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欧阳安的头像

欧阳安

网站用户

其他
202503/17
分享

从丁母山传说走出的乡村逐梦人

每个人皆有其根,深入探究便会发现,无一例外,每个人的根皆在乡村。乡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与城市共同孕育了人类;乡村是自由的乐土,在这里诞生了一个又一个民族英雄乃至伟人,更有无数默默无闻的普通农民为其奋斗、挥洒汗水,以实现他们各自的梦想;乡村亦是坦荡无私的,其原汁原味的农产品、自然和谐的田园风光,不仅能够 “涤烦除俗寻真乐”,还可以 “临水踏山得至情”。

龙年九月中旬的一日,我随友人游览鄂南万庄生态园,有幸结识了湖北万庄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治国先生 —— 一位甘于平凡却执着于改变乡村面貌的新时代普通农民。一番接触之后,我深感他是个有故事之人。此后,我便恳请他在万山水库边那个用楠竹搭建的凉亭中进行深入交流;在丁母山群山环抱的山坳中那眼汩汩流淌的泉水旁,聆听他讲述丁母山传说,畅谈自己的梦想以及一系列追梦之举……

—— 题记

成梦:源于丁母山传说

1977 年,田治国出生于江南幕阜群山余脉 —— 鄂南丁母山山北脚下石壁田家的一户普通农户。自幼与山为伴,随父母向田地山林求取生活的他,养成了对当地乡风民俗、故事传说中所蕴含精义的尊崇。这种尊崇,不只是崇拜,更是无限的向往以及绝对的遵从与追求。

丁母山,原名丁卯山。据当地万氏和文氏族谱记载,赤壁大战前,曹操征服荆州刘表后,率大军奔赴赤壁,被东吴大将丁奉率部在丁卯山修筑坚固防御工事阻挡。曹操养子曹真于是领兵从丁奉当时位于丁卯山附近的宋家河北门岔的家中,将丁奉的母亲、妻子擒获,押至丁卯山下的丁卯冲,要挟丁奉投降。然而,丁母却在阵前大喊:“奉儿不要中计,要尽忠吴侯。” 随后一头撞死于一块大石。曹真一怒之下,将丁妻也杀害了。丁奉见母与妻均已惨死,遂急令士兵放箭,奋勇杀敌击退了曹军。周瑜闻报丁奉拒敌、丁母全节之事后,嗟叹不已。一面派员前往北门岔吊祭,一面派重兵增援镇守,并在最高处修建了望江亭。《蒲圻地名志》记载:相传三国东吴丁奉之母殉节于此,故称丁母山。

亦有民间传说:丁母、丁妻殉难之时,玉帝被触怒,言:“孟德糊涂透顶,皇恐生异端。” 遂命山、雨、雷、电四神交相作法。大雨倾盆于半山侧,卯出一巨石,丈余高。后人称其为 “铁丁”,又称 “丁母石”。后来,对面山上渐渐隆起一尖顶,状似葫芦。因玉帝曾说孟德 “糊涂透顶” 中的 “糊涂” 与 “葫芦”、“透” 与 “秃” 谐音之故,后人称其为葫芦顶。同时,山神误将玉帝的 “皇恐生异端” 误听为 “玉皇要造一尼庵”,于是在葫芦顶上建起了一小屋,被传为可承载丁母香火的 “玉皇庵”。相传玉皇庵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历来香火旺盛,附近甚至嘉鱼、洪湖、武昌等地香客均会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前来进香许愿,场面极为壮观。直至 1962 年丁母山林场建立,玉皇庵被拆除部分,香客才日渐稀少。

自幼,田治国便沉浸在丁母山的故事情节之中,无数次目睹一众父老乡亲结伴至葫芦顶玉皇庵进香许愿的场景。在亲历丁母山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他暗暗萌生出过上富裕日子、改变乡村落后面貌的决心。

十七岁那年,田治国辍学回家务农。在感受了近一年 “面朝黄土背朝天” 的艰辛生活后,他深感如此这般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于是,在冥思苦想之际,见同村外出打工者回来大都 “腰缠万贯、一掷千金”,他眼热心跳,恍然大悟,明白改变生活不止需要勤奋努力,更需要开阔的眼界和大量的资金助力。

于是,在他年满十八周岁那年,他对父母说道:“我要出去赚钱改变家和家乡!” 随后,毅然南下,来到了广东省中山市。

在丁母山传说的激励下,田治国开启了逐梦之旅。

逐梦:只为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万山水库,正如田治国所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只是丁母山下一位忠心耿耿却又备受冷落的 “农田灌溉员”。上世纪七十年代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时,由当地政府部门主导,本地村民用汗水和泥土花费年余时间夯筑而成。它曾为千家万户、成千上万亩水田山地滋润过春天播种的希望,激荡过夏日田间的欢声笑语。然而,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当下,它被现代工业无情排挤,因年久失修,在岁月风霜的侵蚀下,至 2000 年初,已是渠坝破损,沟壑纵横,呈现出萎靡之态,孤独、荒芜,甚至开始衰败、衰老。

