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洪猛的头像

洪猛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503/05
分享

草原浓郁的芬芳 打动人心的力量 ——包国军诗歌的艺术特色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人包国军始终秉持为人民而歌的创作理念,扎根生活,诗写生活,积极为时代发声,从生活的烟火气中提炼诗意,用富有画面感的笔触传递时代温度,引导读者在诗行中思考人生、感悟世界,于平凡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思想深度。

一、扎根生活,凝练淳朴诗风

包国军的作品以真情为内核,以生活为源泉,凭借凝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展现出对家国情怀、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形成了“纯净、纯朴、纯正”的独特风格。他深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用心去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用文字将这些感受记录下来,朴实的文字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

他的诗集《闯入城市的牧羊人》于2006年5月由海天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诗集由“带你去草原”“再回到从前”“路上的吟唱”“等你CALL我”和“酸甜人生”五辑构成。诗人如同扎根于生活的土壤,其真情如同广袤的草原一般广阔无垠。他展开灵动想象和联想的翅膀,“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诗中,他尽情赞美草原故乡,那片辽阔的草原在他的笔下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读者仿佛能看到蓝天白云下成群的牛羊和策马奔腾的牧民;他深情吟唱初恋情愫,那些青涩而美好的回忆,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勾起人们对青春的怀念;他倾诉思乡怀亲之情,让远离家乡的游子感同身受;他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散发着独特而浓郁的蒙古风情和兴安岭大森林的气息。

2017年4月,花城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诗集《露珠照亮家的方向》。该诗集由“当年的雪还在下”“带你去看草原星光”“用一首诗充饥”“且把乡愁放下”“如果我在1778年遇见你”“我只想晒会儿太阳”六辑构成。诗集以乡愁为母题,呼伦贝尔辽远壮阔、气象万千、风光迷人。诗人在诗中柔肠百转、浮想联翩、引吭高歌,雪域荒寒、草原星光、以诗充饥、围炉煮酒、把酒言欢、拥抱阳光等场景依次展现,营造出浓厚的思乡氛围。读者仿佛能跟随诗人的脚步,走进那片充满思念的土地,感受他内心深处对家乡的眷恋。

真情流露,宛如一条清澈的溪流,贯穿于包国军老师的诗歌之中,而思乡怀亲之情则是其中最为动人的旋律。在《露珠照亮家的方向》里,“露珠”这一灵动的意象频繁闪烁,它已不再仅仅是自然界中那短暂而透亮的现象,而是成为了连接诗人与家乡的情感纽带,如同一条无形却坚韧的丝线,紧紧系着诗人的心。露珠那晶莹剔透的质感,恰似诗人内心的纯净与对家乡炽热的思念。每一滴露珠,都像是从家乡那片土地上溢出的情感,带着故乡的气息和温度。

例如在《那是故乡》中,“你可知有一种风情叫北风凛冽/白毛风卷起千堆雪/如果你知道有一种潇洒叫踏雪而行/你才明白人间的风花雪月……那是故乡/我曾经逃离的北方/如今我从不敢在下雪天想你/因为一片雪花就可以压痛/我眺望的目光”。短短数语,便将诗人对故乡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刻画得入木三分。曾经逃离的年少轻狂,如今不敢触碰的思念之痛,在雪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动人。通过对故乡独特风情的描绘和对自己心境的细腻表达,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温情与眷恋的场景中,让人们仿佛能看到诗人在故乡那片银白世界中徘徊、思念的身影。这种思乡之情并非矫揉造作,而是从心底最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带着泥土的芬芳和岁月的沧桑,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在怀亲方面,他的诗歌同样有着细腻入微的表达。无论是对父母的感恩,还是对兄弟姐妹的牵挂,都如同一丝丝温暖的阳光,透过字里行间,照亮读者的心灵,令人感动不已。如,刊登在《诗刊》2023年第13期的《父亲的草原》:那片草原 /在父亲的眼里 /烈马嘶鸣/ 一朵云到另一朵云 /马匹的走姿/ 怎能被一瓶酒灌醉/ 在马背上边走边唱 /羊群的走势/ 或徐或急 /都被父亲的长调掌控 /当父亲抚摸一匹马的时候 /那丰美的毛皮 /让我明白为何不能拒绝/ 草原的诱惑/如果不能像骏马一样 /在草原上奔跑 /那就以马蹄的姿势 /随时准备着/ 无论出发还是归来/ 我只想途径父亲的故乡。诗中烈马嘶鸣、云朵飘荡、羊群走势被父亲长调掌控、父亲抚摸马匹,构建出鲜活的草原图景。整首诗将草原的自由奔放与父亲对草原的深情融合,让读者感受到草原不仅是自然之景,更是情感的归属,引发对人与自然、情感与故土关系的遐想。“趁雪花还没有打湿你的行囊/秋风拂过斑斓的梦乡……揣起我伤痕累累的乡音/不让你看到我眼角的泪花”(《梦回呼伦贝尔》)“别问我呼伦贝尔有多远/草原的风一直能/ 吹到游子心间/ 春天草绿/ 秋天草黄/ 我细数每一棵草四季的样子”(《多想在风吹草低的日子醉一场》)诗句记录着亲人间那些平凡而又温暖的瞬间,诗里行间浓浓的亲情是一份永远无法割舍的珍贵情感,也是诗人创作灵感的重要源泉。

包国军的诗歌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都汇聚成对国家和民族深深的热爱。他用真实、朴实、扎实的创作,将思乡怀亲的情感以诗意的方式表达出来,“思、情、美”共具,那份深沉而真挚的家国情怀跃然纸上。

