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倪大也的头像

倪大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1/20
分享

谢年:冬日深处的感恩与祈愿

凛冬的风,裹挟着霜雪的寒意,肆虐过故乡的每一个角落。当田野的草木都披上素白,村落里却涌动着一股暖流,那是家家户户忙碌的身影,是千百年传承的古老习俗——谢年。

谢年,不是喧嚣的庆典,而是一场岁末的独白,一次对流逝时光的感恩,也是对来年美好的期许。它没有春节的盛大,却以其独特的仪式和虔诚,深深扎根在乡民的心中。谢年,是过去一年辛勤的句点,亦是未来一年希望的开端。

童年记忆里,每至腊月,家里的氛围便庄重起来。母亲会提前数日,准备谢年的祭品。她精选糯米,石磨成粉,温水揉面,再用木模压制出各式糕点。这些糕点,不仅是祭祀的供奉,更是母亲对来年丰收的祈盼,对神明的敬意。

三牲,猪肉、鸡肉、鱼肉,也必不可少。母亲会早早起身,去集市挑选新鲜的肉鱼,又将自家养的鸡,精心处理。每一项准备,都饱含仪式感,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

香烛、纸钱、鞭炮,用于祭祀,感谢神明一年的庇佑,祈求来年继续庇护。母亲将它们仔细整理好,放入竹篮,置于家中显眼处。

谢年,多选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那天,家家户户早早起身,准备谢年仪式。母亲穿上最干净的衣裳,在院中摆放祭品,点燃香烛,燃放鞭炮。她跪地叩拜,低声祷告,感谢神明庇佑,祈求来年平安。

我跟随母亲,学习谢年的礼仪。她虔诚的表情,低语的祷告,让我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那是信仰的力量,也是传统的延续。虽不完全理解,那份庄重神圣,却也让我心生敬意。

祭拜后,一家人共享谢年祭品。母亲精心制作的糕点,摆放在餐桌,一家人围坐品尝。糕点味道平常,却饱含着家人的爱,和浓浓的节日氛围,格外香甜。

谢年,不仅是家庭的仪式,更是村庄的连接。谢年的日子,家家户户敞开大门,欢迎邻里做客。大家分享祭品,讲述一年的故事,互相祝福,互相鼓励。

村庄在谢年的氛围中,弥漫着和谐与温暖。人们关爱彼此,互帮互助,分享节日的喜悦。谢年,不仅是感恩,也是情感交流,让人们在忙碌生活中放慢脚步,反思过去,展望未来,感受生命的意义。

除在家中祭祀,人们还会去庙宇祠堂,祭拜祖先,祈求庇佑。庙宇中,香火缭绕,钟声悠扬,人们虔诚跪拜,祈求来年平安。这是一种无声的祷告,对传统的传承,让人们在尘世中找到平静和归属。

时代变迁,谢年习俗也在改变。年轻人或许不再拘泥于仪式,他们更倾向用简单的方式表达感恩和祝福。有人认为,谢年只是迷信的活动。

然而,谢年的文化内涵,仍深深影响着人们。它所蕴含的感恩、敬畏和祈福,依然在人们心中传递,延续。 仪式也许会变,但谢年的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

我思索着谢年的意义。它不仅是习俗,更是文化的符号,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它提醒我们,要感恩馈赠,要敬畏生命,要懂得珍惜,要善待他人。要将感恩之心,融入生活,将祈福之愿,融于行动,让感恩和祈福,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也成为我们生活的目标。 

我行走在村庄小路,看着家家户户门前的红灯笼,嗅着空气中香烛的味道,听着远处鞭炮的声响,感受到浓浓的年味,也感受到深深的敬畏。我相信,只要我们心怀感恩,心存敬畏,心怀希望,就能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谢年,不只是岁末的仪式,也是生命旅途中的赞歌,它在每个寒冬的尾声,在我们心灵深处,缓缓奏响,永不消散。这,便是谢年的真谛,它馈赠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