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武夷》的头像

《武夷》

内刊会员

散文
202503/24
分享

在英雄故里看“延平”

                                                      张水源

我第一次来石井镇,是在 20 年前的 2004年,从延平大道进入石井镇区。尔后,记不清多少次,我乘车穿过延平大道、延平路,走进鳌峰山接受成功文化的洗礼。

泉州南安的石井镇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因为郑成功是南明皇帝御封的“延平王”,海峡两岸千秋群颂延平王开台复台的丰功伟绩,郑成功又被古今两岸民众和书生称为“郑延平”。

郑成功的军政生涯起点在福建延平(南平),闽江起点的延平是郑成功“延平王”的封号地,也是海峡两岸“延平”地名的根。

生长在闽江起点延平的我,自然对“延平”也有特别的情怀。龙年农历七月十三日,我参加了漳州纪念郑成功系列活动后,随着纷至沓来的人群,赶到石井金明酒店入住,见证了“成功 400·英雄故里”,还圆了漫步石井“延平路”的愿望。

金秋送爽,蓝天白云。2024 年 8 月 17 日,正是英雄郑成功诞辰 400 周年。大清早,我随着人群从延平东路起点上山,登到郑成功庙祭拜英雄后,回眸仰望庙门“敕封延平王”竖匾。海风习习,彩球飘飘,我又跟着人群步入广场,与巍峨耸立的底座刻着“民族英雄”“延平王”“护国天尊”的郑成功石像合影,再来到郑成功纪念馆参观碑林。身为延平人的我,还与老少家人一道,走进清康熙皇帝下诏建的“延平王祠”瞻仰。

已有 300 多年历史的英雄故乡的延平王祠,坐落在石井东南侧的鳌峰山麓的延平小区 75-2 号。两岸尊奉郑成功的庙宇及各地郑氏宗亲会,都视这儿为郑成功祖祠的发源地。这不,我见此时浙江苍南郑成功研究中心的郑氏友人,正在延平王祠查阅族谱。我知道,苍南有座当今世界最壮观的郑成功纪念馆,是当地郑氏宗亲筹资建的,捐建者祖先早年就是从石井迁去的。我还知道,石井这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打卡”胜地,海内外各地华人和郑氏宗亲“朝圣”目的地。我也记得,十年前,也是一个大清早,我和南平市郑成功研究会的崔副秘书长一起,到这里恭迎台南郑成功祖庙驻跸石井延平王祠的延平王神尊到闽北延平重走成功之路。

离延平王祠没几步路,就是石井闹市的延平东路。鞭炮锣鼓声渐近,浩浩荡荡的踩街队伍从鳌峰山的成功庙正式启程,沿着延平路而行。

延平路在石井为标识性道路,是商铺旺街,分为东路、西路、南路。延平东路依鳌峰山这面左侧通郑成功庙、郑成功石像、延平中学、郑成功纪念馆和延平王祠等;靠海这面从五千吨码头开始,到石井圆盘(老十字街)的供销社后与延平西路、成功南路连接,这里是古今石井镇的最中心街道。延平西路上坡至后店红绿灯接雄风路,沿江到五千吨码头,延平南路从侨联到金明国际酒店。

我从延平东路融入石井镇组织的声势浩大的大型踩街活动中,这一天,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会聚于此,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上午 8 点 30 分,一阵气势磅礴的威风锣鼓声响起,盐米花水开路,拉开了此次民俗踩街活动序幕。沿线礼花爆竹声伴随,3000 多人组成、绵延近千米的 27 支踩街队伍从郑成功故里文化园出发,舞龙舞狮方阵、明代福船“成功号”实体方阵、溪东十八猛士鼓、健身气功队、宋江阵、腰鼓队等各具特色的表演方阵轮番上演。他们身着盛装、激情表演,为延平路现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狂欢。

年过古稀、身着印有龙图龙字之红衫的我,犹如少年时在家乡过节一样,跟着兴高采烈的队伍追前跑后,一会儿手比延平路自拍,一会儿与当地人一起列队踩街,还接过彩旗雄赳赳地高举向前,一会儿又让家人拍下我与石井的精彩时刻。

我见踩街队伍,不仅来自南安,还有福建惠安成功庙的。广东汕尾金刚妈祖首回故里,为胞兄贺寿护访团的到来为活动拉升了气氛。踩街队伍中也有台湾同胞、东南亚侨胞。石井社区各庙宇神轿、腰鼓、军鼓等各种形式的表演轮番上演,队伍走走停停,既接受沿街商铺单位、居民的礼炮恭迎,也以精彩的表演增强气氛。

