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普显宏的头像

普显宏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5/16
分享

阿咪期苴 

龙川江发源于楚雄州南华县沙桥天子庙坡东侧鱼肚拉蒲藻塘,古称苴水。龙川江是金沙江南岸一级支流,由西向东流经沙桥镇、南华县、楚雄市,又折向北进禄丰县、黑井镇和元谋县,横穿元谋坝区,最终在元谋北部的江边乡汇入金沙江,水资源十分丰富。龙川江流域面积九千多平方公里,落差一千六百多米,惠顾楚雄州一百多万人口。可以说,我们沙桥天子庙坡的茫茫林海,孕育出了一条江;天子庙坡的龙箐梁子,是龙川江的源头,龙川江是楚雄州各族人民的母亲河。

伫足在海拔2698米的天子庙坡之巅,白云掠过蓝天,郁郁葱葱的森林,波涛如海。往下看,只见满目青山,苍翠碧绿,万绿丛中点缀着许多鲜艳的马樱花,林间啁啾的鸟鸣悦耳动听。六个美丽的小山村就点缀在这旷达苍茫的大山中,一幅青山绿水、白墙青瓦的绚丽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龙川江源头第一村——阿咪期苴。

阿咪期苴是彝语,说起这村名的来由,还有一个动人凄美的故事:在明朝末年,由于战争连绵,社会动荡,灾荒不断,地处蜀身毒道的天子庙坡时常有大军通过。有一天,一个名叫罗阌瑜的汉族卫士不知何故逃难来到了这茫茫林海的大山中。疲惫不堪的他,又饥又渴又累,一步路都走不动了,就靠在一棵松树下绝望地闭上眼睛等死。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当他休息一阵缓过神来,感觉自己靠着的这棵松树上有幼鸟鸣叫的声音。原来是树上有个乌鸦窝,刚孵化出的几只雏鸟就在窝里面,他就爬上去把小乌鸦捉来烧吃。乌鸦是彝族人的神鸟,挽救了这名汉族人的生命。“烧小乌鸦吃”,彝语叫“阿乃苴”,汉语地名用了直音,叫成了“阿咪期苴”,这一地名一直传承到今天。

当时,大山上只住着一对彝家母女,是这对善良的母女搭救了落难的罗阌瑜,并入赘彝家与女儿成婚,生了五个儿子。五个儿子长大后分为五支,就定居在这个较为隐蔽的丫叉箐中。今天的阿咪期苴,其周围有五个自然村,即依节资、新建村、中嘴子、大龙潭、郭家山,他们全部是罗阌瑜的后代,都是同一个老祖宗,青一色的“罗罗颇”,都讲着一口纯正的当地彝族话。这其实是一个可供民俗学、民族学、人类学专家学者们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及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范本。

龙箐梁子如同一条巨龙仰卧在天子庙坡东侧,阿咪期苴的风水就在这条龙脉上,“丫”字形两条箐一片扇形坡的葫芦谷,居住的全部都是罗阌瑜与彝家女生育的后代,整个罗氏家族辈份清楚,他们同宗同族不通婚。在这块堪称世外桃源的龙川江源头,在龙箐梁子下方,罗氏家族已延续了三百多年,繁衍成二百四十多户,九百多人的彝族村寨部落。这个居住着罗阌瑜后裔六个村寨的丫叉箐,是一个与外界相对封闭的区域,使得阿咪期苴的罗姓和由他繁衍生息而来的五个村寨,保持了纯正的罗氏血统和完整的民族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至今,这里的彝族民众,还传唱着一首远古时期最古老的歌谣——《十二属相调》,用彝语唱,唱出了他们先祖对世事的认知和一个时代人们的道德行为准则。

