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平凉柳湖公园,是一个有着诸多人文的地方,也是一处有诗意的地方,尤其是晚秋之时。国庆节后半月早上六点多钟,我便起床,但拉开窗帘,除了熹微的路灯,外面还是一片漆黑,我不得不在房间里再等一等。直到天色朦胧,外面的景物渐渐清晰,我才下了楼,与老伴从东大街出发,直奔柳湖公园。
从牌坊上写着“柳湖书院”的门进去,这里,便是当年的书院旧址了。也许来得早吧,公园里静悄悄的,东方的天边,浮现出一抹浅红。松树依然苍翠,高大的旱柳、粗壮的槐树叶子已变得橙黄,银杏树上的叶子金黄金黄的,木藤上的枫叶红彤彤的,它们一起渲染了西北这个深秋的清晨。
沿着湖岸行走,在清凉的风里,观赏东湖水面上,那一片片翩然落到湖里而翕动的树叶,它们多像一叶叶扁舟啊。
公园有很多粗壮的老柳树,它们虬枝凸起、需几人才能合围,但枝青叶茂,生命力依然旺盛。树上挂着铭牌,上写“古树名木:旱柳(左公柳)”。数年前,我去河西旅行,在甘肃酒泉公园、敦煌等地,也曾见到过“左公柳”、“左公杨”,只是没有这里的多。平凉柳湖公园里“左公柳”共有176棵,是当年左宗棠驻扎和前往新疆平叛时所植经过多年的岁月留下来的,如今,虽然岁月沧桑,树皮皲裂,却依然展示着不老的风采,被一代代人所深深铭记。
太阳出来了,公园里已有晨练人的身影,他们或快走,或在广场伸展着手脚,也有打拳、舞剑的,都在享受着早晨清新的空气,迎接着新的一天的到来。
经东湖的渭州桥来到“左公亭”,这是平凉人专门为纪念左宗棠而修建的,亭子前有一处小广场,大约有二十多人穿着整齐的服装在打太极拳,那委婉动听的音乐让人陶醉。记得好多傍晚“左公亭”一直是秦腔自乐班在演唱着秦腔“三对面”一段,听着还很入耳。
左公亭旁边是一棵高大的垂柳,像黄色的瀑布,非常养眼。往西数几十步远,就看到柳湖的北门,出北门可直通平凉的绿地公园和活力公园。北门内相对的嵌着“柳湖”二字的泰山石,这是一处标志,好多人在这里拍照。
沿湖边西行折向南公园一角是暖泉。这里有块石碑,上刻有“暖泉”二字,也是左公所书。暖泉是天然泉水,终年汩汩流淌,从不上冻。据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冬天一大早,曾有学生在此洗冷水浴,以锻炼顽强的意志力。而一旁的半月桥,在晨光的秋影里,横卧水面,恬静无声,与秋水浑然一体。
柳湖公园虽然占地才100余亩,规模并不算大,但却精致而富有神韵:亭台楼榭、石阶幽径、波光艳影、经年轶事。历经风雨的柳湖,与湖外四周高耸的楼房,形成鲜明的对比,传递着古老与现在,腐朽与永生,十年前,我的亲家从北京来,在游览了崆峒山后又到柳湖,他说在西北大地上这个柳湖公园真不错,又在城中心,山水让他们很惊叹。
平凉,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要塞,给历史留下了太多的记忆。黄帝问道广成子,秦始皇、汉武帝巡游于此,还有宋时的杨家将、潘仁美,以及近代一代名臣左宗棠……这些人物以及他们曾经的故事,至今,仍然在这片土地上流传和演绎。这,也许才是一个城市的魅力之所在吧。
也许您还停留在“中秋、国庆”的情怀之中,从众多的模式里无法自拔,也许您刚刚欣赏完婺源篁岭晒秋人家、徽州宏村美景,或者刚刚从崆峒山赏秋归来,然而,十一月的柳湖,美的更有诗意,美的刚刚好。清晨朦胧的雾,笼罩在柳树上,笼罩在湖面上,中秋之后的几场雨,让平凉柳湖,如梦似幻、如痴如醉,宛如置身于仙境一般……
沉醉在柳湖的温柔里,烟雨后的柳湖, 美景如画,等你来赏治愈系风景,共度中秋霜降时的好时光,每一个时刻都值得纪念。
静静立在崖边 、阵阵微风袭来,薄雾被轻轻吹散,湖柳与楼阁的轮廓若隐若现,万籁俱寂。
晚秋的时光匆匆,何不就趁当下,来眺望眼前的湖光秋色,享受绿肥红瘦的秋日时光,纵情于天地之间,醉心于山水园林之中,如此好时令好时光,来柳湖看烟雨,看万紫千红的柳与湖。站在这里,我忽然有了唐诗之中赏秋景之感……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天,是成熟和收获的季节,也是美丽和多彩的季节。不论行走在平凉的山水之中,满眼的田野金黄,满眼的硕果满枝,自古以来就会激发文人咏诗颂词的雅兴,使其酝酿出许多流传至今的不朽诗篇。
坐在柳湖岸边的长椅上,我便想起古代诗人咏诗来,特别是唐诗中的秋景秋韵,今天读来也会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令人回味无穷。
张籍客居洛阳之时,面对萧瑟的秋风,不由得想起家事,作《秋思》一诗:“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风给人带来的肃杀之气,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面对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羁泊异乡的游子不可避免地会心生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诗人就是借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也给读者带来了内心的暗示和联想。
不过,在诗人眼中,秋季的风和水也充满了感情。如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诗人面对浩渺无垠的湖水,想到自己功名未遂,便托物抒怀,将自己希望有人援引入仕从政的心愿寓于浩渺阔大、汹涌澎湃的自然景物中。
而杜甫的《登高》一诗,则由所见景致而抒情,以秋风吹拂下的景致表达出自己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中描绘了风、天、猿、渚、沙、鸟等景物的形、声、色、态,使读者仿佛看到了长江两岸的动态情景,感受到了秋天的神与韵。
当然,说到秋天,自然离不开枫叶。平凉柳湖里有枫叶,也有樱花树叶,还有国槐等等,它们在秋来临时也会渐渐地变换颜色,作为一种可以与花儿相比美的特殊叶子,自然会成为诗人们的最爱。杜牧所作的《山行》一诗,可以说是千古绝唱:“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短短四句,使深秋山林之迷人景色跃然纸上,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片色彩明丽的空阔境界。仔细品味,全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是咏物言志,字里行间透露着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寄托,读者可以在阅读中受到鼓舞与激励。
而作为秋天节令花卉的菊花,在诗人的笔下也情景相融,常常有感而颂。
当我们行走在晚秋时的柳湖时,不论是高大粗壮刚毅的左公柳,还是岸边的垂柳,叶子都变成了黄色,一阵秋风吹来,又有柳叶落下,朋友,采撷一片秋叶,吟赏一首秋诗吧,一定可以体味到蕴含其中的情感,为我们的生活平添一些浪漫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