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毛少龙的头像

毛少龙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406/23
分享

苦藤上的花朵 一一评黄梅作家李建英长篇小说《生命之外》

列夫·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读了黄梅作家李建英长篇小说《生命之外》,却有了不幸的人们大致相同之感,只是结果不一样,因为他们都生长在苦藤上,有的枯萎,有的凋零,有的绽放。

这篇小说以脱贫攻坚为背景,共十九章,讲述了“我”与受扶助对象深入交往、了解、帮扶的故事。故事应景、真实,富有烟火气、人情味和时代气息,给人一种强烈的代入感,让人共情。小说中的"我“有三个扶助对象,分别是疯奶、钱国富和钱强生,其中以钱国富为主要人物来展开艰难的生活画面和深厚的生命内涵,让一个大写的"苦"字沉重地析出字面,令人为之动容。

一是年代苦。这长篇小说,时空跨越很大,在每一个时间节点,都有苦难,都有不幸。抗日年代,有受侵略蹂躏之苦,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内战时期,有受战争离别之苦,到处拉壮丁,战火不断,朝不保夕;"大跃进"时期,有受灾害饥饿之苦,时局艰难,饿殍遍野;"文革"时期,有受成份批斗之苦,任人摆布,毫无尊严,李清的父亲就是在批斗中,留下终生腰伤;改革开放初期,有受打工歧视之苦,农民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跛子张"被一厂家公猪咬伤致残,很长时间要不到赔偿款……每一段历史,都给生命蒙上了一层阴影,留下痛苦和疤痕。

二是命运苦。这在三个扶助对象身上表现尤为明显。小说中的"疯奶"分娩时,难产,女儿夭折,万分悲痛,后又因养女走失,寻找无果,致使精神失常,生活不能自理,让人怜悯。钱强生的儿子小时候被人贩子拐走,多年寻子,致使家徒四壁,虽然后面儿子失而复得,但因多年的分离和生活环境变化,也不得不与儿子再次分开。

而命运之苦表现最集中的还是在主人公钱国富身上,他的一生可谓是祸不单行,命运多舛。幼小时,其父亲被日本军犬"樱花”咬死;内战中,其两个兄弟被国民党拉壮丁当兵,一个失踪(或是战死),一个逃至台湾,直到晚年才魂归故里;少年时,逢三年自然灾害,眼睁睁见其母亲饿死;成家后,因其老婆思念走散的二伢,出外寻找无果,抑郁而亡。

三是生活苦。小说中的钱国富因是近亲结婚,所生育五个孩子中,除一个先天夭折和细女钱雨外,其它的都不很正常。老大是傻子,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全程照顾;老二心理不正常,少时走散,其夫妻俩倍受精神折磨,后虽回家,长得孔武有力,也能干一点力气活,却在一次车祸中不幸撞死,让白头发送黑头发悲剧发生;大女儿自小精神有问题,出嫁后难产去逝;小女儿钱雨虽然正常,聪明,但因小时候遭受到当地恶霸欺负,险些失身,心里留下阴影,使其离家出走,一直没有回家。最终五个孩子,只有老大和钱国富相依为命,本是捉襟见肘的日子,支离破碎的生活,其女婚来为他家帮一点忙时,也是极不情愿,完事后还要打“五斗米”回家作报偿,让人唏嘘不已。

苦,是人生中的一种状态,人的一生就是与苦难作斗争的一生,不同的人面对它,则有不同的成色和结果。法国雨果写的小说《悲惨世界》中的芳汀,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子,但却遭受了社会的不公和压迫。她为了养活自己和女儿,不得不出卖自己的身体,其结局是是贫病交加而死。 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巧姐出生在一个富贵之家,但却命运多舛。她自幼身体不好,后来又遭遇了家庭的变故,最终被卖入妓院,其结局是过着囚徒般的悲惨生活。老舍小说《骆驼祥子》里的祥子,他来自农村,勤劳善良,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经历了三起三落,最终走向堕落。而这篇小说中的钱国富他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包括亲人的离世、社会的动荡、生活的打击等,但他依然坚强地活着。

他的苦,不同于芳汀的绝望无奈,因为他乐观,永葆希望;不同于祥子的懦弱无力,因为他坚强,淡定面对;不同于巧姐的被迫无助,因为他独立,逢上了好时代。苦,能毁灭一个人,也能成长一个人,强大一个人。只要勇敢的面对,坦然的接受,自信的生活,定能让苦藤上开出健康的花朵,暗香飘浮,在时光的蒸煮下,氤氲着生命之外无条件的“爱”。

首先这种无条件的爱来自人间亲情。小说中三个受扶助对象的苦难人生,皆是与血脉相连,与孩子相关,不是自家孩子夭折、走散,就是被拐和发生意外。爱子女,是本能,是寄托,是无条件的,所以当孩子遇到不顺或者发生不幸时,对一个人或者家庭是毁灭性的,所以小说中有了"疯奶",自顾不暇者;有了钱国富之妻,抑郁而亡者;有了钱强生,家徒四壁者,使其悲悯情怀在读者心里油然而生。

