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么说,中艾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他的大学文凭只是成名后的副产品,而在此之前,他已向生活、向艺术交付了昂贵的学费。他认为自己是母亲剪纸飞落的一角纸花,是父亲临摹王右军草书泼洒的一滴墨汁——注定要一生匍匐在艺术女神脚下为仆为奴。对此,他很庆幸,也很自信。他画猫,画狗,画上学的儿童,画晒暖暖的老头,画洗衣的村姑……没有纸墨,他就在沙滩上画,在雪地上画,在墙壁上画。他的一双眸子特别敏感,时刻辉耀着求知与艺术的渴望。他可以从天空多变的云彩设想出各种亭台楼阁和花草鱼虫,可以从屋顶和墙壁的雨痕构思连缀出优美的人物场景。艺术女神格外眷顾他,不但画技日日长进,而且走上教坛,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受教于古代画师和当代名家。他崇尚西画,又难以割舍传统的脐带;他挚爱国画,又孜孜不倦地从油画和水粉画中汲取营养,潜心营造独一无二的“这一个”。
中艾的人物画注重于神似,善于在形肖与神似之间寻找突破口,然后饱蘸主体意识与感情浓液,轻轻一点,客体传神之态便跃然纸上。如《红星的故事》,奶奶头上的银发、脸上的皱纹、手中的红星,都画得惟妙惟肖,特别是嘴角一抹似喜非喜、似怨非怨的阴影,堪称传神之笔,一下把老一辈革命家对下一代的担忧和希望昭然于世;还有趴在腿上的孙子,双手支颐,小嘴微咧,一对紫葡萄似的眸子黑白互转,既喜且惊,真可谓画龙点睛,风神焕然。又如《啊中国》,如此大的题材,却巧妙地把长城和糖葫芦联系在一起,可见构思之精深。但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母子俩的神态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孩子的嘴伸张欲裂,夸张得几乎看不清眼睛;母亲的嘴虽没儿子那般夸张,而丹凤眼里两粒若隐若现的泪光,足以改变其矜夸的仪态。惟其如此,才能表达内心的狂欢和喜悦。中艾人物画涉猎广泛,特别是历史人物和仕女图,一颦一笑,皆是人物灵枢的自然外化。如《杜甫行吟》,如《人比黄花瘦》,如《明朝卖杏花》,如《东观续史》等,都体现了以神为主、形神兼备的艺术追求。
中艾的花鸟画界于工笔与写意之间,又汲取了油画与水粉画之优长,有的浑然写意,有的工笔传神,皆构思精妙,运笔独特,水墨淋漓,色彩明丽,蕴含着浓重的书卷气息和文人雅趣。初看他画的公鸡,似有千篇一律之嫌,但仔细观察却发现每个眼神都辉映着迥然不同的渴望。鱼虾在他笔下混沌得不成其画,简直就是孩童不慎泼洒的几滴水墨残迹。然而,当真正进入他的艺术灵魂时,那些个水墨残迹便遽然活跃起来,灵动起来!他更擅长画牡丹,曾被画界誉为“牡丹王”。花瓣没有明显层次,只是一堆浓淡相宜颜色的互渗与互孕。叶子也是随意点染,很难看到筋脉走势。唯独枝干,或盘根错节,或鱼鳞败甲,皆精致描画,既给人以攀形附势之空间感,又形神俱真地揭示出花体内部复杂的支配关系。我案头有他一幅《无限春光》,八朵牡丹和三枚蓓蕾,散落着几乎占据三分之二空间。款底是一块浓墨赋形的石头,石缝间兀自攀援出一根拧扭弯曲的枝干,至图左二分之一处与斜刺而出的另一枝干穿插汇拢,在浓淡各不相同的叶片映衬下,顶托起六朵云云锦锦的花朵,与右下角的花朵和蓓蕾高低相守,远近互衬,使画面立即充满了空间感和立体感。与此同时,右上角通款逸出一大片蛋黄色块,像云雾,像光照,像瀑布,又像一种未名小花披垂倒悬,恰到好处地增强了画面的对比度和透视效果。而且,从蛋黄色块中如蚓蠕动的枝条判断,那一定是迎春花。众所周知,迎春花开放在早春,牡丹开放在初夏。而这种有违自然规律的构图理念,又透露出西方印象派的某些端倪。
中艾的山水画似乎不是画,而是雕塑的微型山水。不然,流连其间,为什么总有一股无名力量在血管涌动,总有一股金石之声在耳畔轰鸣?观那山水,无论构思还是用墨,无论沟壑还是皱褶,也无论透视角度还是光线转换,形体背后无不蕴涵着万千气象和力量的源泉。如《深山鹿鸣》、《秦岭山中》、《山村人家》、《山庄秋色》等,随着山势的起伏波折和岩石的沉浮拗陷,那一峰、一水、一石、一木、一舍、一人,都在画家皴、擦、晕、染中有了力度与生命活力。正如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所说,首先要安排好形象上大的面,明显地强调……所支配的方向。艺术要有决断。由于线条显然的来龙去脉,才能深入空间而获得物体的深度。要切记,“没有线,只有体积。……千万不要只着眼于轮廓,而要注意形体的起伏。是起伏支配着轮廓。”所以现在再欣赏中艾的山水画,便不只是表面线条和笔法的秩序,而是透过表象探识内在的深度和力量,于是山水和艺术就同时活起来了。
随着艺术风格的日渐突显,中艾和他的作品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熟知和称道。早在八十年代,他的一幅画受到世界卫生组织首肯,并出版成宣传画在全国发行。他的作品先后参加过二十多次国内外画展,曾获得中国国际艺术博览会特等奖、全国职工书画大赛一等奖等三十多项大奖,有三十多幅作品在《光明日报》、《中国书画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发表、设为封面或汇集出版,有十多幅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收藏。中艾先生现任咸阳市美协主席,年近花甲,但他身体健硕,精力充沛,正处于创作旺盛期。愿他像他的名字一样,辟邪祛病,方兴未艾,奋进不止,永远使自己美丽也使世界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