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岁末,时值小寒,蓉城的阴冷潮湿一如过往。人龟缩在河畔家中的空调房里,面对电脑屏幕敲击键盘,冥思苦想就是一上午,渐渐觉得索然无味。生活的本色仿佛已经褪去。
午后,一缕蓬松的阳光透过布帘缝隙而来,热情地和我打着招呼。猛然拉开窗帘,窗外的天空跳动着一片金线,热烈而动人,震撼着我的心,我突然感到内心的麻木和灰暗在一点一点地融化。还管什么项目评估,索性合上电脑,信步户外,我可不想错过这午后慵懒闲适的阳光。
河畔桥边,一棵高大的乔木,稀疏的绿叶犹在枝头,正在微风中翩翩起舞,不知这棵绿树是在忙碌地进行着光合作用呢,还是在悠闲地享受着阳光的轻拂?树没有语言,我却理解它的心情,饱受冬寒的侵蚀,贪婪地汲取着阳光的精华,它的心情是惬意的。
植物会享受阳光,人也懂得享受。走上清水河畔的绿道,一碧如洗的天空下,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有的遛狗漫步,有的忙着在草坪上搭建帐篷。
迎面走来一个身材挺拔的年轻男子,眼神坚毅,流露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气质。令人惊诧的是,他拄着双拐,一条裤腿竟然是空的。阳光的金线倾洒在他宽阔的肩膀上,仿佛每一条光线都在为其生命的坚韧和尊严而闪烁。
凭栏远眺,清水河碧沉沉的,平静如镜,对岸小区的高楼在阳光的照射下,映在河面清晰可见。小区名叫清河阳光,看来的确是写意的大手笔。岸边码头上有赤裸上身的汉子正准备下水冬泳,噗的一声,他健壮的身影已没入河中,泳姿优雅,像一只硕大的青蛙在水中滑动。河面小区的倒影化作一片闪闪的碎银。只片刻,冬泳者又换作仰面朝天,轻描淡写似的躺在水面,尽情地贴近阳光,贴近大自然。
身后有轻盈的笑声,我禁不住回头。一辆轮椅旋转着滑过,轮椅上的中年妇女调皮地持着一片树叶,拿着手机玩自拍。也许病榻上的她即将康复,举着树叶对着天空许下善待今生的诺言;也许她久病未愈,活在当下,珍惜阳光灿烂的每个日子;也许是前者吧,上天会眷顾一个心灵剔透的人的。
阳光新鲜而宜人,我本是喜爱阳光浴的。来到一隅开阔地,放松地闭上双眼,感觉自己仿佛渐渐变回一个婴儿,太阳像一个天神般的慈父把我抱在怀里,用手轻轻抚摸我的头发、我的肌肤,“哦哦哦,乖宝宝”,我体会到婴儿时代的生长和抚慰。更有一种强悍的生命力传嬗于我,这便是所说的阳气。
《黄帝内经》有记载:“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中医认为,阳气乃是人体内的一种能量,维持着人的生命力,能够强身护体,抵御外邪的侵犯。阳气盛者,耳聪目明,身轻体健,阳气弱者,萎靡不振,畏寒怕冷。养生即养阳气,除了饮食进补、运动睡眠以外,晒太阳更有助于补充阳气。
采日精又叫“天灸”,讲究凝神入静,心无杂念,平缓吐纳,可仰面向日,采清阳之气聚于丹田,也可后背对日,引阳光至膀胱经、督脉,通诸阳之会,滋养气血。对此,白居易曾作细致的描绘“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这正是负暄养生的切身体验。
说起晒太阳的种种,成都冬日里的阳光实在是稀缺,在我的印象中,冬天就是灰蒙蒙的一片,从早到晚都是晦暗的。究其缘由,成都平原毗邻青藏高原,受盆地地形、季风气候影响,云层厚积,遮天蔽日,冬季更甚,潮湿多雾,阴雨绵绵。几千年前的原始农耕时期,古蜀先民们为了在广袤的土地上生存,祈求上天赐予阳光,崇拜太阳神,奉为部落图腾,蜀王祭祀以此为九叩膜拜。
从金沙遗址出土的国宝级文物商周太阳神鸟金饰来看,中心的太阳金光灼灼,四只三足金乌环日飞翔,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展现的正是古蜀人对于太阳的崇拜和向往。现今,成都每年春节都有金沙太阳节,不仅有夜游灯会,还有音乐剧《金沙》和歌舞剧《太阳神鸟》上演,太阳崇拜的文化得以传承。
记得一位朋友,因为不堪忍受成都冬天的阴冷,逢寒假想请长假带孩子去三亚亚龙湾过冬,由于是工薪阶层,为了机票酒店价格、房间是否向阳、潮汐声音大不大等等百般纠结,我听完他的唠叨,淡然一笑。其实,顺其自然本是生活之道,我们走过春夏,从秋里来到冬里去,度过凄雨寒风的日子,才知阳光的亲切与可爱。人生不也如此,酸甜苦辣都要品尝,方可品出人间的真味。
不过,阳光还是多多益善。天公自有作美时,我只想在电脑屏幕前殚精竭虑、神疲乏力之际,移步户外,去享受两小时和煦的阳光,呼吸大自然清新的气息,就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