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妈妈和面、揉面的情景我都觉得是一种享受。那挥之不去的记忆,如丝如缕,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缓缓播放。一幅幅熟悉而温馨的画面瞬间交织在我的心头,那一缕温暖,也瞬间牵动着我的心弦。
疙瘩面又称为结瘩面,是安徽北方的一种美味面食,在当地人们习惯性也会叫做揪疙瘩,有的人也会把它当作中午的主食。
那时候,家境并不富裕,吃不起什么大鱼大肉。所以,当时家里的一日三餐吃的最多的便是妈妈做的疙瘩面了,虽是一种简单的疙瘩面,心灵手巧的妈妈总会想尽办法做出各种口味的,吃起来能让人感觉出里面“爱”的味道和家的温暖。
儿时,每当放学回家,看到妈妈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心中就会涌起一股暖流。妈妈站在灶台旁边系上围裙,熟练地拿上和面盆把一勺勺洁白的面粉倒在盆里再兑上水和成面团。然后在盖上用白色布做的馏布子(馏布子是农村厨房常用的防尘布),在把面醒(醒面农村常用的口语)上一个小时就可以做成疙瘩面了。然后,一家人坐在餐桌前,吃着妈妈做好的疙瘩面幸福感满满。
这中间等待的时间妈妈会去准备里面的配菜。别看这么简单的事情,爸爸做出来的和妈妈做出来的味道真的相差很大,爸爸做出来的是吃了不想吃 ,而妈妈做出来的是吃了又想吃。
配菜准备好,面也醒好了,就可以做疙瘩面了。
那时候没有空调,风扇也极少,只要妈妈把疙瘩面做好,屋子里就会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尤其是冬天,中午放学回家吃一碗妈妈做好的疙瘩面,汤清有嚼劲,再加上妈妈自制的调料,总能让我食欲大增,每次都能吃上两大碗,顿时所有的疲惫都在一碗热腾腾的疙瘩面中消散。
窗外的雨依然哗哗地下着,敲打着树叶,敲打着青石瓦片,敲打着地面。人生总有太多回忆,记忆中的那碗温暖,就像那些早已泛黄的照片,记录着儿时的快乐与成长。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渐渐长大。为了生活踏入社会,离开了那个充满欢笑温馨的家。那些日子里,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快乐和幸福。妈妈的不求回报,爸爸无怨无悔的付出,以及那些美好的时光,都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回忆。
岁月的脚步从未停下过。儿时的记忆不停地在脑海中流转,每每闪现的那些记忆时光,都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儿时的回忆让我懂得了珍惜、学会了感恩。
突然想起了一句诗:“时光容易把人抛。”我想这也是我们这一生无法避免的事情吧。
无论时光如何变迁,那碗幸福的温暖永远是我心中最美好的回忆。它让我明白无论生活如何变化,我们都要珍惜当下,展现未来。
现在回想起来,妈妈做面时的情景和面的味道,如今却已成为我记忆里的那碗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