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鸣风萧萧的头像

马鸣风萧萧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3/31
分享

金昌园记

是个城市都有公园,而我也有幸拜访过不少:广元,杭州,上海,泰州,苏州,合肥,银川,昆明。大的小的,有名没名的,多少都留下了足迹。

鲁迅便不喜欢逛公园,萧红的回忆录中,鲁迅说“公园都一个样,一进门几条路,中间一个水池子,两边种点树。”当时看着评论,我挺不服。后来看多了,纠其内核,不服不行。

回到金昌的公园,论水比不上南国的西湖,瘦的也不必说。论树,比不上奥林匹克。论知名度,嗨,有时年轻些的本地人都得疑问一句:“哪个公园?”

但你要问我,为什么偏要写它,很简单,我就住它旁边,从小去的多,感情深,有话说的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公园也适合这条道理

公园的灵魂是它的湖,不管是多大的公园都得整个湖,有些甚至小的应该叫“池子”,但也别小看,“洗足池水虽清浅,却也慰伟人之胸怀”无论有没有人去看,没有这湖,公园便失去了灵魂。

金昌公园的湖不大,绕着人行道走,顶多三千来步,湖两侧一个游船船坞,一个加了飞檐斗拱的赫鲁晓夫楼互相对应着,这楼还有一小廊道,听说之前是带烧烤的啤酒摊,但在我记事时就闻不到烟火气了。楼后的空地是跳舞们的老阿姨所占据,这废楼不拆不用,大抵和对面的船坞呼应,无论哪个方向看对面,都不至于太空,或者还有其他解释?我不知道。

沿着废楼的小廊道走下去,便是环湖的步道了,两边多垂柳,都是合抱粗的老树,有些须子垂到了湖面,替顽童拨着水面,除非有风,不然就一动不动的,大概是老了。公园柳树多,每逢春季,柳絮漫天飞舞,“烟花三月下扬州”,其实不一定要在扬州,柳树众多的地方都多少能体会到,在金昌公园也是,抽出新芽的树枝子水嫩,能掐出“印印”,父母多会给孩子们摘做柳冠。

“烂漫儿童嬉戏忙”,不及“行冠”的戴冠人顺着步道就跑到了小沙滩上。这小沙滩外人看来不伦不类——就是一坨长不及百步,宽至六七米的方寸之地,哪来的自卸车随意倒的沙?嗨,你去街上拉几个说普通话的本地青年,问问谁童年没在这片沙墩上挖过渠,垒过堡,准都红着脸不吭声。不过烟花三月来玩沙的不多,“大漠沙如雪”,不劳烦月光照,你去试试就知!再小的沙墩也是沙漠。

沙地向上,是镇湖十二大将,何许人也?乃是鼠军头,牛督军,虎大将。我属蛇,小时喜欢去蛇夫人怀里坐,06年那会家里还是佳能的胶卷相机,胶卷上就有合影。

过了十二将,是一组曲里拐弯的平桥,延伸到一个亭子,位置有点尴尬,算“湖边亭”,亭里没椅子,简直恶作剧。唯一用途是在湖那头拍照当衬托。

这湖走了一半了,正对着能看到那废楼——这就到游船码头了,码头不仅提供脚踏船出租,也提供饮料烤肠,记忆中有提供过玻璃瓶装的光明牌酸奶,看了玻璃瓶就觉得很馋。长大了再来却只剩塑料玩具和冰红茶了,甚是遗憾。

凡是有湖的地方,我必然要去乘船玩玩,西湖人太多,又有限制划船区域,往往挤成一团不见水只见人;玄武湖倒好,可惜我和室友时间有限,一个时辰实在不过瘾。金昌小人工湖船不多,你想赖多久就赖多久,没人催你上岸。本地人来船上也并非赏景——从小看了十几年了。

朋友是读社会学的,每逢假期,便得来湖上划上一遭,杨柳荫下,虫鸣鸟叫,小船装不下“中流击楫”的豪情,却能兜住妄议柄谷行人与齐泽克的言论,随船儿晃着晃着,太阳就晃下山了。下午坐船得找带顶棚的,不然八月的阳光得晒煞你。最好让天公赏点风,否则衣服上得留下几道汗印白条。

不说哲学了,就互相交换自己喜欢的音乐,人少,又处水上,自然可以肆无忌惮,大大方方离了耳机放,偶尔惊得一滩鸥鹭,管它作甚。“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鱼也非我,安知我之乐邪?丝竹作陪,话题也逐渐散漫,跟着音符即兴发挥。两脚蹬蹬桨就是鼓点。我们的心随着一方天地向四方漂流。

码头旁还有一空地,绿树环绕,里头有一些套圈的小贩,还有小时难忘的烤肠和棉花糖,那棉花糖老人可不简单,他和他的小车行踪不定,但总有人目击,学校门口,公园内部,闹市周围。母亲小时候都吃过他的糖!

继续向前,湖被一座拱桥分为两半,虽然另一半更像边角料,但鱼和荷花全挤在这一角了,你能说浓缩的不是精华么?小孩最喜欢在这喂鱼,面包渣,剩的干脆面,啃了半拉的妙脆角,有什么是什么都往里扔,这鱼也不忌口,天生好肠胃,聚在渣滓下就争,搅的湖面起褶子。但这零嘴喂多了,久而久之小湖面上竟然能看到油渍的反光,拱桥下是拦网,鱼想走也走不掉,索性吃着,油腻点,邋遢些。罢了罢了,我也不懂鱼之乐。

但去年再去,不知是时候不对还是其他原因,几次看小池子都未再见鱼,也未见那几团荷花了,许是精华太多影响了成长?看来还是得自由点,开朗些,海阔凭鱼跃。在划船区却能见到小臂长的黑鱼(同体黑色之鱼,并非“黑鱼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能长到不知其几千里难道也要野人喂养?长寿者多在山野,还是有它的道理。

离了湖,就是围绕公园的步道,这里也是人最多的地方,清晨,中午,夜晚,除非天彻底漆黑,你总能看到人,走路生风的老人,臂膀上戴设备的年轻人,穿着正装腹部突出的上班族。是悲的,是喜的,是老的,是少的,都被这条路承载了去,人走路并不寂静,走一路说一路,你说这路偷听了多少秘密!

幸亏路不会说话,不然就麻烦了。

公园便是这样,用来“穷遛弯”得好地方,来这里不是为了向前,因为路是环着的,停停走走还是一个圈,行至此路便暂离了茶米油盐人情世故,能单独把自己保鲜片刻。保鲜完了,该面对依然得面对,但总比唐突撞上强了不少。

人嘛,总是在向前走的。但别抗拒走到船上或是环道,那是身体在对你说

“慢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