引人注目的“十八猛士鼓表演方阵”是由石井溪东村村民组织的,通过踩街,让乡人追忆被郑成功命名的十八猛士当年跟着延平王东渡台湾的英勇事迹,启迪后人传承他们的爱国精神。明代福船“成功号”实体方阵作为压轴出场,栩栩如生地再现了郑成功率领舰队横渡台湾海峡,从延平郡王到开台圣王的光辉历程和壮丽景象。踩街队伍令人目不暇接。街道两旁挤满了前来观看的市民和游客,大家欢呼雀跃,掌声雷动。整个石井,特别是踩街队伍经过的延平路、进港路,全程 3 公里多,从延平西路到进港路,又穿延平东路回到成功庙。

我听维持踩街队伍秩序的交警说,他们从清晨 6 时就上岗,忙到大中午。虽然辛苦,也乐在其中。

2024 年,注定是“成功文化年”。从年初到年底,不仅是海峡两岸、郑成功出生地在沸腾,祖国的大江南北、海峡两岸各地也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共同缅怀民族英雄郑成功,而且不约而同地将民间最正统的纪念郑成功诞辰 400周年活动留给英雄的故里石井。这一年,我那还未识字的“北京娃”,在南方的海滨、山区,在北方的纪念馆、大漠边疆,见到威武的塑像、骑马的武将,总爱追问是不是郑成功。他还知道“通洋裕国”是郑成功在延平时说的。

早在 1646 年的春天,文武双全的石井人郑成功就在我的家乡向南明隆武帝献策,提出以“通洋裕国”为核心的“延平条陈”。“通洋裕国”至今被人津津乐道,“爱拼才会赢”的古今石井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英雄的“通洋裕国”思想。

延平东路 12 号,是号称“泉州南门外第一大厝”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南安“中宪第”,我在这里看到熟悉的台南郑成功祖庙正殿之照,祖庙正中挂着的南安中宪第主人郑汝成于 1771 年题的匾额“三奎世锡”。我驻足阅览古厝墙上的郑汝成之父郑运锦传略,脑海中仿佛出现一幅古代石井人秉承“通洋裕国”理念,果敢拼搏,通过“航运”“海贸”开发建设台湾,推进两岸文化和情感交流的史实长卷。

从“中宪第前言”中,我看到为中宪第获得国保单位做出卓越贡献者中,有南平成功文化社团熟悉的石井延平王祠管委会主任郑新新先生。“两地同延平,共叙成功缘”,这是石井延平王祠在其“延平文化”公众号上的文章的标题,文章记载了 2024 年南平市郑成功研究会、南平延平郡王祠管委会组团到成功故里参访过程。中宪第正在展出主题为“海峡歌英雄,翰墨颂成功”的书画展,我拍下了南平市郑成功研究会选送的三幅作品发给作者郑开初等。开初前辈网名“双南”,生长在南安,工作退休在南平,不仅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为南平“延平文化”发挥其智慧,也是今日“山与海”携手融合,共同讲好中华传统文化故事的典范。

落日余晖,夜幕降临,英雄故里万家灯火,纪念郑成功诞辰 400 周年系列活动还在举行,延平路、英雄故里文化园和石井江海的夜景被灯光衬托得更加亮丽,更加迷人。

我耳边传来石井延平王祠负责人郑鑫松那自豪、激动的直播声,再查阅相关资料,得知与石井延平路相融的石井镇营前村,过去以“挖海蛎”出名,改革开放的号角,唤起了英雄故乡人“航船合攻,通洋裕国”的信心和决心,村民以航运为新兴产业,力求延续郑成功当年开创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据说,如今南安人掌握的总运力超过 400 万吨,而石井营前村就兴办了 36 家航运公司,150 多艘船舶,运力和排水量超过 300 万吨,纵横四海,成为实实在在的“中国航运第一村”。在 2024 年“中国航海日”,英雄故里举办“首届石井营前航运文化周”,为先贤献上“成功 400”的大寿之礼。

民间自发的“成功 400,巨轮启航”海上灯光烟花秀,为 2024 年 8 月 17 日英雄故里纪念郑成功诞辰 400 周年缓缓拉上帷幕。我见 16.62 米高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塑像更加光彩夺目,英雄故里格外辉煌灿烂。

此时的我,心中充满感慨:延平王郑成功“论功何止垂华夏,万古雄风壮海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