其次这种无条件的爱来自人生信仰。信仰像一盏明灯,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让人们明白自己的追求和目标,使生活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信仰能给予人们内心的慰藉、勇气和坚韧,帮助人们克服艰难险阻,坚定地走下去。正是因为有正义信仰,所以守山人李清为钱雨险些遭村霸侮辱作证人,而不畏强权,坚决斗争到底。钱国富更是相信邪不压正,为小女儿钱雨讨回公道,毫不妥协。最终让村霸和相关人员,得到应有的惩罚。

再是这种无条件的爱来自责任担当。勇于担当责任的人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从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小说中的“跛子张”,身残志坚,是新时代有志青年的代表,是小说中主旨升华的关键人物。他不但不要国家的低保,还一如既往地照顾“疯奶”,把自己多年追索回来的赔偿款全部捐献在福利事业上,更是不遗余力建设心理咨询平台,为底层劳苦大众无偿提供身心健康帮助。如果排除国仇家恨不说,小说中的两匹狗,对主人无比忠诚,关键时刻也彰显它们的价值。军犬"樱花"对主人的后代,爱护有加,托付他人;忠犬"金刚”为保护主人脱险,而葬生火海,这种义无反顾的责任担当,都是来自它们对主人无条件的爱。

最后这种无条件的爱来自家国情怀。家国情怀能将人们紧密团结在一起,激发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整个民族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促使人们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拼搏、无私奉献,愿意为国家利益付出一切。自2020年疫情防控以来,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相互支援,阻击疫情,全力保护了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这场伟大的抗疫战争中,钱国富的小女儿钱雨积极为家乡捐款捐物,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乡亲的赞美,也让对其内心有芥蒂的钱国富倍感自豪。这种无条件的爱亲人,爱家乡,爱国家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有力的传承和彰显。

纵观全文,小说以现实主义手法展现我国特殊时期伟大的脱贫攻坚政治活动,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向世界展现党中央魄力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窗口。小说以"我”的行踪,即所见、所闻、所做、所感为明线,推动情节发展,以"我"的思想感情变化为暗线,逐步深化主题。对于脱贫攻坚我的情感认识经过了怀疑、怜悯、感动、认同、共情、自愿、思索、热爱和赞美等变化,体现了党中央英明的决策和时代的重大意义。在谋篇布局中,小说所体现出来的写法和技巧也别具一格,抢人眼球。

一是人称视角特别。在文学与艺术的广袤天地中,人称视角的运用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着无数独特表现的大门。一般小说都用第三人称来写,因为它能深入多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与动机,为故事构建起丰富而复杂的人物关系网络。通过这种视角,读者可以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审视故事的发展,去理解人物之间的互动与冲突。而《生命之外》采用第一人称写法,以其强烈的主观性与代入感,让读者仿佛化身为故事中的主角,亲身经历着一切。那内心的波澜起伏、情感的细腻转变,透过“我”的眼睛与心灵,生动而真切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与主角一同感受喜悦与悲伤,一同在抉择中挣扎,一同在困境中成长。这种视角赋予作品以亲密性,使读者与故事紧密相连。

二是细节描写生动。细节描写可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如写"疯奶","她身上穿的衣服和盖的棉被……都被染成同灰尘的颜色……分辨不出人与棉被",让人感受到她的生活境况十分糟糕,令人窒息。写老钱,“他拿出土烟杆……狠狠地吸了几口之后,又马上收杆入袋",既写出了钱国富的吸烟习惯,又突出了他情绪的微妙波动,为后文他遭受到更大痛苦和不幸埋下伏笔。

三是心理活动丰富。人物的心理活动往往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和决策,一方面可以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体验人物的情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这部小说的每一章节基本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展开,即前面叙述一个事情或者讲述一个故事后,在章节后面都以议论结束。而议论部分大多是作者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我的感受和认识,突出了我的认知变化和思想进步。

当然,小说《生命之外》在行文和章法上也存在一些瑕疵。譬如,小说的语言有些地方比较生硬,不简洁,韵味不足;小说缺少景物描写,气氛渲染不到位,交待事情过于直白;小说中的矛盾和高潮体现不够明显,情节不很曲折,基本上是一"苦”到底;再就是文章议论部分过多,给读者没有思考的空间,冲淡了小说的思想……总言而之,这篇小说瑕不掩瑜,内容丰厚,故事性较强,体现了人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凸显了人性的光辉,充满了正能量,让苦藤上的人们,受到无条件爱的滋润,拥有无条件爱的力量,最后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让生命有了温度,有了梦想;让生活有了色彩,有了希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