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花盆里长满了草,我没有拔,让他们自由生长。也许你会惊讶,花盆不是该种花吗?是呀,先前是种满了花的。
说来话长,这些花盆里的土,是20年前搬家上楼时,在老家的地里挖的。当时,因为有了阳台,搬家时,朋友纷纷送花,就开始在阳台上养起了花,这些花多为木本的,有韩国茉莉、发财树、幸福树、鹅掌柴。一资深花工朋友说,这些都是常绿的,要想看花,得养些草本的。养花有学问,花盆里的土都得提前培好。说他自己种花,专程到野外挖土,掺上一定比例的沙子、植物的腐殖质和牛羊的粪便。我在老家专门挖了土,在他的帮助指导下,精心培过后,栽上文竹、倒挂金钟、三角梅。他说,文竹喜水;倒挂金钟怕晒;三角梅耐干旱喜光,不耐寒,需要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我在他的指导下精心地侍弄,花长得很茂盛。
第二年春节刚过,天气就回暖,每天,早早的就把花搬出去晒太阳,晚上搬回来。谁知有天晚上,忘了搬回家,恰巧那天晚上降温,下起了雪。等第二天早晨发现下雪了,再把花搬回家,已经晚了。叶子慢慢地枯黄,不到半个月全凋落了。
有一段时间,我放弃养花了。
后来,朋友热心地建议买杜鹃花、茶花,这些花春天街头到处都有卖的,且花开得鲜艳。我买了几盆回家,朋友叮嘱,把腐烂的水果、水果皮、淘米水、剩的啤酒一起和进土里沤肥,这样土就有了肥力,还不板结。我不知道,沤肥需要时间的,就把鲜艳的花移栽进去,不长时间花全凋谢了。
花盆又闲置下来了,这年刚好学做葡萄酒,把葡萄皮过滤出来后,没舍得扔,就埋进花盆的土里,我以为沤过的皮有营养,谁知土竟板结了。后来,朋友说,算了,你就养易活的吧。他送给我金边吊兰、金心吊兰、绿萝、仙人掌、仙人球、君子兰、虎皮兰。有的是帮我移栽,有的连花盆都直接送了。这以后两三年,这些易养花儿还真的养活了。孩子不知从哪儿弄来了牵牛花的种子,偷偷撒进土里,这些牵牛花年年生长,阳台上的钢筋护栏上挂满了翠绿的牵牛花蔓,绿盈盈的叶子,粉的紫的小喇叭花迎风舞动。可惜,在一年暑假,因为外出旅游,托别人照看花,结果等回来那天,正值大中午,花盆里的土干得裂开了大口子,叶子全耷拉着,我赶紧浇灌,结果花非但没缓过神,反而全死了。我很不甘,请教朋友,他说大中午不能浇花,温度太高,花跟人一样,感冒了。
几起几落,除了几盆仙人科的,其它花盆又闲置了。我懒于再折腾了。春到了,楼下的阿姨,培育了黄瓜苗、辣椒苗,还有些葱、西红柿苗,见我爱站在她家阳台看,就问我要不要种菜。她给了我好多菜苗,还热心地给我种上,边种边普及种菜的技巧:黄瓜喜水,要多浇,尤其结瓜的时候,见风就长,晚上都能听到它拔节的声音。就这样,我在花盆里开始养起菜来。说来也怪,这些菜在花盆里长得特别欢实,尤其是黄瓜,刚搭上了架子,还没反应过来,就开了黄灿灿的花,一眨眼又结出了一尺长的瓜。辣椒,也长势喜人,不到一尺高,就开花结果,变绿,变红好像是一夜之间的事。终于吃上自家花盆种的菜了,心里特别开心,一种就是几年。
今年,开春,因为单位较忙,竟错过了种菜的时间。花盆又闲置下来了,一直想着重新培土后,再做打算。谁知,有一天去阳台,竟然发现,花盆里边长上了草,嫩嫩的,绿绿的。毛毛草(狗尾巴),蚂蚱菜(马刺苋),蒲公英,灰灰菜,车前草。我很纳闷,这些土离开故乡已二十多年了,几经折腾,早已不是原来的土了,而且,每年种花种菜前,我一定会把土倒出来,打碎,把根须全捋掉。这些家乡司空见惯的草,奇迹般的在花盆里生根发芽。要知道,我几个月都没浇水,仅仅淅淅沥沥地下过几场小雨,飘进花盆里就少之又少,不但长草了,而且长得如此灿烂。它的种子哪里来的?难道泥土也有记忆吗?
此时此刻,心里莫名地泛起一阵阵羞赧。
记得自己刚走出村子进入城市时,总想把身上的泥土味洗掉,省吃俭用地买昂贵的衣服来包装自己;经常磨破脚还要坚持穿高跟鞋;普通话说得不标准被人笑,还坚持说;怕同学嘲笑农村娃脸晒得黑红就涂脂抹粉,碰到谁说农村人怎么怎么,就和他干架……几十年过去了,总觉得自己已经脱胎换骨,是个地道的城里人了,开口闭口间,也会自然说出农村人怎么怎么。
人难道不如土吗?
很快,我又释然了。几十年过去了,无论怎么作,骨子里有些东西根本无法剔除,例如:一直不习惯钢筋水泥铸成的窠,尤其是紧关的防盗门,总让人感到憋闷;喜欢农家大院那份宽敞,喜欢清晨的鸟叫、傍晚的蝉鸣;喜欢呼朋引伴户外远足,尤其是双手捧着泉眼流出的细流喝进嘴里时的那份酣畅;喜欢帮助别人,逢到问路的恨不得把人带着去,为此遭遇尴尬也毫不在乎。
蓦然一阵感动,感恩泥土,唤醒了我身上的泥土味。我心里暗暗发誓,一定停止折腾,把花盆搬到户外花园里,让花盆里的土沐浴自然雨水,吸纳地气,使土更润,草更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