2004 年 7 月,水库下游沿 107 国道一线被规划为赤壁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两年后,经国家发改委核准、省政府批准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后又升级为省级高新区。华新水泥、中国应急(华舟重工)、香港中南创发(维达力)、碧桂园(住方科技)、思贝林医药、雄韬电子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入驻。然而,此时的万山水库却只能与繁华无限接近却又保持着一定距离。

就在这时,田治国回来了,再次站在了万山水库边。良久之后,他决定在万山水库库区打造一个万庄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他首先想到的是 “水里养鱼、岸边殖花、山地中栽种果树”。原来,田治国的父母在家时为提高家中收益,曾在家门口的水塘里养过鱼,在山地种过果树。但由于老俩口不懂种养殖技术,观念陈旧,“种养殖的品种少,产量低,品质低,因此没有多少收益。” 田治国说:“我要做的是生态农业,不仅多品种,还追求高品质,主打原生态,符合现代人的高品质生活要求,只要用心去做,绝对有成功的那一天。” 他对自己从事的生态农业项目信心满满。

然而,当时许多人并不认可他的行动,认为 “几十年的老农民都没做成功的事,你一位没耕过几丘田、挖过几垅地的毛头小伙能成功?”

在一片质疑声中,田治国和另外三位返乡创业伙伴于 2016 年 4 月注册成立了湖北万庄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用打工赚到的钱购买了水库边上的 21 亩荒地,将它们建设成农副产品展示区、农家乐、民宿。之后,一次性出资与村委会签订了 30 年的承包合同,获得了 700 余亩库区水面、荒山的使用、种养殖、规划、开发权限。开辟了果园,栽种了梨、桃、杨梅、蜜桔、香橙、板栗等果树;在水库中投放了百万尾鲫鱼、刁子、白莲等鱼苗。将水库堤坝重修加固、坝面硬化,加装了护栏、路灯;房前屋后栽种上了桂花、香樟、金丝楠木等观赏树种,营造了假山盆景,搭建起了四季观景平台……

经过 “八年抗战”,如今的万山水库,已然不见荒芜、沧桑,取而代之的是湖光山色、空气清新、山峦起伏、峰峦叠嶂、树木苍翠,处处呈现出优美的生态景观和秀美的田园风光。

“斥资 2600 余万元,花费了我八年的时光。有人说不值当,也有人说我有眼光。我不介意别人如何评论我,因为我图的就是一个心安。” 田治国告诉我说:“新国道离我们万庄生态园也就几百米的距离,据悉近期将通车,目前我正抓紧时间拓宽连接新国道的车道,美化进入生态园道路两边的环境。同时准备再次追加投入,绕水库修建步行栈道,搭建钓鱼凉亭,进一步美化生态园。” 目前,该田园综合体基本成型,休闲餐饮正常营业,能提供一次性上千人的聚会活动,随季节变化相关果园可为单位或个人提供采摘体验、婚纱拍照等服务活动。有鉴于此,赤壁市作家协会在此挂牌将该田园综合体确定为创作基地,最近更有相关新媒体拟在此搭建 “一村一品” 平台……

为赤壁乡村振兴助力,万庄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不仅为附近村民提供了 30 多个就业岗位,还一定程度上正努力帮助当地村民解决相关农产品滞销问题。

田治国说:他习惯过这种宁静的田园生活,却也不排斥城市的喧嚣。他说他之所以选择相对偏僻的万山水库区段既经营种养殖业又经营农家乐餐饮、民宿甚至休闲娱乐,其目的主要是想将农田、山林、水库变景观,将村庄变景区,使城市生活与农村生活无缝对接,给赤壁高新区乃至市区或外地游客营造出一处既舒心、又清新、还健康的乐园,让村民、市民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还留得住乡愁。

筑梦:生态追求无止境

最近一段时间,电视新闻、网络媒体正将 “村超”“村跑”“村 BA” 等乡村新景象尽情渲染,从这热闹气氛里,田治国发现 —— 乡村,已不再是让人觉得不好意思提及的聊天主题,或者是 “土气”“落后” 等刻板印象的代名词。相反,生于兹、长于兹的他,时刻都在寻找机会 —— 让乡村改变、更具生态美丽。

