中慢慢地往前挪步,接受生存挑战。忽又想到,千万可不要发生地震,要不然,夹缝忽然交合在一起,我就会变成肉饼。想象的坏事并没有发生,就觉得自己很幸运,情绪一下变得亢奋起来,就有了喊一嗓子的欲望,也没有试唱,就望着前方的女游客野声野气地吼道: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哇,往前走,莫回头……这般一唱,长期压抑的心情就得以缓解,变得十分畅快。之后,我这般想,作为一个凡俗之人,经常会遇到不如意之事,时间一长,内心就会打许多纽结,要想把它解开,最好的方式就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尤其要到奇山深谷中,敞开自己的心扉痛痛快快释放一番,所有的纽结自然就解开了。
快到出口的时候,我看到路边立着一个导示牌,牌面有这样一段话:尊敬的游客,恭迎您的到来,由此向前,您可以观赏到月牙谷,金戒泉,企鹅峰,一帆风顺,神蛇谷,金字塔,迷宫等景观。我肯定没有去这些景点,就想调头再走一回,确认每一个景点的位置所在,仔细观赏风格各异的美景,将画面定格在脑海,闲暇时慢慢回味,让我的身心得到愉悦。但因时间有限,不容我走回头路,只好继续往外走。走着,我又有了新的感想,许许多多的人从降生到离世,都不足百年,可以说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在此期间,许许多多的人都对自己的人生有过美好憧憬,打算一辈子要做成几件叫人喝彩的大事,让它成为人生的美好景观,让他人欣赏,不留任何遗憾。可往往时运不济,或者错失一个个良机,美好的憧憬几乎都成了空想,让人懊恼,让人叹息,一辈子不得不常做一件平凡的小事,自己的人生似乎没有一点光彩。可是,成功也好,失败也罢,谁也不可能走回头路。那么,就随遇而安吧,在仅有的一条道上一直往前走,走到人生的尽头,在一条道上留下自己浅浅的脚印,哪怕只有短短两行,也足以使自己感到欣慰。就如我在天山大峡谷里留下的脚印,在他人看来是那么平常,而今已经消失,但它一直印在我心里,给我美好的回忆。
戈壁神木园
早就听说新疆境内有一个著名景区叫神木园,但我不知道具体的地点,因只是听说而已。几年前,我随大家去南疆观光,这才弄清遐迩闻名的神木园在温宿县境内。向景区进发的那天早晨,我饶有兴味地猜想,神木一定生长在碧绿的草原,干旱的地方绝对没有神木。我也就透过车窗玻璃一刻不停地寻找碧绿的草甸,但从我眼前掠过的全是蛮荒而干旱的大戈壁,苍凉,空旷,一片死寂,让人沮丧,再就是被劲风剥蚀的一个又一个黄土包。那个地方似乎亘古至今都没有下过雨,连空气中漂浮的都是黄色的粉尘,一方天空被染成灰黄色,地面和天空显现一种色调,就让人觉得十分压抑。走了好长一段路,我也没有看到一只飞鸟,或者一只野兔,就疑惑地发问,神木真会长在如此荒凉的地方?
