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牟伦祥的头像

牟伦祥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1/19
分享

岩洞户的变迁

 

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步履中,一晃,我年过半百,但记忆里的许多往事,依然流连于起起伏伏的生命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家岩洞户的变迁。

1987年,我在重庆市的一个偏远乡担任民政干事。这年冬,上级召集各乡领导开会,传达的主要精神是:解放近40年了,还有人住岩洞,这是我们执政党的耻辱,因此要求各乡镇对岩洞住户进行整体搬迁,国家给予适当补助。政策传达下去后,全乡10户岩洞户有9户来到乡政府民政办,高兴签下了搬迁合同。只有魏家村的老魏迟迟未来,我决定去他家瞧瞧。

老魏家五口人,妻子多病,住在离乡政府约20华里紧靠一个叫魏家场集市的山上。上山的路坡陡难行,沿途寒风呼啸,冷气逼人,枯萎的野草显示出荒凉与贫瘠。经过两小时艰难爬涉,我终于到达该村。我急忙叫上村社干部,一同来到老魏家院坝,突然,一只系在树下的黄犬狂叫起来。听到犬吠,一位个儿不高、体型瘦削、头发花白的老头走了出来。

“啊,是您们呐!贵客,请坐!请坐!!”老头一边呵斥黄犬,一边搬出板凳,连忙用衣袖拂去凳子上的尘灰,让我们坐。

村主任告诉我,他就是老魏。

我四下打量,老魏家岩洞虽不宽,但干燥、光亮充足、取水方便。老魏讲,这岩洞是他80多岁的老父亲解放前花五石稻谷从别人手里买过来的,老父亲住了40多年,对岩洞感情颇深,不愿搬迁。而老魏两个年过20的儿子坚决要搬,因有姑娘几次前来相亲,看见对方居住的竟是岩洞,啥事不提,头便摇得像拨浪鼓,婚事先后告吹。祖孙对此僵持不下,老魏犹豫未决,令他为难的还有,政府补助的搬迁费不够建造新房。

我们坐下得知原委后,开始给老魏及他父亲做思想工作。老魏及父亲开通明理,最终同意搬迁。紧接着,为解决建房费不足问题,我和村社干部立即召开社员会,希望大家互助互帮。好在老魏生性老实,平时乐施好善,在当地人缘关系极好,我们才讲明本意,乡亲们满口答应,愿筹资出劳,帮助老魏。

回到乡政府后,我将老魏家的实际困难向领导作了汇报。后来,乡政府给老魏家另外解决部分了民政救济款,以弥补搬迁经费不足。

四个月后,我去老魏家检查验收。这时山路两旁春意盎然,野花盛开,山山岭岭洋溢着春天的气息。翻过最后一道山梁,我远远看见三间宽敞的土墙瓦房已矗立在集市边上,叫人羡慕。走近一看,新房果然不错,达到验收标准。此时,老魏和两个儿子正在整理房前屋后沟渠、阶梯和道路。

“老魏,新房建好了?”我问。

“建好了,建好了!准备马上搬进来。”老魏抬头见是我,一脸喜气,忙停下手中活,拉我回到岩洞住处。不善言辞的他,谦恭地微笑着,说了一大堆感谢的话。

这次,院坝那只黄犬也不狂吠了,对我摇头摆尾,像是见到久别的主人一样兴奋。坐下不一会儿,老魏妻子竟给我端出了一碗满满的荷包蛋。随后,老魏笑呵呵地说,今后打算让大儿子学厨师,让小儿子打铁做五金生意,把日子过好一点。这个主意不错!穷则思变,国家大力扶持个体工商户,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我一拍大腿大加点赞,并趁势做了政策宣传。老魏吃下定心丸,幸福顺着眼角眉梢荡漾开去,脸上流露出满目期待的神色。

晨风暮雨,春去秋来,光阴在日升月落间匆匆行进。我第二次回访老魏家,已是五年后。那时,老魏家土墙房已变成了五间一楼一底的灰砂砖房,洋气、美观、实用。老魏的两个儿子都结婚了,底楼右边两间房大儿子开食店,左边两间房小儿子卖五金,老魏左右招呼客人,生意红火。

“老魏,生意好啊!”我开口道。

“哎呀,我都忙飞起来了。”老魏容光焕发,没了往日卑琐样,转身看见我,停下手中活计,使劲揉揉眼定睛看,确信是我后,竟紧拉住手不放。

老魏讲,幸亏当初搬出岩洞,随着集市的扩展,我这房子成了场镇中心,两个儿子也争气,累是累点,但每天都有钱进账,日子有盼头。可惜,老父亲没享到多少福,去年离开了,老魏说到动情处泪眼婆娑。我急忙安慰,鼓励老魏利用场镇地理优势,带领儿子放开手脚大胆干。

说话间,老魏两个儿子急匆匆跑过来,向我递烟敬茶,口中直说:“你是我们恩人呐,感谢你!”我羞愧至极,只不过尽到一个公职人员应尽之责,却被他们感恩戴德,确实令我感动不已。

谁承想,那一别,竟是20多年。

1995年,我调离乡政府进到城里工作。在新的岗位上,我整天与公文打交道,忙于事务应酬,日子在紧张和忙碌中悄然过去,许多事淡忘于时间深处。去年3月,我出差A地,要路过老魏家,陡然忆起他的存在,决定再去看看。

农村变了,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先的羊肠小道被宽敞的水泥公路替代,沿途村舍都变成了小洋楼。我暗想:老魏家又变成了啥模样?沉思之中,同行的人说,到了。

我下车,完全找不到当年的集市的影子,那些吊脚楼、木板房改换成了富有现代气息的商业门面,狭窄的街道荡然无存。老魏家的房子再次变成了一幢四楼一底的农家乐酒楼,停车、食宿、娱乐一应俱全。我打听老魏去处,旁人指给我,老魏早搬进了前面的新农村宿舍。

我买上小礼品,几经询问,终于找到了老魏新家。故人相见,分外亲切,老魏尽管年过八旬,仍耳聪目明,面色红润,精神矍铄。现在他住的是两200多平米的大房子,屋子明窗净几,收拾得井井有条,原来老魏老伴10年前离世后,重新找了一个伴侣,老两口恩爱有加,每天还要跳广场舞,生活有规律,晚年好幸福。

一阵寒暄后,我问起他儿子的现状,老魏自豪地说:“大儿子开酒楼当老板,雇请了15名服务员;二儿子进城开了公司,生产五金配件销往全国各地。”听到这可喜的变化,我还说什么呢!老魏家的蜕变是我亲眼目睹的,他家由岩洞户成为现代新型农民,实现脱胎换骨式的转变,让人感觉仿佛是做了一个梦。除了欣喜之外,我只有衷心祝愿老魏健康长寿,安度晚年。

时针快指向12点时,我起身准备告辞,老魏执意不肯,非要留下吃中饭不可。因公务在身,我好说歹说,总算脱身了。

从老魏家出来,我脑海里立刻回放了关于老魏在不同年代的不同镜像,每一次可喜的变化,无不昭示他勤劳拼搏的结果,无不昭示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奋斗无止境!老魏,你是好样的!从你身上,我至少看到了一个农民在农村大舞台起跑的姿势。

迈着轻盈的步子走在街上,一股春风扑面而来,我神清气爽,心情愉悦。回首望去,老魏还站在窗口仍不停地向我挥手作别。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