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早晨在老家,我被一阵阵清脆的鸟鸣弄醒。我伸了个懒腰,从被窝里钻出来。
这是三月啊,正当好的春天呢。
我洗漱完走到大门外,一眼就看到东边地里的野草和蚕豆苗争春似的,都在拼命生长,谁也不比谁矮几分,都是肥油油的,像极了胖嘟嘟的婴儿,即使是静态中也透出一种蠢蠢欲动的活力。
我一下子来了精神,立即寻来锄头,一锄下去,听锄头接触草根发出的喀嚓声,感觉像是在听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很是陶醉。再看那被锄掉杂草后露出来的潮润的泥土,我的内心莫名地生出一丝感动,仿佛我面对的不是一寸土地,而是一位很有威望的老者,他总是竭尽全力,默默托举着生命,带给这个世界五颜六色的美丽景韵与源源不断的收获的喜悦。
我弯下腰,把薅掉的草拢成一堆,又顺势抓起一把泥土,凑到鼻子跟前嗅了嗅。我特别喜欢嗅闻干净泥土清新的味道,那么纯粹,有种涤荡心灵的奇效。那是属于自然的最原始、最本质的味道。在嗅闻的瞬间,我的心变得安宁而舒适,感觉自己也成了自然的一部分,像一株迎风招展的植物,应时而生,贪婪吮吸着阳光、雨露的滋养。
我情不自禁轻轻吟诵起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脚下的土地都不爱,那他还能怀有一颗真心,去爱其他的人和物吗?
我就这么在薅草的瞬间,手握一把泥土,陷入了对脚下这片土地深深的敬仰之中。是的,是敬仰。我敬仰土地带来的生生不息;敬仰土地提供给我们耕种带来的希望与快乐;敬仰土地教会我们四季更替的自然规律。在斗转星移中,感受植物生长过程的不易以及成熟时的欣慰。
感谢父母还保留着这前前后后将近一亩的田地,让我可以有机会重新拿起锄头,体会到种田的滋味。虽然只是浅浅地感受一下,比不得老家邻居们长年累月的辛苦,但毕竟对我来说,放开自己的手脚,让自己低到尘埃里去,在劳动中,切身悟透“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也算是一种学习吧。
我继续挥动手臂,咔嚓、咔嚓,野草移位,翻了几个身,随即蔫了下去,似乎心有不服,却不得不退出自己的领地,眼巴巴看着恢复了畅快呼吸的蚕豆苗们一起舒展身姿,随风即兴摇摆,仿佛心情大好,有了伸长脖子,引吭高歌的可能。
呵,其实,想引吭高歌的是我。
母亲喊我吃早饭。我这才发现,不知不觉,自己已经干了一个多小时了,但我却意犹未尽,匆匆吃完早饭,又继续拿起锄头,兴致勃勃地干了起来,引得邻家的大姐走过来,笑着说:“你可真不简单啊,在城里工作生活几十年了,还没有丢功夫呢。”我哈哈大笑着应答:“咱可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女子,咋能丢了老本行呢。”
周日那天,我从早上开始薅草,断断续续忙到下午,母亲看我还没有歇息的意思,又让我帮着整出一小块地来,种上了茼蒿。
我以为,自己猛不丁干了几个小时的农活,大概第二天会腰酸背痛吧,哪晓得啥事没有。哈哈,劳动带给我的,没有其它,唯有快乐与满足。
下次回去,继续整修剩下的田地。
怡情益心,何乐而不为呢?
(写于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