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声依旧
文/马玉涛
冬日的午后,有几缕阳光流淌,明媚悠悠往事。记忆中的爱,曾经的痛,穿越时光隧道,含笑落泪,又一路走来。那些温暖的光影记忆,缓缓浸进客厅内,投影在一个崭新的台历上。
这是嘉源前几天刚换的新台历。他此刻正在午睡,做着一个梦。梦里他又回到了那年的青葱时光。那一年的大起大落,刻骨的悲痛教训,温暖一生的慰藉纸条,就像海浪滔天般扑面而来,无休止冲刷着内心的礁石,让他挣扎着从梦中艰难醒来。
说来也巧,他斜躺在沙发上,掀开毛毯,一睁眼就看到了那个新台历。台历上正铺满了黄灿灿的阳光,耀进眼里,让他感觉恍若隔世般飘渺。望着影视柜上的台历,他心绪难平,再有几天就是一月二十四日了,除夕就要来了。日月既往,不可复追。过去的岁月只能印证生命的痕迹,是这些痛楚和美好,丰满了人生的历程。这么些年了,在嘉源的心里,始终有一个日子,让他不能释怀,让他刻骨铭心。
一九九四年,一月二十四日。这几个数字对于嘉源来说,就像岁月曾扬起的皮鞭,鞭笞青春的血肉,留下的颤抖人生,伤痕累累,悔恨一生,不堪回首。
往事不堪回首。可今天嘉源不知怎么了。那些往事如梦,竟轮番涌上心头,让他陷入回忆的漩涡,却不能自拔了。
曾经的故事是从一首老歌开始的。这首歌的名字叫做《涛声依旧》。那时,嘉源在村北的乡办初中上学,刚升入初三。那年,他才十七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正值青春懵懂的雨季。
初中头两年,嘉源一直是班长。体育不错,人缘很好,很有威望,学习也可以,组织纪律能力特强,一直是老师和同学们赞许的榜样。班主任也是一个好老师。老师像慈母一样,经常给他启迪和温暖,引他奋发向上,积极进取,让他终生铭记在心。 有时他想,如果老师一直担任班主任,教他到毕业,嘉源也许就不会发生那么些事,他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考上心仪的中专,人生从此顺风顺水,前途一片锦绣年华。可这就是命运多舛的人生。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悔万分。在他随后升入初三,就彻底转变了。他仿佛成了另外一个人。那些年,港台流行歌曲风靡横扫整个校园,港台电影和录像片像毒瘤植根进校园文化,学生盲目追风和迷恋偶像成为滚滚潮流。很多学生进入初三后,开始盲目迷恋歌星偶像,十分注重外表打扮,跟风攀比,就产生了厌学心里,认为自己考不上高中和中专,就想一味混日子,混到毕业,拿到毕业证就万事大吉了。嘉源的心灵之泉就这样被污染了,堕落沦为坏学生。那时他跟随校内几个痞孩子(坏学生)鬼混,从此人生的天平彻底跌向了极端。
嘉源是一个模仿欲极强的男孩子。那时他留了一个标准的“郭富城头”,四六分的时髦发型,配上那身蓝西服,走起路来,吹着流行歌曲,俨然已不是一个学生的模样了。那时,他是那么崇拜这个郭富城,家里卧室的墙上贴满了他的画像。他喜欢这个英朗帅气的青春偶像,喜欢他能歌善舞的才华横溢。他有时从教室走廊里走过,哼着郭富城的那首《我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总会惹得一些女生交头接耳,对他指手划脚,品头论足。那时嘉源刚升上初三,换了新班主任,不再是班长,一颗心开始放荡不羁起来。那个班主任疏于管理学生。他开始和校内几个痞孩子拉帮结派,参与打架斗殴,抽烟喝酒,逃学看电影录像。有好几次,他因逃学旷课去县城看录像,被老师狠狠体罚,并罚站教室走廊里,一站就是一天,但他却不思悔改。就这样嘉源打发着最美的青春年华,不思进取,他离万丈深渊越来越近了。
那是寒冬腊月的一个晚上。月光皎洁,寒风萧萧。晚自习课上,老师有事不在。班里就乱成了一团。同学们交头接耳,高谈阔论,俨然成了热闹无比的聊天大会。嘉源的前排冲着他的是一个女同学。女同学静美如花,笑容可掬,扎着漂亮的马尾,非常惹人爱恋。其实嘉源早早就暗恋上她了。可是生性腼腆的他竟然不会主动搭讪。女孩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做如茵。在嘉源的眼里,如茵是个可人的女孩,举手投足间宛若清泉一泓,沁人心脾;莞尔一笑间似银铃叮咚,散发着少女那迷人的清纯气质。那天自习课上,如茵竟然回头和他说话了,并求他教她唱一首歌。她说最喜欢毛宁的那首《涛声依旧》。就教这首吧,如茵的那双眸子里闪烁着清泉的涟漪,瞬间把嘉源的心就给融化了。就这样嘉源很卖力的一句一句教着她唱:“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了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却发觉又回到你面前……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其实他也很喜欢毛宁的歌曲,他的歌几乎全部都会唱,这一点毫不夸张。嘉源其实长得有点像毛宁,但更多的同学说他长得最像郭富城,这一点让嘉源对自己非常自信。