疑惑伴随我一路前行,目光所及的还是让人生厌的不毛之地,心里就开始冒火,嗓子也干涩发痒,就有点后悔不该来这种鬼地方,就收回目光,耷拉脑袋胡思乱想。忽听有人惊叫,快看,那就是神木园。闻声,我一下来了精神,赶忙打开车窗,把头探出去四处张望,便看到很远的地方有一抹绿色,像是画家滴在土色画布上的一点嫩绿釉彩,与偌大的黄土戈壁相比,那一抹绿色就显得及其渺小,但又极为新奇、极为珍贵,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心跳加速,渴望快点赶到那里。车轮滚滚向前,彼此之间的距离被逐渐缩短,那一抹绿色就被逐渐放大,露出树林的真面目。四周的大戈壁还是那么空旷,而眼前的树林则郁郁葱葱,醉人眼目,引人发狂,登时,大家齐刷刷地站了起来,眼望绿树,又笑又叫,好不开心。
进入园内,草木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不由分说就把我包裹起来,我的心情尤为欢畅,一边慢行,一边四处观望。前后左右都有参天大树,枝叶茂密,郁郁葱葱,让人一时分辨不清到底有哪些树种,也无法弄清四周的树木究竟有多少,就站定仔细辨认。很快,我的眼就花了,弄不清哪棵树最大,哪棵树最小,哪棵树身是弯曲的,哪棵树冠是伞状的,也分辨不清东西南北具体方位,似乎置身森林迷宫,再也无法走出去。逗留了几分钟,还想见识更加神奇的树木,我就沿着林间小道往里走,两旁古树随处可见,树冠硕大,丫杈伸展开来,斜刺过去,相互搭接,在人头顶搭起绿色天棚,遮天蔽日,阳光就被划成碎沫,金屑似的点点滴滴筛落下来,洒满小道。举头仰望,只见树干,树枝,树叶,不见树梢,让人感受到一种浓重的神秘气氛。走出绿色天棚,远远看到一群游人围在一棵古树四周,好像在观赏宝物。受好奇心驱使,我急忙赶了过去,这才知道游人在争相观赏一棵奇树,此树树身直径约两米左右,已经歪倒在地,树皮龟裂成诸多碎片,碎片间的沟沟槽槽布满整个树身,模样十分苍老,但它依然活着,树身上端的几个新杈也已长得好高,枝繁叶茂,给老树撒下一片荫凉,为老树遮风挡雨,游人感到新奇,纷纷站在老树前留影。
而我则跟着导游小姐带领的团队游园,走到一棵三人才能合抱的古树旁,导游小姐顺手一指,说这棵大树已有千年树龄,游人立刻发出啧啧惊叹,纷纷跑到树下留影。之后,游人跟着导游小姐继续往前走,走着,导游小姐指着另一棵大树,绘声绘色地讲起它的神秘故事,游人便知道它是一棵神树,就纷纷跑过去乱摸树身,之后有点不舍地离开。走到一棵连体古树前,导游小姐习惯地一指,说那是一棵夫妻树,也是一对神仙夫妻的化身。假如游人中的夫妻在这棵树下留了影,仙气就会附身,将会白头偕老,多福长寿,至少能活一百二十岁,就有人赶忙跑过去手扶树身照相。而走到一棵横卧在路边的古树前时,导游小姐忽然向游人发问,它像什么?游人一阵乱猜,但都没答对,导游小姐便夸张地说,那棵树的小头很像狼头,要是一个男人摸了狼头,他就是色狼,要是七个男人集体摸了狼头,他们就是七匹狼。话音未落,游人就都哄笑起来。还有一棵古树,树身下端绽开好大一个豁口,豁口里长了一个酷似马头的大结疤,导游小姐说,此树名叫马头树,话音一落,游人立刻在马头树边留影。我以为游人十分渴望融入大自然,才那么喜欢和古树合影的,世间并没有真正的神树,神树只是人们美好的心愿而已。那些树木能够在那么干旱的地方生长,而且存活上千年,自然就有了神秘色彩,可以说是神木。
导游小姐还说,千年以前,有几个外国传教士在此地定居,年复一年栽种树木,此地便有了这片森林。那几个传教士寿终正寝之后,诸多树木并没有随他们死去,依然存活下来,而且越长越旺。据说是那几个传教士的魂影子常在树林里出没,不定期地给那片森林浇水,而天一亮他们的魂影子就都依附在树上,故而古树才会千年不死,活到了现在。而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大意是神木园正好处在《西游记》所描述的通天河床里,河水源源不断地流入园中,在浇灌树木,树木才长得那么高大而神奇。而我则认为,那片古树之所以能够活到现在,是因为自身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够将树根越扎越深,充分吸收了黄土深层的水分,才得以存活到了当今。
穿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说是次日要穿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就让人不得不为之激动。激动之余便有了那样的想法,若是时光倒退十五年,那恐怕只是一个大胆的设想,难以实现。只因还没有可供游人穿行那个沙漠通道。而十五年之后,情况全然不同了,筑路英雄们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苦干加巧干,修筑了一条贯通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北的等级公路,游人便可轻松自如地穿行那个大沙漠了。
