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下雨了。聆听雨声,淅淅沥沥,不停敲打着心扉,溅起记忆的雨花,晶莹剔透般闪耀着人生岁月。八月的秋雨,总是飘洒着伤感,飘落着秋凉,一场接着一场,像秋雨中的怀念,把湿漉漉的心,绵延成河……
再有十几天,就是教师节了。望着窗外的秋雨,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刘淑华老师。刘老师是我曾经的小学班主任。她是一位谆谆善诱,和蔼可亲的女老师,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
记忆中的刘老师,总是面带着微笑,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烫着一头干净利落,齐耳蓬松的卷发,像外国明星似的,显得气质超俗。常记得站在教室讲台上的她,一头黑黑的短发,柔软而美丽,仿佛被晨露刚沐浴过的样子,每一堂课都讲得精彩纷呈;常记得站在教室讲台上的她,忙碌的背影飘逸,那挥臂的奋笔疾书,写下的那一板白字,洒落着洁白的雪花,融化了一堂的清澈眼眸。
刘老师教我的时候,正值她人生最美的芳华。老师是一位普通的民办教师。民办教师,是那时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中小学教师队伍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记得那时小学里,公办教师就几个,其他大部分都是民办教师。刘老师虽然是民办教师,但是她教学讲课的质量一点都不比那些公办教师差。刘老师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当我的班主任,一直教我到小学毕业。那时她教语文课,讲课中因材施教,并绘声绘色,既对学生认真负责,又教得别出心裁,让我记忆深刻。忘不了那年在刘老师的淳淳教导和关怀下,我从学习差的留级生,经过刻苦学习,一跃升入班里前十名的上进典型,让她称赞不已。作为班主任,在她的带领下,班里的各项活动及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再以后,我小学毕业,升入初中,然后考入中专,踏入社会,从此和刘老师渺无音讯。
古人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不觉中,我已四十不惑,离开小学校园已经二十九年了。前几年的中秋节前夕,几个发小组织本村小学同学聚会。那天本以为能够再次见到刘老师,师生能够再次相聚。然而,我却听到了一个悲凉的消息。刘老师她已经走了好多年了。听同学讲,老师走得很凄凉。她是一九八五年以前就参加工作的,在民办教师的岗位上干了很多年,一直兢兢业业。在九十年代后期,因为家庭原因,计划外违规生育了一个孩子,被学校开除了。那几年正恰逢民办教师转公办教师期间,老师见和她一起很多的民办教师同事都转正了,很是懊悔,就不甘心,去学校和县里找了好多次,然而均无果而终。老师后来生气竟患上精神分裂症,随后成了心病,落下了病根,因病最后郁郁而终。听老家的邻居说,老师是因为担心丈夫煤矿上干矿工,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怕出意外,因此想多要一个孩子,违法计划外生育了,酿成了这场无情的悲剧。
当我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心中充满了无比凄凉和怀念。我又一次想起了刘老师对我的好,感慨着她那多舛的人生,世事沧桑的艰难。一直到现在,一想起刘老师,我仿佛就看见她化身一支粉笔,辛勤的身影,在黑板上奋笔疾书,留下一片片琼树玉枝,照亮了台下那些清澈如水的眼眸,洒下那洁白的灰尘,饱尝岁月辛酸苦辣,一身化尽含笑而去。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了。雷电交加的天空,倾洒着世态炎凉,飘荡着人情冷暖,淅沥着无尽伤感,洗涤着人生多舛。秋雨中,我又一次想起刘老师,那晶莹剔透的雨水,把湿漉漉的心,绵延成思念的河,奔涌着流向九月……
备注:此文发表于《浣花》文学期刊杂志,2021年第六期(A)“散文风”栏目,总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