就这样,那一晚,嘉源教会了如茵这首歌。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俩竟然好上了。上课期间嘉源时常趴在桌子上,两只眼睛望着如茵的背影,他在幻想毕业了,和如茵谈恋爱,然后谈婚论嫁,生一个儿子,过牛郎织女般生活,有多美啊!他有时用手指在如茵的背后写字,写了无数遍----“我爱你如茵”,如茵心有灵犀,竟然点点头了。那一刻让他欣喜若狂,他仿佛尝到了初恋的美好,心中暗自窃喜,找到了意中人。有一次,他在背后抚摸如茵的秀发,被讲台上的老师发现了。老师停止了讲课,扬起大手,粉笔瞬间变成子弹,呼啸而至,正好击中他的头上。站起来!老师厉声呵斥着!那一刻,全班同学的目光全部刷了过来,让他顿感羞涩难堪。“上课不好好听讲,摸女生的头发,你干什么,你还要脸不。”老师丝毫没给他留一点颜面。
后面一节课上,如茵写了一张纸条,从身后塞递了过来。嘉源揉开发皱的纸条,两行清秀的小字映入眼帘:“嘉源,你以后上课要注意听讲啊! 不能再这样了,不然我会不要你了,不喜欢你了!---如茵”。嘉源读着纸条,心里欣喜不已,那一刻他觉得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俩经常写纸条,传递彼此的情意,让最初的美好在年少的心间流淌叮咚。
然而,好景不长。一件轰动全校的打架斗殴事件发生了。嘉源卷入了这场打架事件。并且因这次事件进了派出所。打架虽然不是在校内发生的,但影响极其恶劣。那天就是一九九四年的一月二十四日。嘉源逃课没有上晚自习。他和一位本村同学由于给班主任老师搬家很晚,没回学校。他俩在村里的小卖铺买了点吃的,相约来到村东的小河边,烤火取暖等候放学。
那天晚上,月光明媚无比,洒下万千玉辉,宛若仙境一般。腊月里的寒风很凉,吹得火堆灼灼跳跃。谁能想到这个美丽的晚上,会发生如此的惊天骇浪呢?等到快放学下晚自习的时候,他俩准备回学校,然后再回家。没想到在校门口,竟遇到一帮社会青年,不问青红皂白就上去将他俩通通暴打了一顿。
然后的结局很奇异,有点匪夷所思。嘉源被打得浑身疼痛,吃不下这口气,就跑回村里叫了援兵。然而就是这一叫,青春从此被烙铁烧红烫伤,留下一生的伤痕累累,不堪回首。援兵是嘉源的堂叔,是个社会上的痞孩子。他拿起瓦刀叫上他的一把链子,一行三人就跑去学校门口给嘉源复仇。事情可想而知,在学校门口非但没有碰上那帮揍嘉源的社会痞子。却碰上了学校门口另外一帮痞孩子。一场打架斗殴因几句言语不和,不分青红皂白开始了。
嘉源没有跟着去打架,他被堂叔阻止并撵回了家。深夜时分,派出所找上门,把他带走了。那天凌晨,在乡派出所他得到了堂叔死去的噩耗。他接受了严厉的审问,一宿没有合眼,哭干了泪水。
第二天下午时分,他看到那个杀人者逮捕归案,绑在了派出所院子的柱子上。然后父亲和家中的亲人来了。在派出所协商处理着自己的事情。嘉源万幸没有跟着堂叔去打架,要是去了,后果真就不堪设想了。临近黄昏时分,祖父骑着大轮自行车把他接回了家。
回到家后的那段时间可想而知。嘉源背负着村里舆论及家族的压力,血的教训,悔恨不已,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学校因此案件,在操场召开了通报处罚大会。学校给他记大过一次,并作出了开除学籍留校查看的处份。
嘉源又回学校了。从此他又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整天垂头丧气,整天愁眉不展,悔恨不堪刻满了年少稚嫩的脸庞。他把那标志性的“郭富城头”剃成了平头。他把年少放荡不羁的心压死在了心里。那天晚自习,他又收到了如茵的纸条,展开发皱的纸条,几行温暖清秀的圆珠笔字跃入眼海:“嘉源,知道你的事后,我也很不好受。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很自责,很悔恨。可事情已经发生了,再也不能挽回了。看到你一蹶不振,痛苦不堪的样子,我真的好伤心啊。别再难过了好吗?嘉源,你还有大好的年华啊!以前听你说过,你老爸不是说要送你去上中专技校吗。你一定会振作起来的,你一定会大有前途的!我会祝福你的,期待你的明天更美好!---如茵。”
那晚,月光如水,水银泄地。嘉源握着这张温情的纸条,偷偷踏着月色来到了村东的老石桥上。他望着滚滚不息的河水,他抚摸着铸铁栏杆扶手,难以压抑内心的愁苦,顿时泪流满面。他感到生活的压力太大了。前途太渺茫了,好像没有了太阳,没有了亲人。家族里亲人的责怪,同学老师们看他那异样的眼光,以及村里父老乡亲们交头接耳的议论纷纷,像一座沉重的大山让他负重难行。他感到要崩溃了,他想到了死。跳下去就可以解脱了。跳下去就可以结束了。但就要迈出脚的一霎那,他仿佛看到如茵来了,那温暖的话语,那含情的眸子,让他瞬间打消了死的念头。
那天晚上,有一首歌一直响在嘉源的耳边,悠扬在嘉源的心里:“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时光流过,记录的是成长,镌刻的是温情;蓦然回首,温暖的是阳光,铭心的是光影。嘉源最终没能和如茵走到一起。这源于嘉源过度自卑的心绪,也源于那伤痕累累的经历,这成为他终生的遗憾啊。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岁月如斯,又复何求;心中徒留回忆,珍藏一世情缘。
转眼二十六年,一晃而过。涛声依旧,歌声悠扬。一个人的生命中,总会有几缕阳光轻轻来过,明媚过那段曾懵懂无知的青春岁月,印证下生命的痕迹,丰满了人生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