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至秋的头像

王至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3/30
分享

书签

清代的袁枚在《黄生借书说》中阐述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这个观点大抵不错,要想好好读书,必须有一定的紧迫感,有紧迫感才会有效率。但是借书看虽有紧迫感,却并不舒服,因为需要遵守各种约定,至少是不能划。对我这种不爱做笔记、不划书就不算读书、至少不算好好读书的人来说,看到书里的好句子不划出来、不认识的字不标出来非常难受。所以,一般看好的书,我都是自己买。书想读的舒服,还得是自己的,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自己的书可划可写,借的书就没这种自由。但不管是借的还是自己的,我都反对折页。看书折页是我不能容忍的,在我看来,折页相当于给书毁容,是对书的不尊重。

看书不折页的最好办法是使用书签,因为这个习惯,我积攒了大量的书签。但我的书签极少有特意买的,一般都是废物利用。以前的电话卡、银行卡、超市用完的购物卡、衣服的吊牌、书的腰封等等,都可以用来当书签,当然,最好的还是随书附送的书签,因为与书的整体风格是协调的。

年前收拾书房的时候,在一本多年不看的书里,翻出几张早已干枯但却很平整的紫苏和银杏叶,什么时候、什么境况下夹进去的早不记得了,估计至少也是十五六年以前的事,能再次见到它们,很欣喜,有如缘分未尽的故人相见。当初把它们夹进书里的目的肯定是为了保护叶片的完整,而不是为了当书签。叶片当书签,对它们来说太不友好。

书签是书的衍生品。在距今五千多年的古埃及和古希腊罗马时期,纸莎草卷轴或羊皮纸手卷是主要的书写载体,阅读时,人们常使用布条、绳子或小木片系在卷轴边缘,标记阅读位置,这是书签最初的形式。

书签的基本作用是标记位置,那么,只要能起到这个作用的任何物件都可以作为书签。随着书籍的形式及审美的变迁,书签的材料和样式也千变万化,纸质的、木质的、金属的、塑料的、纤维的……各有各的风采,精致的、古朴的、现代的……风格各异,现在连电子书都有电子书签。基本作用之外的衍生价值属于美学和商品学的范畴。

不管怎样,书签毕竟只是书的附属物或是衍生物,看书的重点是书而非书签。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过分追求书签的精美,有点类似于过度包装的月饼和茶叶,总是舍本逐末之举。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