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威
一
概念,是空间的场域。
时间泊于其中。七十五年,所构成的影像。
南武夷,封面,玲珑而生态。
新绿,伸出手掌,朝向邵南大地的轻叩。或将记忆,存放于闽山碧水,以规划的整体,在局部展示。
而定型的图案,带有预见。
银杏一排,陪着我坐等一场新农村,开场的好戏。
短笛悠扬,由远及近……
二
素颜的手游,在民间排列。
我经行的乡村,四季徒增临盆的痛感,也是生发的喜悦。
田野,依次递进,排列组合:“烟叶、优质稻种植、水稻制种”。每一处,都是新生的神经。
招来新绿,聚合成的“千万工程”,便是一剂乡村振兴的秘方。
风,留连忘返。频频点击,坊前村不小心撒落下霞光。
稻米之上,是田园举起的回应。
菡萏浅藏,在一旁窃窃私语。让接天的诗意,就有了无穷碧的属性。
百姓富、生态美,隐入的相见欢。
阳光一缕,可能无限。
三
时光很旧,日子很新。只有小径,最了解我的心思。
庭院经济像一声云哨。
我走进的肖家坊村,街道窄窄,解开了自己的衣襟,要放风进来。
也有结庐的心声。大叶、小叶栀子,镀足了洁白的粉底。庭前蝶泳的栀子花,咯咯地笑出了声来。
绿叶与绿叶,秘密交谈。散步的日头,路过了葱茏的菜畦。
植物,都通晓乡村振兴的韵律。
花香与鸟鸣,同时启程。那些躲藏在枝桠和藤蔓上的四季桃、葡萄、百香果,亮出了自己的真身。
田垄,截留了稻花鱼的一声惊叹!
新词亮翅,在写满光伏的大地,布下谐美的新阵法。
为它画画,也为它写诗。
四
溪流,林海,富硒的砂砾壤。
慧眼识得绿水青山的人,就是怀抱金山银山的人。
丹霞,撰写茶经。绿,构建本色。
听茶产业放出的风声,如何在七里坑山涧,笼起岩骨花香。看被幽兰染指过的峡谷,如何盘活“三茶统筹”的旨意。
生态茶园,打开了层次分明的岩韵。
茶兴业、茶旺旅、茶富民。
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化和数字化,排列有序。
5G智慧茶园,请来了“北斗”助阵。茶农手中,持续递出的茶里茶气。
叶子,我交给采茶的无人机。
五
幸福里,灯光是烟火人间的主题。
接在掌心的,是“以老助老”的暖心和“共享养老”的安心。
掬一叶月光,亮起的一行,在心头折射。锦溪新村,留下的延伸:长者食堂、中医药理疗馆、养老社区。
如果变老是一种命运,共享空间,会成为长者的安心。
赠予的微光,时间,这么薄。
而归来,你仍是少年!
若移步到吉宝原中医药文化实践康养中心,可酿几枚无霜的新露。
文旅融合,康养的空间,举着绿色旗子、打着振兴牌子、对着政策筐子。
山风拨动乐音,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
在睡眠酒店,取回昨夜的星星。
六
青苔微凉,有远古意境。
翠竹,节节拔高。与青山相对,清幽里的鸟鸣,音韵暗示。
回望前方,有更美的峡谷。
一溪清流,在天边涤洗晚霞。时光缀连,归来的浪花。九节水,溪底留下的碎碗,不过是碗大的疤。
散落的遗址还在,传承的技艺还在。
思乡的“青云窑瓷”,驮着天成奇峡的沧桑。
稻禾抽芽、油菜开花。
田野附和,生长的走向,沿叶脉应声展开:康养步道、万亩茶园、零碳公园,肖家坊镇串联起的一条条“绿脉”。
世遗1号风景道,悬在天边的彩虹,是最早的迎春花。
漾动的美,还在不断刷新。
七
青翠的同一片叶子,掌纹澄清。
我眸见春风,绽放出两岸的生机。绿的底色,在无限延伸。
生态大观园与星空一起探讨,山水间的诗和远方。
空灵,声传远音。
动词开始奔跑。发展的目光,吐出“五村同建”,长长的印记。绿美乡村,有朴素的优势。
艾草练习返青,黄精爬上抒情的高处。
遇见,是盛装的美好。奋进者,抒写的新篇章,日新而月异。万紫千红衬托,新时代的千词华章。
大闽北,有写不尽的风姿,道不尽的故事。
这其中的一粒,秀丽而丰盈。
责任编辑:赖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