翌日,天气非常好,几乎没有一点微风,真是出行的好时候。中巴车由轮台启程拐上了沙漠公路,往前走了不远,便进入一个钢架所搭成的大彩门。就因很好奇,便将脑袋伸出车窗朝后张望,就看到彩门一侧悬挂“塔里木沙漠公路”的标牌,这才明白,大彩门便是沙漠公路的起点。天公作美,艳阳高照,天宇辽远,一色碧蓝,就使人心旷神怡,便放逐目光,一刻不停地观望公路两侧的沙漠景象。连一丝微风也没有,沙尘就纹丝不动,就使沿途能见度很高,大大小小的沙堆清晰可辨,形似蒙古包,形似小山。沟壑难以计数遍地皆是,奇形怪状,深深浅浅,随处可见。还有为数不多的沙岭,傲然矗立于沙堆之中,高低不同,形状各异,难以描摹。而有一座沙丘三面隆起,中间显露一个好大的旋涡,真可说是天工雕琢而成的一件千年杰作,一直蹲守在那个地方,在向等候已久的游人展示其独有的雄姿,还在默默地问好。还有一座百米多高的沙山孤立在沙海之中,显得那么壮观,那么雄奇,那么诱人,真想跑过去登上顶端,极目四顾,将四周无边无际的大沙漠尽收眼中,幻化成一幅苍凉而壮美的油画,在心中珍藏一辈子。而最常见的则是坟堆一样大小不等的沙包,不停地从人眼前掠过。渐渐地就让人感到索然无味,就在盼能够出现让人眼前一亮风景。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仅次于阿拉伯半岛的鲁卜哈利沙漠,为世界上第二流动性沙漠,一直被誉为死亡之海。而修筑那条沙漠公路时,人们从中心地带下手,划了长长一刀,将它一分为二,南北贯通,修筑了全长五百公里的等级公路。那条公路既宽敞,又平坦,就使人产生一种联想,它有如沙漠里的一条运河,而游人所乘坐的中巴车便是航行在运河里一叶扁舟。正那样瞎想,忽然发现公路两侧编制了芦苇保护网,不禁为之一喜,便下意识地叫了一声。而后用心打量,这才看清那种保护网宽度大约五六十米,而每个网格都是正方形,大约一米,横平竖直,分布均匀,有如巨型棋盘,随着公路去向往前延伸。经司机一番讲解,这才知道实情,在设计沙漠公路之初,聪明的设计者就一并设计了两侧的保护网,要将流动的细沙固定在原地,从而保证公路不被黄沙掩埋,常年畅通无阻。而在施工期间,有好多工人分布开来,蹲守在沙地上,一刻不停地在编织芦苇网格。骄阳当顶,晒得他们浑身大汗淋漓,衣服都贴在脊背上。也是汗流满面,根本顾不上去擦,就让汗珠任意地洒落在沙地上,而并不在意。正是有了那些可敬的劳动者,这才有了绵延数百公里的芦苇保护网,他们都是无名英雄,值得尊敬。
还没走出多远,又看到芦苇网格前种植了绿色植物,而且成排成行生机盎然。真是没有想到,干旱的沙地还能长出翠绿的植物,真让人为之惊讶击掌叫绝。而后便想到,不消说,绿色植物全是人工栽种,精心培育而成活的。可植物赖以生存的活水从何而来?绿色植物有高有低,高的大约一米多,矮的不足一米。品种有梭梭,红柳,芦苇等,也都显得生机勃勃,郁郁葱葱,密密匝匝地连成一体,组成了一道绿色的长廊。绿色长廊与芦苇网格巧妙地连成一体,就形成了宽度可达百米以上的公路保护网,无情的黄沙就被阻隔在了百米之外,再也不可能侵占公路。
一路往前走,一路在找水源,很快就有了新的发现,公路南侧有一座蓝色的小屋,屋后铁架上躺着一个蓄水罐,小屋墙上还写着“水井房”三个大字,心里的疑团就此全解开了。估计水井房可不止那一个,沿途肯定还有很多,便一直在用心寻找,每看到一个水井房,就记下一个数字,然后不停地加一,早已把大沙漠丢在脑后,感觉是在穿行天然植物园。不经意间,还意外地看到公路北侧有一块棉田,面积虽不大,可着实让人兴奋。谁能想到沙漠深处居然还有棉田,而且长势不错,枝头挂满了棉桃,吐出了雪白的花絮。显然那片棉田是靠机井所流的活水来浇灌的,也就对值守在沙漠深处一百零八个水井房的守护者产生了很深的敬意,他们都很了不起。而更让人敬佩的则是聪明的设计师,是他们用智慧改写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历史,展示了人类征服大自然的磅礴之力。
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中巴车终于走完了五百公里沙漠公路,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端穿行到了最南端,将要在紧邻大沙漠的民丰县城歇脚。就此便有了新的想法,此行一路上都顺顺当当,没有出现任何意外,真是太幸运了,可说是平生最难忘的一次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