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牟伦祥的头像

牟伦祥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1/16
分享

乡下媒人

 

我老家渝东,山清水秀,民风淳朴。那里乡下青年男女的结合,大多由媒人介绍而成。“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双”,媒妁之言,成为老家常见的一种择偶方式。

媒人大多是四五十岁的村妇,能干、俊俏,乡下称之为“媒婆”。秋收秋播之后,农村清闲下来,媒婆开始走东村穿西村,进张家出王家,牵线搭桥,撮合男女好事。做媒看似简单,实则不易。首先媒婆要掌握资源,哪家闺女待字闺中,哪家儿郎春心已动,她都要了解得一清二楚,并且对年龄、身高、相貌、文凭、职业、爱好、人品等基本情况,必须准确无误截获,建立单身男女资源库。其次媒婆要能说会道,有的求偶心切,有的不谙情事,有的青春早熟,有的死不开窍,有的父母阻挠,有的孩子反对,媒婆得见机行事,因势利导游说,不吹嘘,不浮夸,不粉饰,诚实介绍,大家信服。

接下来,进入相亲程序。“龙配龙,凤配凤”,哪两个男女相般相配,哪一对最有可能牵手成功,媒婆心中必须先掂量掂量,绝不能拉郎配,乱点鸳鸯谱。做到心中有数后,择个吉日,媒婆带着女方及父母到男方家相亲。待堂屋落座,茶水瓜果奉上,媒婆与男女父母摆谈庄稼长势、年岁收成、乡村轶事……作为主角的男女青年心里怀揣兔子,坐在各自阵营不时偷窥对方,确定第一印象。婚事成不成,男方在这天表现出落落大方、热情豪爽,杀鸡宰鹅,买酒买肉,盛情款待。

饭毕,该摊牌了。媒婆先把男女青年各自叫到一个角落,打听是否中意对方,然后征询父母意见,几方无异议,婚事基本确定下来。女方离开时,男方要包上一千两千不等的红包,让媒婆转交,一则表示相互交往的诚意,二则约束双方不得与三者谈婚论嫁。

经过一年半载来来往往,男女摸清了对方脾气秉性,掌握了对方目标追求。此时,如果双方“三观”不合就分,不分就继续。订婚,自然而然提上了议事日程。

何时订婚由女方决定,仪式少不了媒人作见证。男方根据自己家庭状况和女方要求,要送上五万八万不等的聘礼,主要用于购置嫁妆、孝敬老人。若以后女方悔婚,悉数退还男方财物;男方悔婚,不能向女方索回钱财,一方婚俗就这样延绵传递。男女订婚了,这桩姻缘才算基本靠谱,媒人才可以松口气。

订婚后,男女再经过一段时间如胶似漆的交往,情深意切,男方提出结婚。这时,男方恭请媒人一道,带上厚礼到岳父家讨要对象生辰八字,这个环节叫“讨庚”。随后,男方将男女的庚帖送到阴阳先生处选择良辰吉日,确定结婚佳期。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结婚是人生一大喜事,这天,全村男女老少倾巢出动,有的帮忙,有的看热闹。最隆重的莫过于迎亲礼仪。迎亲队伍出发之前,男方父母挑选一个有威望、有见识、能言善辩的人当“路总管”,全权代表男方处理一切事务。迎亲队伍一般由三四十人组成,媒人要夫妇成行,表示成双成对,走在前面领路,接着是“路总管”、新郎官,稍后是几个年轻后生挑着三四十斤猪肉、三四十斤面条、三四十斤白糖等礼品,队伍一行红红绿绿、吹吹打打向女方家走去。

中午,男方须等到迎亲队伍凯旋归来才开宴席。在欢天喜地中,媒人两口子被请到上席就坐,男方父母及新郎新娘前来敬酒,以示感谢,这时媒人的任务算是大功告成。亲朋好友散后,男方父母给媒人递上一个装有1200元的红包,叫“谢媒钱”,媒人一番假意推辞,最后乐呵呵收下了。

小两口婚后的日子甜如蜜。第二年春节,小两口要到媒人家拜年,送的礼物少不了新娘亲手纳的千层底布鞋和糖食,感谢媒人为自己的婚事走了不少路,费了不少口舌。至此,媒人牵线做媒的事才算圆满结束。

如今,乡下有不少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暗许芳心,但要真正踏进婚姻的殿堂,举办婚礼还得请一个媒人,那样才入乡随俗。双方父母在乎的是否“明媒正娶”和仪式感,避免别人说闲话。所以,德高望重的媒人十分紧俏。

乡下媒人,穿越中国几千年历史婚俗,而今仍是行走在乡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