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浦迎春的头像

浦迎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17
分享

那些融进生命里的歌曲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每年清明前后,我总会做些青团。对我来说,吃青团,吃的不仅是唇齿之间的鲜香,更是一种情怀。是对春的珍惜,也是对传统文化与厚重岁月的致敬。渐渐地,竟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仪式感。

晚饭后,闺女窝在沙发上玩手机,我坐在餐桌边摘鼠曲草。这次网购的鼠曲草很新鲜,我掐掉根部,只留嫩头。当新鲜的汁液浸入指尖,春天特有的野菜的清香便在房间里弥漫。

这个温馨融洽的场景,让我想起了童年时光。心境忽然变得柔软,一种莫名的冲动涌上心头,我随口唱起了一些儿时歌曲。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简单而熟悉的旋律,带着我一下子回到了遥远的童年。我想起了我家堂屋房梁上的燕子。每年春天,燕子都会从南方飞回来。燕妈妈飞进飞出,给叽叽喳喳的小燕子喂食。我们几个孩子歪着脑袋在下面张望。

春天里,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鲜嫩的野菜,我提着小竹篮,跟在爷爷后面挖野菜,爷爷教会了我认识各种野菜,有荠菜、婆婆蒿、古古丁、紫荆冠……

关于春天的记忆,爷爷和他的小菜园也让我印象深刻。爷爷背着手,双脚有韵律地交替踩着新翻过的泥土,泥土里是他刚撒上的种子。我蹲在旁边,手里拿个水瓢,忙着帮爷爷浇水。

唱着唱着,思绪又飘到了另一首歌上——《生产队里选队长》。“新库房亮堂堂,生产队里选队长……”儿时的我们,放学后,会相约一起割猪草,捡柴火。有时候几个小孩一撺掇,也会去偷生产队里的庄稼。究竟生产队长是谁,我们并不关心,但是唱歌时却充满了一股认真劲儿。一群孩子聚在一起,扯着嗓子,摇头晃脑地唱着,唱得倒是豪迈而响亮。

再大一点,我们就学会了那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花儿香,鸟儿鸣,春光惹人醉,欢声笑语绕着彩云飞……”“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这两句歌词,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唱起这首歌,也让我想起了五年级的班主任单老师。单老师当时大约三四十岁年纪,教我们语文,他性格温和,上课生动有趣,全班同学都喜欢他。后来单老师被选拔到镇中学教书。得知单老师要调走时,同学们都很难过,舍不得他离开。有几个女生悄悄流下来眼泪。临别那天,全班同学都自发送了礼物。有男士手绢,有笔记本,有卡片,有钢笔……还记得单老师抱着这一大堆礼物时感动的样子。过了一段时间,单老师回来看我们,给我们每人赠送了一本五年级辅导教材。每一本的扉页上,他都亲笔签名,并写上对每个同学的祝福和希望。单老师说,希望大家努力学习,二十年后,等我们举杯相会时,都能为自己骄傲。多少年过去了,单老师早该退休了,此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单老师。

随着这些熟悉的旋律,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记忆也如潮水般涌来。每唱起一首歌,就会想起一段往事。唱着唱着,眼睛渐渐湿润。

在村小学读完五年级,我便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县城的中学。初一那年寒假,父亲从新疆支教回来,带回了一台进口三洋录音机和几盒磁带,其中就有那首《童年》。“咔嗒”一声,父亲演示着把录音机盒盖打开,放进磁带,然后按下开关键,《童年》美妙的旋律便奇妙地在听觉中呈现:“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深深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一边听,父亲一边跟着轻轻哼唱。他说《童年》这首歌不仅旋律优美,歌词也写得生动,把小孩子贪玩的心理描写得惟妙惟肖。那是我拥有过的第一台录音机,父亲当时花了好多钱,专为我学英语买的。音标磁带是他找同事翻录的,还有一本他手抄的英语音标课本。那时候,对我们农村孩子来说,录音机还是稀罕物件,我每天用录音机听英语,英语成绩在班上是最好的。偶尔也会把自己唱的歌,读的诗录下来,再放着听,自我陶醉。如今,父亲已经离开我们十年了,偶尔唱起《童年》这首歌,我还是会想起当年的情景。

想到《童年》,就想到另外两首经典歌曲——《校园的早晨》和《外婆的澎湖湾》。初次听到这两首歌时,我刚上初中,学校每天晨读课之前,都会播放台湾校园歌曲。操场上,有的同学捧着书边走边读,也有的三三两两的孩子趴在地上,用青草尖摆弄小虫子。

“沿着校园熟悉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唱起这两首歌,我便会想到母亲。那一年,父亲在新疆支教,开学第一天到学校报到,是母亲骑着自行车送我去的。后来,母亲也经常会到学校给我送东西。周末,一般我是搭乘公共汽车回家,通常应该周日下午返校。母亲为了让我在家多住一晚,总是第二天起早送我上学。凌晨三四点,母亲就轻手轻脚地起床包饺子,我经常在半梦半醒间,看到母亲在灯下忙碌的身影,煤油灯昏黄的光晕在房间里摇曳,将母亲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投射在灰暗的墙壁上。热气腾腾的饺子端到桌上,母亲才喊我起床吃饭。我家到学校有四十里地。吃完饭,母亲就用家里那辆永久牌二八自行车,载着我出发了。天还没亮,母亲载着我,在月亮和星光下骑行。遇到上坡,我要下来推一把,母亲总是不让,她费力地蹬着,车轮在寂静的路上发出有节奏的声响。路上了无人迹,只有附近村庄的几声犬吠传来,打破黎明的寂静。我坐在后座上,紧紧地抱着母亲,感受着她身体传来的温度。当我们到达学校的围墙外面时,广播里正好在播放着王洁实、谢莉斯合唱的《校园的早晨》。母亲停下自行车,擦擦脸上的汗水,笑着说:“怎么样,没迟到,正好赶上做早操。”她把装着饺子的饭盒递给我,看着我走进校门,然后,她才回转身,继续骑上车,踏上返回的路途。如今,母亲已经八十多岁,天气暖和时,她执意要回老家生活,在院子前后种了些蔬菜和麦子,她说在老家心里踏实。

我轻轻哼唱着,沉浸在回忆的那些旧时光里。不知何时,女儿放下了手机,走到我身边,一边帮我摘鼠曲草,一边静静地听着。一曲唱罢,闺女轻声问我:“妈,你还会唱这么多老歌呀?”我笑着说:“这都是我小时候喜欢唱的歌曲,唱起这些歌,就想起了小时候的那些事情。”

盆里的鼠曲草已经堆成了小山,闺女说:“妈,我帮你洗菜,你和面,我跟你学做青团。”说着,闺女哼起了“小燕子,穿花衣”,跟着我忙活起来。

大约一个时辰左右,青团出锅了。揭开锅盖,蒸腾氤氲的热气散开,一个个翠绿饱满的青团像是刚出浴的宝宝,嫩滑可爱,厨房里充满了青团鲜香的味道。闺女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咬上一口,“嗯,真香!”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我笑而不语,沉浸在日常烟火带来的幸福时光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