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英的头像

张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3/27
分享

爱刺绣的解大姐

解大姐既是我的老同事,又是我的好朋友。我们相识多年,关系融洽。初识解大姐只觉她说话急、嗓门粗,个性外向得可爱。深入了解后,才发觉言语动作欢腾的她骨子里竟是个能耐得住寂寞,做事有恒心和毅力的人。

我们不提工作,只说生活。生活中的解大姐有一点很可贵,就是爱绣十字绣。刚听说这事我和粗浅认识她的其他人一样,觉得毛毛躁躁的她不像是做这种细致活儿的人,后来有机会去她家串门儿,我才了解了她难得的这一面。

“这幅《花开富贵图》是你绣的吗?”我站在客厅中央,仰头欣赏着沙发后墙上装裱的背景画问道。

“怎么不是?我还绣了好多呢!” 说着话她走进卧室,旋即抱出另两幅绣品,“这几年没少绣,你看,这是我完成的《八骏图》和《金陵十二钗》。”

我紧走几步接住放上沙发,满怀惊异和好奇地打开《八骏图》,蓦然间觉得眼前一亮,仿佛那绣布上栩栩如生的骏马就在身边驰骋飞扬。

“马匹毛色鲜亮,线条流畅,绣得真好!”对着生动的绣图我禁不住发自内心赞叹。

解大姐听了脸上浮起得意的笑容,她急扑扑走过来,一不小心脚碰在茶几的拐角上,“哎哟!”

“你慢点,没事儿吧?”

“没事儿,你看我这个急脾气。”她弯下腰揉揉碰疼的部位,然后笑笑。

一会儿站起身她把《八骏图》卷起放好,然后又小心地展开《金陵十二钗》,神采奕奕地说:“比起这幅来,那幅绣起来省劲儿得多。”她让开一块地方拉我走近,指着十二钗的头饰向我解释:“你看见小姐们头上的这些饰品了吧?别看小巧别致,走针不多,但造型复杂,用线种类不少,绣起来非常费劲!……”她一处一处详细给我讲解绣时不停换线的情况,语速快得逗句不分。我目瞪口呆地听着,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跟得上她的思路。一时间我们沉浸在刺绣的美妙世界里,全身心感受刺绣带来的乐趣。

“这得下多少辛苦呀!这样的大幅作品别说绣了,我想都不敢想。”我钦佩地说。

“想它干嘛,一点一点做就行了。我从不想,也不管啥时完工,只是一个劲儿地绣。”她没有放空话,也没有皱眉头,而是平静地说。

这么大的工程她这么轻描淡写的表述倒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真的是小看解大姐了。“你真厉害!”欣赏着她绣出来的飘飘欲仙的红楼人物,我对她不禁刮目相看。想到自己三个月还没绣出一朵花的缓慢进度顿时面露愧色,自觉苍白渺小了很多。

“你绣的速度太快了,怎么做到的?”感慨之余我颇觉惊奇,坐下喝茶时大睁眼睛问她。

“我儿子在外省工作很少回来,家里就我们两口子,家务事不多,所以一有时间就扎进绣线堆里。有时星期天孩子他爸不在,我能从早上七点绣起,一直坚持到晚上十二点,除了三餐和短暂的午休时间外基本不停手。”她笑容可掬地说,皱纹清晰的脸上闪耀着辛劳者喜获成果的光芒。

原以为解大姐性格大大咧咧,做事粗枝大叶,不曾想她私下里竟是个心灵手巧的勤苦绣工。具体了解了解大姐的这些事我的心深受震荡,原来人想做成些啥事都不容易,都得靠辛苦一点一点累积。

返回头来又想到自己打鱼少晒网多的懒散绣法,我的脸由不住红起来,放低声音说:“我连你一半儿的辛苦都下不到。常常绣上一两个小时就觉眼花腰困,浑身松软,站起来溜达几圈活动活动身体,然后才能再次强迫自己坐下进入状态,那干劲和你没法比!”

“累肯定是累,可看着绣好的图案那种成就感无法言说,于是便绣得更加起劲,进度也跟着加快。”她把右手拿起,像捏着绣针一样在胸前想象的绣布上比划开来,那种穿针引线的娴熟手法似乎又把她带回刺绣的境地。我非常欣赏地看着她,看着她那副付出后坦然、收获后满足的神情。

过了一会儿,她从忘我的状态中抬起头来才想起刚才的话题,见我仍然发红的脸急得一下站起,把两只手攥住,交替倒腾几回,然后再松开向外一抛,像要掏心掏肺展露心迹。“人们常说‘庖丁解牛唯手熟尔’,你有抵触情绪是因手法还不熟练,没到得心应手的地步。不要着急,慢慢来,这需要功夫。”我听完扑哧笑了,她这动作可没一点“慢慢来”的体现,不过她所说的功夫一词却在我的心里留下深刻印迹。

至那以后,每次拿起绣品我都会默默告诫自己:看看解大姐,再看看你,不可偷懒啊!如此三番,我的进度终于较先前有所长进,但怎么自督最终都不如解大姐辛苦。

后来再跟解大姐谈起她的绣功,以此为荣的她表现出来的言语便愈加自信,“我已经开始绣《清明上河图》了,这幅作品尺寸更大,更难绣。”

“啊?原来还有更大的工程在后面?”我难以置信的表情助推了她兴奋的情绪,坐在对面的她呵呵一笑,将身子向椅背一靠,然后用她的大嗓门儿同我讲起:“你也知道,《清明上河图》图案细碎,场景繁多。街道房屋、河流堤岸、桥梁码头、集市庙宇、人畜车船应有尽有,光绣线就有几百种,不能出丝毫差错,如果用错线或走错针都会影响成品的效果。和你透漏个秘密,”她忽地探前头来,神秘地说,“起初拿起绣针时想到要绣大幅历史名画我的心还有点儿战战兢兢,手微微发抖,后来绣熟套了手才变得自如,可以顺着绣,倒着绣,横着绣,竖着绣,有时随着图案走向还能斜着绣。这样灵活安排既不浪费线又绣得平整,背面还少线疙瘩。”

听她如此精熟的讲述我笑了,顺势插口道:“再怎么变换着针法绣,背面都免不了一些线疙瘩。你是没见,我绣的那幅背面‘惨不忍睹’。”我摇摇头,不停否定自己的作品,同时向她询问处理的妙方。

她笑逐颜开,迫不及待地接过话去:“你将剩下的一小截绣线挑进旁边的线里,抽紧后把多余的线头剪去,背面就光溜了,看上去也就精致了。”

我认真听完,回去试着照做,果然效果好了一些,不过因技艺水平低终究差强人意,比不上解大姐的手艺。

通过和解大姐交流以及我自身的体验,我对“功夫”一词有了更切实的理解和更深刻的感受。我发现技艺可以学,但精湛技艺就得修,犹如修行一般,得经历千锤百炼的漫长过程,秉持不折不扣的工匠精神才能修成。

虽说这里记录的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但透过这些小事我却能看到谢大姐隐藏其中的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这品质深深地影响着我,促使我不断向好的方面转变。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