二、雪意深情,承载情感寄托

诗人对雪有着独特的情感,他以雪为渊源,热爱冰天雪地、粉妆玉砌的世界,笔下关于雪的篇目众多,如《异乡的雪》《那是故乡》《脚印》《那些落满积雪的屋顶》《十一月,那些雪花让我感到温暖》《第一场雪飘下来的时候》《雪落在身上和心里是一样的》《那片白桦林》《相逢在雪天》等等。在这些诗作中,雪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成为了情感的寄托。

“如今我们再也回不到那个冬天/ 却经常在朋友圈相聚/ 谈论着谁谁昨天又整多了/ 一如当年的雪天/ 炉火很旺,酒很暖”(《当年的雪还在下》),诗句中回忆起往昔雪天的温暖场景,虽时光不再,但情谊依旧。雪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人们在回忆中感受到那份珍贵的情感。“而现在,我在远方/ 望着熟悉又陌生的街道/ 在想,这雪的下面/ 还印着你我的脚印吧?/在每一个雪融的季节/ 是否长成一排相思的树/ 守在我回乡的路口 ”(《脚印》),将对故乡和故人的思念寄托在雪下的脚印和雪融后想象中的相思树上。雪下的脚印是过去的见证,而相思树则是未来的期盼,这种情感的表达细腻而深沉。“其实雪落在身上/ 和心里/ 都是一样的/ 在冬天/ 那些雪花常飘进我的窗子/ 湿润我的诗篇”(《那些落满积雪的屋顶》),雪与诗人的内心交融,湿润了诗篇,也滋润了情感。雪不仅是外在的景象,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在北方,十一月总是和雪有关/ 那些平凡的人和事/ 小酒馆的喧闹,甚至 /寻常人家的灯光/ 在雪色中,总是多了一点温暖/ 以致我关于十一月的回忆/ 满是雪地里深深浅浅的脚印”(《十一月,那些雪花让我感到温暖》),雪让平凡的生活场景多了温暖的色彩,回忆也因雪而变得更加深刻。这些诗句荡漾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洋溢着人生风景的雪花情结。白雪成为诗人诗歌多维元素中一个纵情吟哦的标志性意象,轻盈灵动,淳朴自然,载歌载舞,荡涤心胸。“雪花在路上/ 在别离的站台/ 风多么柔软/ 像我对小城的心情/ 如果知道雪花在路上/ 我会在行囊里装几片/ 即使后来它们融化了/我也记得故乡的气息”,晶莹的雪花被装进心里带向远方,融化在游子的心里,唤起读者对北国风光的狂热向往。人在旅途,归心似箭,心比行囊更急切,已在那雪花飞扬的天空幻化出银装素裹的世界。

三、温暖文字,关注底层群体

包国军的诗歌真实而又敏锐地描绘了劳苦大众的艰辛与无奈。如,他入选《打工诗歌四十年精选》(南方出版社出版)的《被雨水打湿的午餐》和《工业区的早餐》诗句:“比起汗水,那些雨点太小/ 他们,在泥水里打拼的人/根本不在乎/但,总有人会心疼/ 牵挂他的三餐/ 以及,那被雨水打湿的饭盒/ 尚可温”、“他们知道打工者的思念/ 用小笼包和热干面/ 把游子的乡愁填满”。寥寥几行便勾勒出底层老百姓在城市中艰难的生活处境。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没有夸张的描写渲染,只是用最朴实的语言,像一位忠实的记录者,把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厂门口油盐的味道/像记忆里挥不去的时光/我从这里经过/和下班的员工们一起站成工业区的风景……他们往往席地而坐/甚至来不及摘掉安全帽/但想起家乡的老小/坚信一盒炒粉的能量/也能让他们抵达梦想”(《工业区(外三首)》发表在2024年9月29日《宝安日报》)。诗歌关注被书写者的精神内核和生活状态,在积极保持时代气息的同时,更加突出人文情怀的感召,是情真意切的心灵呼唤。

而《快乐农夫》中,“一起做个农夫吧/抖掉城里的尘埃/每天装一担快乐/唱着山歌回家”,又展现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快乐的追求。与城市的喧嚣和底层生活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然、对本真生活的渴望。这种对不同生活状态的描绘和思考,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了更多的共鸣和思考。

包国军扎根于日常生活土壤,敏锐捕捉百姓生活点滴,勾勒出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以独特的视角还原众生百态,语言朴实简洁,富有张力,现场感和画面感强烈。这一诗歌特色从他刊登在2025年2月9日《宝安日报》上的《在雨中聊天(外三首)》表现得尤为突出。请看,“细雨斜飞/行人匆匆/我在雨中驻足/仿佛遇到老友/一套炉灶/撑起全家人的希望。”短短几句,就勾勒出了城中村生活的一个小场景,让我们看到了普通人在生活中的坚韧和对家庭的责任。这种真实的描写,让诗歌具有了生命力,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这是龙岗禾田路/一个普通的夜晚/在北风乍起的深圳/我在寒冷中邂逅温暖……此刻,亲近一笼小笼包/就是亲近柴米油盐/老板,给我来一笼/一首诗也刚刚出锅。”诗句语言朴实无华,但却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温暖。通过对一个普通夜晚在禾田路吃小笼包场景的描写,展现了生活中的平凡之美,让读者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美好。“雨水浸润村道/淋不湿暖人的店铺招牌/重庆小面,尚品牛杂/填满多少异乡人的夜晚/川味饭店,也曾爆炒多少乡音......不管白天在哪奔忙/有一盏灯总是照着他们/匆匆赶回。”诗歌通过对珠洋坑夜晚的描写,运用了“店铺招牌”“乡音”“灯”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温情和归属感的场景,让读者感动不已。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