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潘汉平的头像

潘汉平

网站用户

其他
202502/15
分享

我的写作生涯

我的写作之旅,满怀着自信与展望,承载着沉淀与从容,存留着感悟与反思,每一步都彰显着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在攀登文学高峰的征途上,我镌刻下自己的足迹,见证着成长与蜕变。

高中时,语文周老师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文学的热爱之路。他讲述古圣先贤的故事,引人入胜,让我深深着迷。特别是讲解《凡人小事》的写作之道,至今历历在目。老师说,凡人即社会公民,小事即生活中的真、善、美之事,揭露假、丑、恶之事,彰显正能量。课间,我向老师请教作文秘诀,他告诉我,只要中心明确,文字精练,结构合理,便能打动人心。彼时年少,认知有限,但老师的教诲铭记于心,成为日后写作的指南。

文学梦萌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九七四年上山下乡,埋下了文学的种子。少年时热爱《青春之歌》《红岩》等小说,成人后爱看中国四大名著,尤喜《水浒传》《红楼梦》,也阅读了高尔基的《童年》《母亲》等外国名著。次年春,我写了一首新诗《生命之歌》,成为文学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寓意文学生涯的开始。

1977年回到江南小城黄石,二十出头,风华正茂。春节联欢会上,我以一首小诗《是战友又是亲人》开场,赢得了热烈掌声,坚定了用诗歌活出自己模样的决心。1981年,我首创《化工月报》并任主编,为职工发声,宣传正能量文化。六年后,我上电大学经济,放弃前业,步于新程。

一晃二十年,岁月沉淀,文学之路依旧如初。这段经历为之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经过反思,我找到了当年作品乏味的根源:缺乏阅读与笔记的积累,导致文字匮乏、表现力不足。于是,我决心多阅读、勤思考、善观察,积累素材,写好日记,注重写作基础知识及其写作手法与技巧的学习。

又过十年,我在中国书法家论坛、中国硬笔书法网博客中发表了上百篇诗文,为《墨汉吉屋文集》的出版奠定了基础。阅读与积累是写作的基石,购书与藏书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涵盖诗词、散文、小说和应用文。

书法学习是我一生最大的爱好。三十年间,我创作的古诗与新诗二百余首,在全国赛事中多次获奖。 这一时期,我的文字创作主要围绕书法展开,涉及书法创作、书法教学、书法评论等方面的文章,先后见刊于各大报刊杂志网媒。我曾构思了一部20集中篇小说的提纲,虽因搬迁遗失,却为日后的写作之路埋下了伏笔,成为年内正式出版的文选集的坯胎。

在文学的长河中,虽偶有涟漪泛起,但真正值得铭记的瞬间寥若晨星。愿与诸君分享三则触动心灵的小故事。

故事1:2010年冬日,于深圳布吉农批市场购得一尾活鲩鱼,因商家短斤缺两,我复秤后发现重量少了约200克,卖鱼女迅速承认并退还三元钱。此事虽小,却让我深思,遂将之写成散文《闲聊买卖》,收录于《散文精选集》。这一经历让我明白,写作不仅是对文字的雕琢,更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故事2:2021年3月,我因胃胆不适入住深圳人民医院,某日,一位眉清目秀的护士柴宇顺利为我打点滴,我心中满是感激。三天后,我采访了她,并将此事记录于美篇主页。这件小事展现了白衣天使的本色,体现了她娴熟的职业操守。

故事3:2023年春日,我与老伴逛街至十字路口,一位银发长者拾到一个手提包,内有银行卡、身份证、现金等物品,她将包递给了年轻女义工。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难能可贵,我将此事写进美篇主页,传递人性中的真善美。

2023年,我的散文《我眼前的那片山林》在《黄石文学》微刊发表,标志我的文章趋于成熟。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先后在中国作家网发表了92篇作品,在荆楚作家网发表了120多篇,各类微刊累计发表诗文达260多篇。这些成就不仅是对我写作的认可,更是对我坚持与努力的见证。

心若在,梦就在,心中有梦,脚下就有力量。在漫长的写作路上,拼搏才是唯一的出路。我将继续怀揣着对文学的热爱,用文字书写生活的点滴,用笔尖描绘心中的梦想,向着更高的文学殿堂不断迈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