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夏天的午后,我在家门前的大槐树下玩,奶奶和几个邻居在树荫下做针线活。突然,看到有两个男人押着另一个男人从村北边走来。这三个人我都不认识。我赶忙躲在奶奶身后,惊恐地看着他们。
离我家不远处的街边有一口井,被押着的男人看到井,向另外两个男人哀求说:“我渴了,让我喝点水吧。”其中一个男人大声喝斥道:“你个反革命!语录都不会背,喝什么水!这哪有水给你喝!”
被押的男人哑着嗓子说:“那边有口井,井边喝点就行。”
两个男人迟疑了一下,押着他走到井边。井边有小水湾,有几只鸡正悠闲地在那转悠。男人就趴在小水湾边用手捧了水喝了几口,然后,那两个男人又押着他从我们面前雄纠纠地走过去了。
坐在门口的人都没说什么,奶奶叹了口气,端起针线笸箩拉着我回家了。
我那时候还没有上学,不知道语录是什么。奶奶告诉我,语录就是红本本上写的话。被押的那个人她认识,是邻村的一个木匠,手很巧,嘴很笨,前些天因为背错了语录被打成反革命,那两个人押着他是去公社批斗的。唉,那水湾里的水怎么能喝呢,可能鸡屎都有啊!
我问奶奶,为什么要背语录?奶奶说,背语录就是让你好好学习,小孩子别乱说话。你上学后听老师话、好好学习就行了。我和你三奶奶几个不识字的妇女去赶集,路口都有人把守着,背三句语录才让过去,你三奶奶背不上来,就不上过。刚才那人是个木匠,虽然也不识几个字,但总比我们几个文盲妇女强吧?也不知为什么会那么不开窍。
这个不开窍的木匠因为背错语录而受到了那样屈辱的待遇,后来怎样,不知道了。那个年代,肯定也有因为会背语录而飞黄腾达的。而更多的,则是背了也就背了,过去后一切如旧。当然,也有留下后遗症的。
我高中的后半段,学校为改善生活条件,在伙房后面装了一个一人多高、烧开水用的小锅炉,烧水的老头姓李,是一个光棍。烧开水的炉子很小,赶上都打热水的时候肯定不赶趟。老师打水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学生打水则都是在吃饭的时候,不管排不排队,老李都是让女生先打。等到女生打完水,锅炉里的热水已经不多了,他就往锅炉里倒上两桶凉水,然后男生才开始打。
男生们很有意见,跟老李理论,我们刚说一句,他就先来一段甚至是几段语录,然后再说理由,其实那已经不是理由,只能算结论了。他语速很快,根本容不得我们插话。我们还没从他的语录里反应过来,他已经得胜回朝了。败下来的我们慢慢回味他背的语录,居然都用得很恰当。
他这招屡试不爽,每次都是他赢,所以他就很得意,有时候甚至是故意找我们挑战。不敢得罪老师,不舍得得罪女生,可以得罪的就只有我们这帮说不过他的男生了。
有个同学和老李是一个村的,说老李年轻时背语录是出了名的,全公社没对手,还上县里参加过比赛,有几年风光得要命。但也不知为什么,就是没有哪个姑娘愿意跟他。一来可能是觉得他就会耍嘴皮子,没点实本事;二来可能是觉得他嘴那么厉害,怎么也说不过他,跟着他还不老是受气。那时候的农村,剩个女的不容易,剩一堆男的,还不很稀松。
没几年,他那本事就没用了,他也就毫无悬念地被剩下了,但从此落下个毛病,不说语录就不算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