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沐沐周的头像

沐沐周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29
分享

石不能言最可人

除了飞鸟和游鱼,能够自由抵达三山岛的,只有船。这是一座纯粹的孤岛,浮在太湖深处,四下里烟水茫茫,没有桥联结陆地。岛上遍植茶树果树,枝叶繁盛,遮掩了山石和房屋。隔水远看,三山岛宛如一只青色大鸟,披着满身蓬松浓密的黛青色羽毛,低下圆润的头颈,凝视着自己黛青色的倒影。

汽车停在苏州东山镇长圻码头,买了票,和众多游客一起排队上船。白色游轮上下两层,足够坐下200多人,船大、风小,几乎感觉不到颠簸。号称3万顷的太湖此刻显出开阔的气势,湖水与蓝天皆看不到头,水天交界处清晰而笔直的天际线像一根无限拉长的细细的蚕丝,闪着浅灰蓝色的光。

半小时后,到了先奇码头。出船就闻到一股甜香,桂花开得正盛。这里类似金庸《射雕英雄传》里的桃花岛,远离尘烟,遗世独立。岛上的一切全是绿色生态的,没有工厂,没有汽车,出行除了强健的腿脚,全靠单人双人多人自行车、两轮三轮四轮电动车,何况还有满山的马眼枣、枇杷、橘子、杨梅……空气自然清新极了。

岛很小,不足2平方公里,居民五六百户。租辆自行车,顺着环岛公路慢悠悠骑一圈,就可以从容看遍全部风景。码头附近农家乐很多,大多刷成白色,简洁清新的模样很讨喜,有些在院子里用蓝色瓷砖砌了游泳池。离码头越远,房屋越稀,隐在草木深处。到处可见用石头垒砌的小型梯田,顺着山势层层高上去,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种着青菜黄瓜。村民不仅养鸡鸭鹅,还养羊,咩咩咩的叫声清脆悠长如唱山歌,有时隔着篱笆能看见它们雪白的身影,鸡鸭鹅时不时钻出来在小路上大摇大摆散步。好一派闲散安适的田园风光。

岛上共有3座相连的山峰,最高不过80多米。先到了板壁峰,从侧面看,直上直下,最厚处约2米,最薄处不足1米,酷似整面石板做成的薄墙,所以当地人给了它这个生动形象而通俗的名字。换个角度从正面看,它又神似5根并拢的手指头,从最短的大拇指到最长的中指再到最细的小指,顺序和形状完全吻合。更奇的是,它和漫山遍野任何一块山石都不相连,孤零零兀立在半山腰,周围一圈平地仿佛是孙悟空为保护唐僧而用金箍棒画的圆圈,一切外来侵扰都被隔绝在圆圈之外。

可以说它小,宽仅20米、高仅10米的身躯,比起那些几千米的山峰而言实在太小了,但它的陡峭、它的孤绝、它的直冲云霄的气势,又无愧于“峰”的称号。可以说它大,如果把周围一圈平地比作浅口圆底花盆,那它就是苏州最大的天然太湖石盆景,“瘦、皱、透、漏”四美俱全,比著名的苏州留园冠云峰、上海豫园玉玲珑不输分毫。

石不能言最可人。对着一块有灵气的石头凝视,就会发现它可以走进人的内心,和心灵世界对话,所以《红楼梦》开篇就写一块石头的经历,所以北宋米芾见到奇石会不由自主下跪叩拜。大自然造就天地万物,令人折服。越细看板壁峰,越觉得它如饱经世事的老人,玲珑剔透的造型蕴藏瘦骨坚贞,重峦叠嶂的身姿饱含万千气象。它亲眼看见过千万年的风云变幻,看见过宋朝运送奇石的花石纲,看见过清朝为颐和园采石毁山的过程。它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不说。

不远处,一大片与周围崎岖嶙峋风貌截然不同的平地就是北宋花石纲采石遗址。苏州的石头是造园精品,三山岛的石头是精品中的精品,历代皇家园林的湖石多采于此,再千里迢迢、费尽周折运往北方皇都。民谣说:“三山采石,地平三尺。”这块广场般的平地就是历代采石留下的伤痕与见证。板壁峰是幸运的,躲过了花石纲的贪婪掠夺,躲过了同伴长途运输粉身碎骨的遭遇,遗落在此安享天年。

接下来的山路开始艰难。一线天狭窄陡峭,几乎垂直上下,幸亏石壁上装有铁环扶手,手脚并用气喘吁吁爬上去,是强度刚刚好的锻炼。石桥悬空,桥下台阶有些是古人用整块石头硬凿出来的,所以台阶之间无一丝缝隙。采石场上下左右全是典型的太湖石,灰白色间杂风霜雨雪浸染的灰黑色,苔痕斑驳,古意沧桑,宛如立体的泼墨山水画卷,美!

半山腰有一块四世同堂石,矮而圆,集合了距今4亿年前泥盆纪的石英砂岩、2亿年前的石灰岩、8000万年前的火山熔岩和4000万年前的方解石,不同部位灰白黄黑颜色花纹皆不同,宛如人类四世同堂,是珍贵的地质标本。

继续骑行,到了西湖桥,看见一些奇怪的小房子,芦苇搭建,三角形,挨挨挤挤浮在岸边,做什么用?问了才知道,是船屋。以前村民多以捕鱼为生,木船是重要生产工具,故搭建船屋以防风吹日晒。如今村民多经营农家乐,捕鱼的少了,船屋不舍得拆掉,于是保留下来,成了岛上的特色景观。

托太湖的福,这里四季物产丰足。秋天上市的除了橘子,还有马眼枣。枣子外形奇特,酷似马眼,相传为宋时被押解到三山岛挖凿太湖石的北方囚犯充饥之物。枣核满山乱丢,逐渐生根。目前岛上超过百年的古枣树有600多棵,吸收了太湖的雨露精华,硕果累累,枣儿酥脆鲜甜。白天看风景、饱口福,夜宿岛上农家,享受久违的星空和静谧,是一次难得的美好体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