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潘汉平的头像

潘汉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3/13
分享

春阳里的暖意

三月的阳光恰似融化的蜜糖,缓缓流淌在小区的麻石板路上。五日那天上午,与往常一样来到小区广场,只见社区里几拨人围成了三团,“暖心三月学雷锋,便民服务进社区”的红幅标语在风中轻轻摇曳,那布帘在风中歪斜,宛如一幅生动的画卷,为这春日增添了几分诗意。

最先传入耳中的,是理发推子的嗡嗡声。六十岁的赵师傅,常年守着街角的“春燕理发店”,此时却坐在广场上,为老人理发。那大红围布在老人肩头展开,宛如一片浓浓的暖意。“大爷,鬓角给您留点精神气儿。”他边说边将梳齿插入银发之中,发丝簌簌落下,如同早春的泥土上飘落的雪花。刘阿婆抱着小孙女在一旁等候,孩子头顶的呆毛被阳光镀成了金线。赵师傅像变魔术般从兜里掏出棒棒糖,剪刀翻飞间,小丫头已顶着齐刘海咯咯笑起来。那笑声如同春日里的鸟鸣,清脆悦耳。

下楼时,在楼报刊厅发现了两个热气腾腾的铝合金桶,盖子边沿冒着热气。我好奇地凑过去揭开盖子一看,满桶的水饭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周嫂过来说:“等会儿到广场去,有吃的,带你孙女一起去哈。”片刻后,饺子香顺着风飘了过来。小区的李大姐系着碎花围裙,正把面团揉成胖月亮。案板旁摞着翡翠色的韭菜、粉白相间的虾仁,裹着香油的三鲜馅在铝盆里泛着光。正和二十来个红马甲志愿者包着另外一锅三鲜饺子,看着他们捏出的饺子形态各异:张老师包得像元宝,快递小哥捏的像小老鼠,最边上穿校服的男孩笨拙地掐着褶,馅料从面皮缺口探出头来。当这锅白胖饺子在沸水里翻滚时,独居多年的刘爷爷拄着拐杖来了,捧住瓷碗时眼圈比碗沿还红:“上次吃手工饺还是老伴在的时候……”。老伴这几天脚受了一点轻伤,她在楼上看到楼下如此热火朝天,也拖着沉重的步子下梯来。凑热闹排队领到两碗水饺,每碗都是六个一样多,出人群后分发给自己外外和她的小伙伴依桐妹妹。她俩高兴得像小鹿一样又蹦又跳接过碗,去了场边吃了起来,那模样仿佛是得到了世间最美味的食物。

转角处的长桌围得最密。穿工装裤的眼镜姑娘正用热风枪融化手机屏胶水,液晶屏在她指间像片将化的薄冰。穿外卖制服的年轻人盯着重生般的手机屏,忽然把工作服下摆翻过来——内衬口袋里整整齐齐缝着五个备用钢化膜:“这都是之前摔碎的,今天能给更多人换了。”他说话时,刚修好手机的老太太正颤巍巍点开视频通话,屏幕那端的一位女孩在幼儿园蹦跳着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童声溅起一片带着泪光的笑,热情洋溢,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的阳光,温暖而明媚。

日头西斜,广场里石板路上留下赵师傅的影子。我看见赵师傅收拾着满地碎发,忽然想起十年前他刚开店时,总给巷子里的小学生免费理“开学头”;修手机的女孩悄悄把二十块钱塞回老人兜里,那动作和她爷爷——修了半辈子手表的钟表匠——当年退还孤寡老人修理费时一模一样。

春寒料峭的傍晚,有人揣着新发型走向菜场,有人捧着保温盒给邻居捎饺子,更多人在重获新生的手机屏里,看见了春天完整的模样,那暖意在春阳下弥漫开来,如同春日里的微风,轻轻拂过人们的心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