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武夷》的头像

《武夷》

内刊会员

散文
202503/24
分享

合欢(外一篇)

                                                   方长英

从居住的小区出来,就到了滨江路。滨江路上一排数棵粗壮的合欢树。合欢正开花,她的花期长,从头到尾有近两个月时间吧?分批分次循序渐进地开着开着……。

合欢的花呈绒絮条束状,放射成一把把撑向天空的伞。她的伞形是时下流行的渐变色。顶端柔软蓬松的一圈是莹莹的紫红,慢慢过渡到粉紫、粉白、米白。一丝一丝像鸭绒,轻轻地悬浮在树冠上,如夜晚浅睡中的一个梦,带着芬芳,带着星光下闪耀着光泽的泪痕,兀自寂寞地感受着季节的冷暖,风云的变幻。

六月,就像刚过了春困,夏天一激灵刚刚睁开眼昂起头。阳光也炽热刚劲了不少。夏天的花不像春天的花。春天盛开的油菜花、桃花、海棠花、紫荆花无不肥嘟嘟、满当当地呼啸着,翻卷着,堆砌着,把色彩流淌铺张成挥霍。就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把青春飞舞成张扬的旗帜,向世界宣布自己的狂妄和个性。春天的花有一种大胆和无知者无畏的肆意。而夏天经过春天的洗礼和沉淀,已渐入佳境。繁华过后是简静,喧嚣之后是沉寂。夏天的花已有一种静气和恬淡的自我气质。如栀子的纯净,荷的高洁,合欢的轻漾。她们用绽放阐述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喜欢“花语”一词,每一朵花都用她们自己的方式,说出自己的语言。这本身就是一种感动,一种心灵的承接。清晨花坛里的栀子,傍晚金色池塘里的荷,午夜树下的合欢。我们在时光的流水里,感受每一朵花的美丽和独特。

不说栀子和荷了,今天的主题是合欢。还是来说说合欢吧。

这几株合欢所处的位置,是我每天的必经之地。出门上班、买菜、办事都要路过。你来或者不来,她们都在那里。你看或者不看,她们都在绽放。白天在汽车的穿梭和行人的吵杂中,我路过时只抬头望一眼,然后夹杂在人流中匆匆行走。但在清晨或午夜,我走过她们,我会放轻放慢脚步。一连的数株,在静的沉寂里已有一种气场。我会在树下静静地站一会,然后抬头看看树冠,华盖一般高耸。特别是午夜有星光月光在树桠的稀疏处闪耀。低头看,有一枚枚飘落的小伞,侧卧在草尖、树叶或泥土的湿润里。特别是马路一侧的水泥地面上更是层层叠叠的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之前,她们还是完整和完美的。合欢没有瓣之说,不管是伫立枝头的绽放或枯萎。抑或风闲花落飞翔地飘降,都是以朵为单位,都是完整的不可分割。合欢是完美主义者,这是一朵花的信念和态度。假如对人生对爱是这种态度,那她就是我的崇拜和追随者。

合欢不以花色取胜,她以香气掠夺。一朵、数朵。一株、数株。她回旋飘荡起来的香气,就是一种以静制动的侵略。有一天晚上,我下班,夜已深,灯已倦。我路过时受不住蛊惑,特地走到树下,在靠河一侧的栏杆边站了一会。被那夜风、露气、浸润过的香气包围着,笼罩着,从鼻腔,从全身可以进入的每一个毛孔,让我在微微的不适之后,无处可逃。片刻之间眩晕、胸闷,连思绪也趔趄着站立不稳。我想起了一个人,想起了那个人所带给我的心灵上的塌陷,和这合欢竟然有些相似。轻叹一声之后,旋即离去。清冷的月光把午夜的身影拉放成瘦瘦长长的一条。远处的灯光还亮着,夜静,人空,月孤零。

云上茶乡富溪,从寻茶到巡茶

孤帆的天空,山丘的阡陌,秋阳炫灿,越过车窗玻璃,双眼望过去,丰乐湖是一池碧蓝的翡翠。天上的蓝和湖里的蓝遥相呼应,空气清新,不大口大口呼吸,感觉都是在浪费,湖光山色美得让人不想说话。

