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想
近来有闲,做一读书计划,开始系统地读书,以弥补学校读书时和单位繁忙工作时留下的遗憾,完成名家系列阅读,增长自己的见识,提高创作水平。
上学时爱看散文,买过一本《杨朔散文选》,杨朔散文形散而神不散,遣词造句精炼别致,富有诗的意境,作品总是归纳提炼到一个较高的思想境界,很多人取法于他。现在看过一些名刊,刊载的散文作品风格转变,转向叙事性,注重细节描写,就像写小说一样,8000字甚至1万字往上是标配,千字左右的散文极其少见,现在大而全的散文大行其道。看过贾平凹的《自在独行》,笔法淡然,行文间生活气息浓厚,确实是不可多得的散文集。近来散文写法不断创新,有形不散神散,还有形散神也散的,为散文创作开辟了新途径,左冲右突的,希望挽救散文的颓势。
小说更是丰富,浩如烟海,先读短篇,继而中篇,然后长篇。本市本省的小说名家同自己地域接近,生活相似,可以参看本地著名作家的作品。从现代文学入手,延伸到当代名家,确定小说阅读的方向。微型小说短平快,适合当代人的工作节奏,此类小说见风就长,发展得很快,企业集团也在参与推动。中篇小说篇幅较大,内涵丰富,较之于长篇,阅读耗时较短,苏童、王安忆等名家作品可以多看。短篇和中篇可以看看鲁迅文学奖的作品。张炜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十卷本真是考验人,想看完要花相当长的时间。茅盾文学奖作品这些精品力作都可以看一看,从中看出小说创作的变化,如毕飞宇《推拿》的写法就有创新。围绕着茅奖作品做扩展阅读,也是深入学习的捷径。官场文学名家张平除茅奖《抉择》外,《国家干部》也是很见功力的作品,李佩浦的《生命册》《羊的门》《城的灯》,深刻揭示了社会底层奋斗和黑暗,李国文还擅长随笔散文,《中国文人的活法》等史料随手拈来,排比句迭出,才气横溢。值得一提的是,诗性语言进入长篇小说有很好的美学价值,如霍达的《穆斯林的婚礼》,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阿来的《尘埃落定》。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激励了千千万万个热血青年,陈忠实的《白鹿原》堪称近代中国民族史诗,垫棺材的作品。
中国现代当代作品和外国作品要择其经典,与时俱进,多方借鉴,吸取其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