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我在“雷州海”轮工作时,我的师傅、电机员张树龄在免税店花了二百来美元给他闺女买了一台卡西欧电脑打字机,说是想让他闺女学个技能,将来可以找个更合适的工作。
那时候,电脑还远没普及,会电脑和打字的人很少,许多单位确实有专门的打字员。我在学校时学过微机原理课,但只学了几个概念,因为没有应用,也就跟没学差不多。记不清我当时出于什么动机,可能是船上空余时间太多了,也可能是内心藏着对汉字的兴趣,所以我跟师傅说想学打字。但既没有打字机,也没有电脑,学了干啥?更重要的是,如何学?茫茫然一头雾水。师傅有一本《王码五笔字型编码手册》,我就借来先了解一下汉字编码的基本知识。
输入法里面,五笔最难学是共认的事实,但是汉字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我自恃自己语文基础还可以,就捧着那本《王码五笔字型编码手册》研究起来。看了几天,没有头绪,我就萌发了一个念头:把这本手册里的汉字字型及编码抄下来,这相当于是抄一本书。在大连上学时,我自学过一段时间的中医针灸与按摩,也做过一定数量的笔记,但把一本书从头到尾抄下来,还从来没有过。师傅听了我的想法,很诧异,但也没反对,不过我知道他内心里应该是存疑的。
于是,我开始了我规规矩矩的抄书之路。一边学一边抄,大约花了两个月时间,我抄完了这本书,正好用完一本新软皮本。最初的GB2312编码标准里有6763个常用汉字,我大致抄了五千个,有些结构简单、一眼就能看出编码的汉字就给忽略了,而有些结构复杂或是结构独特的独体字则重点做了标记。当我把书还给师傅的时候,他说,有这股劲,还有啥学不会的呢?
这本书抄完之后,因为接触不到电脑和打字机,打字的事也就这么放下了。
1999年左右,我花近八千元买了我第一台家用个人电脑——联想天鹤,用的是赛扬300处理器,4.3G硬盘,32M内存,Win98系统。这台电脑虽然没有联网,但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有了电脑,打字又重新提上了议事日程,虽然没有打印机,但至少可以练习指法和编码了。我开始背诵五笔字根表,并时不时查阅一下我的手抄本。
千禧年我在“榕树海”轮的时候,船上给甲板和轮机部各配了一台电脑和打印机。因为我已经有了一定的电脑基础,所以船上许多材料就由我来录入打印。这一年,我的电脑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彻底学会了五笔打字,并学会打印不同规格的信封和明信片。
有相当一段时间,我对我打字的速度和准确率是比较自信的,五笔确实发挥了与众不同的优势。那本手抄本已经像书一样,翻的软塌塌,我为我当年的行为感觉欣慰。现在,字根表口诀已经记不清了,打字就是凭手指的肌肉记忆。后来,市场上出现许多五笔打字软件,经过反复摸索对比,发现有一款“念青五笔”用起来特别顺手,没有嵌入广告,重码率低,并且可以自己设计编码,但是这个输入法比较小众,用的人少,最近许多年也没见更新。
念青是发明者的名字,还是另有所指不得而知。根据已经多年不更新的网站“念青小筑”的介绍,发明者应该是一个很有情怀的人,大学学的是生物,爱好编程与文字。专业没有起色,爱好却开花结果。还有一个小细节,念青五笔在输入法的说明里有一个声明:此输入法献给我一生最爱的女人。看来,这里面隐藏着一个故事,但故事的起因、结局如何均不知道。禁不住想起了曹禺曾在在《雷雨》的扉页上题写的:给颖如。但没过几年他还是和颖如(郑秀)分开了。开头很美,结局令人唏嘘。但愿念青这个声明会善始善终。
五笔有五笔的长处,一度是专业打字员的专用输入法。但它也有致命的弱点,就是门槛太高,在拼音输入法飞速发展的当下,五笔的优势越来越弱。并且五笔和拼音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习惯了五笔之后,拼音打字就快不了,这是我的深切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