“寻茶问源,当往富溪”。富溪乡位于徽州区北部,距黄山风景区35公里,东与歙县许村交界,南与呈坎镇、洽舍乡接壤,西与杨村乡毗邻,北与黄山区汤口镇、谭家桥相连。富溪乡辖光明、富溪、碣石、新田、呈阳5个行政村。全乡茶园面积1.8万余亩,2022年,全乡茶叶总产量736吨,是黄山毛峰的核心产地。

我以前上班的黄山北高铁站出站口,有一块黄山毛峰的广告牌,上面写着“六代人 一杯茶”谢裕大.谢正安于1875年创制了黄山毛峰。这样的广告语直击人心,杯里乾坤,山河欢唱,所列皆过往,四时俱华章。

现在富溪乡有大小茶企40余家,茶业合作社19家,家庭农场17家。“谢正安”“谢裕大”“老谢家茶”“紫霞及图”获中国驰名商标,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荣获“中华老字号”。

在富溪乡碣石村的茶文化长廊喝了毛峰茶,茶产自屋后海拔700米以上的高山,水取自堂前流过的小溪,白瓷盖碗里茶叶在水里载浮载沉,杯口热气氤氲,入口纯爽,茶香从舌入喉直抵肺腑。万物有灵,唯茶有魂,喝一口就让人想着牵着挂着忘不了。

茶文化长廊的宣传展板上写着:云上茶乡,红色富溪。百步红梯、红歌茶道、巡茶问源.当往富溪……然后在另一宣传册页上,我看到写的是寻茶问源.当往富溪。猛然一看以为错字,仔细一想,真是妙!从寻到巡,我看见了那个寻寻觅觅的身影,带着未知的探究,一路风尘仆仆走来,每一步都踩着大山的琴弦,我见青山多巍峨,溪水见我应如是,转山转水转村庄,溯源而来,从远到近,从低往高,站在北纬30℃的歇岭头,一览众山小,有大王叫我来巡山的富足和骄傲。茶农做的事,是从茶山到茶杯。游客恰恰相反是从茶杯到茶山,一路走来,听鸟语花香,看漫山青翠,见证一株茶树生长的四季,看一片叶子的传奇。时令深秋,天气还没降温,正午明晃晃的太阳打在红军路两旁的一片片茶园里,像镀上了一层金光,那些茶园,独具匠心,整齐规整,剪过枝的嫩条迎风招展,各种形状的茶园遍布在天高山陡峭的崇山峻岭之峡谷之坡地之山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养一方茶。春发夏剪秋蕴冬藏,风霜雨雪都要经历,蕴天地之灵气,敛四季之精华,经历生长周期长的鲜叶内含物质才丰富厚重,茶的滋味才绵长醇正。黄山毛峰茶采用的是“黄山大叶种”,鲜叶于四月初、中、下旬开采,以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为标准。经拣剔~摊放~杀青~揉捻~毛火~摊凉~足火等工序加工而成。

成品茶外形芽叶肥壮匀齐,白毫显露,形似雀舌,色似象牙,黄绿油润,叶缘金黄;内质汤色清澈明亮,清香高爽,味鲜浓醇和,叶底匀嫩成朵匀齐活润。

宋代王安石云:“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徽州人日常喝炒青,奢侈一些的才喝毛峰和猴魁,于我而言虽喜毛峰的鲜爽,但更喜滴水香里的那一丝苦,周作人的书斋叫“苦茶庵”。“苦味”是文人的精神追求,先苦后甜符合人生况味更贴近茶的性情。

近年有人采来茶花和茶果烘干了喝,不知道味道如何?茶花和茶果都清火,我小的时侯,奶奶眼疾,老是让我上山去采半嫩的茶果,采来后剥去外壳,挤出里面脆白嫩壳里的汁液给她滴眼睛,我好奇也滴进眼睛,凉凉润润很舒服。

特别想念山乡的夜晚,山在那里,村在那里,溪水潺潺,头顶上零散几颗星作孤独状,月亮在更远又更近一些的天上,山高月大“她拿出最后的惊人之美”,这样的诗句送给富溪的夜晚是最合适不过了。

惊人之美,就是天然去雕凿的扑素清澈之美。

一人一盏一月,喝一杯黄山毛峰如何?!

责任编辑:黄文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