恰好,有人告诉田治国,丁母冲想转让承包权,于是,他没有丝毫犹豫,就将丁母冲承包了下来。

丁母冲,原名丁卯冲,系丁母山群峰环绕着的一处山洼地。当年,丁母山林场成立时,因石壁田家村民坚持认为丁母冲是田氏祖业,山冲归属权因此没有划归林场。七年前,同村村民与村委会签订了 30 年承包使用权,在山冲中搭建起了两幢简易平房喂养土鸡。而村民本人却在外地发展,由其留守老父管理。年前其父因病去世,本人无精力打理,因此以 28 万元人民币价格将丁母冲承包权转让给了田治国。

丁母冲系三国东吴大将丁奉之母全节殉难地,冲中有一眼冬暖夏凉、汩汩流淌的山泉,常年似在喋喋不休地向天地人间诉说天地君亲师事,告诫人类必须遵循自然生存法则。山泉流经之处,草木茂盛,翠竹点头。山冲口有一座小型拦水坝,拦住了一路欢淌的一溪碧流。山洼中有多处常年不竭的潭,据传为当年丁奉抵御曹军侵犯时挖出的壕沟,经岁月沉淀、风雨洗礼之后,于是形成为潭。潭中有野生鲫鱼、水草和少许漂在水面的萍,溪流潺潺,溪流边有水洗过的麻石锃亮、光滑并圆润,与山泉溪流为伴的还有楠竹,它们一律头向山冲,又似一直在为丁母默哀致意,风过时又一齐摇头晃脑,似在齐诵唐朝诗人王建的那首《短歌行》: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九月二十日下午,田治国开车载着我前往参观,自万庄生态园出发。车子一路朝北,向丁母山驶去,过已成形能跑车绕行赤壁城区的 107 新国道后,便进入了丁母山的地界。进山的路两边梧桐树枝叶繁茂,树干粗壮,金黄色的树叶正随风飘落,在空中舞出一道又一道美丽的弧线;车入林场腹地,但见山路十八弯里处,浓密的绿植在风的摩擦下,似有又无地嗡嗡作响;一棵棵楠竹头戴沉甸甸的绿色冠帽,宁折不弯却又随风摇摆,仿佛一个个绿色卫士,忠诚地守护着自己的疆土;至山顶停车,我们驻足远眺,只见丁母山浓荫盖野、绿叶荡漾,层层薄雾笼罩其中。田治国说:“这雾常居山顶,是这山间的白色小精灵,灵动可爱,总让人忍不住要驻足观赏。”

这时,山间有轰鸣声,我不解其故,田治国笑着解释说:“林场正在布建林间旅游公路,进一步优化丁母山人文景点,是挖掘机在工作呢!” 还告诉我说,“早年间,丁母山只是一处多方不想管、不愿管的不毛之地。兀石覆盖、难觅绿色的丁母山是在 1962 年建场的,当时正值国家三年自然灾害、经济异常困难的末期,8 名工人和周边公社、大队、生产队负责人坐下来签订了划山协议,丁母山林场才成立了,后来林场划归国营官塘林场,成为其辖下的四个分场之一,而今的丁母山却是鄂南赤壁众多网红打卡景点之一。”

田治国表示,他实则是受到丁母山林场蓬勃发展的启迪,最终组建了万庄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他的根在丁母山,丁母山环抱之中的田家祖业所在地丁母冲始终是他的一份牵挂。况且丁母山在不断变化,若丁母冲毫无变化,他觉得会有碍观瞻,他不愿丁母冲被人遗忘,于是接手继续承包。他还故作神秘地附耳笑着对我说:“借助丁母山林场的发展契机,将丁母冲好好打扮一番,说不定还能拾遗补漏捡到一份大便宜呢,这可是一件美事。”

实际上,作为同样根在乡村的我深知:乡村生活是美好的。它以农业活动为基础,与被称作 “草根工业” 的手工业一同,不仅是农民重要的谋生手段,更是人类生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农民虽没有明确的时间观念,却有严格的季节约束,生活自给性强,主要消费品依赖自身生产而非市场。更为重要的是,乡村生活方式中的诸多优秀成分,充分展现出劳动人民的生存智慧。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病” 开始显现,人们已然开始思考什么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始从城市向乡村 “倒流”。所以说,国家政策号召乡村振兴、生态农业热潮兴起,低碳、慢生活理念的传播以及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并非部分人所说的 “是政府给农村人画的饼”,而是农民的渴望以及人类生活的一种实实在在的要求,要求人们重新分析和认识乡村生态田园生活的重要价值。

田治国正在探索,因而举步维艰、收效甚微。即便如此,他依然执着。被他的这份执着所感动,我期望政府部门能够大力扶持他,让他前行的步子更大一些、每一步都更加踏实稳健,从而使万庄生态农业尽显妖娆,让丁母冲再现国人气魄,在赤壁、在湖北乃至在神州大地上独树一帜地彰显生态农业的合理性和重要性。

言尽于此,意尽于此。游万庄生态园的目的在此,撰文之意更是在此!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