正月是属虎月,老虎会咬人;老虎爱吃没良心的人,不吃有良心的人。

二月是属兔月,好男儿要出远门,兔子不吃窝边草,窝在家里成不了大事情。

三月是属龙月,雾露搭桥龙上天,老龙下地落春雨,播种撒秧农事忙。

四月是属蛇月,一到入冬蛇钻洞,春雷三声蛇出穴。

五月是属马月,六畜之中马为首,好马不吃回头草。

六月是属羊月,小羊吃奶跪着吃,跪着吃奶报母恩。

七月是属猴月,猴子上树不怕高,脸上生毛不认亲。

八月是属鸡月,鸡蛋母鸡哪个大?一窝鸡蛋十二个,母鸡抱蛋抱几天?蛋和母鸡鸡蛋大,一窝鸡蛋抱二十一天。

九月是属狗月,好狗不咬新媳妇,亲戚朋友它不咬。

十月是属猪月,小猪吃奶拱着吃,拱来拱去拱金银。

冬月是属鼠月,老鼠抬食为一年,藏在洞中找不着。

腊月是属牛月,一只老牛四只脚,一年四季都分明。一条牛有几根肋巴骨?一条牛每边十二根,两边二十四条肋巴骨,一年二十四个节令一个也不少。

彝族十二兽,闻名遐迩,古时曾被彝族民众用于日常生活中记日行事,即十二兽历,民间有很多关于十二生肖的传说;还有传统的彝族十二兽舞,彝语称“罗嫫捏姿”,是迎接祖先回家之意。但随着岁月的侵蚀,这些古老的彝族传统文化,很多年以前就已经消失殆尽了。可阿咪期苴的《十二属相调》却还原汁原味地在一群彝族小伙中传唱,足见彝族传统民族文化在此地保护得非常好。

阿咪期苴至今还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这里民风淳朴,很少受现代文明侵扰,保持着完整的彝族传统生活习俗、服饰和歌舞。每逢结婚、盖房就搭青棚,唱《青棚调》;出门赶集、下地干活就唱《出门调》《放羊调》;姑娘小伙谈情说爱就唱《欢山调》《仁义调》;过年过节就唱《十二花香调》和《十二属相调》。这里的彝族敬畏自然,信奉万物有灵,家家楼上都供俸着“天地君亲师”的灵牌位,村村都有“咪西”,即土主庙。正月初一祭龙,水井边的龙树叫“鲁则”,当年生男孩的人家抱大公鸡,生女孩的人家就抱母鸡,祭祀龙树后全村人聚餐吃年饭。正月初五众人祭祀土主;二月初八日要为地里的庄稼叫魂,即“摆赛得哩”节,这一天要接姑娘回家祭祖,家家煮肉吃,吃不完还害羞。二月十九观音会、三月十五财神会、六月初六地母会,供奉观音、地母和财神,至今佛教气息依然浓厚。

阿咪期苴的彝族有个特殊节日叫“勒迪尔”,日子选在每年农历九月的属虎日,在全村最高的山头上举行。仪式由头戴红尖帽,身披黑长衫,左手摇法铃,右手握长刀的毕摩主持。先用泥巴塑一个裸体女人像,代表“罪恶”,置于石坎上,毕摩念《审罪恶经》。审判完毕,毕摩大声说“斩!”,只见手起刀落,把裸女像一劈两半。祭祀结束,大家围着“罪恶”欢歌起舞,庆祝胜利。

这里的六个罗姓彝族村寨,村村有跳歌场,七月、八月、九月三个月,每逢农历的十一至十五日晚上,跳歌梁子是青年男女唱歌打跳谈情说爱的地方,遇到心仪的人,夜晚就相约住进姑娘房。但都坚守千百年来的传统道德约束,和衣而眠,同枕动口不动手。

阿咪期苴的青年男女婚姻自由,结婚不兴收彩礼,也没有陪嫁之说。只要男女双方情投意合,就选定个好日子,男方带上点酒去迎亲,女方父母请亲戚朋友喝男方家送来的酒。结婚时亲戚朋友和伴娘把女儿送至男方家成亲,不送别的陪嫁,只给针线柜、木箱、火盆等一套生产生活用具,教育女儿到夫家要勤俭持家、孝敬公婆、夫妻和睦过日子。进男方家门要在天黑以后,拜过天地后,男女不同房,选双日夫妻双双回门认岳父岳母,到女方家地里干点活计,算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阿咪期苴人给父母办丧事非常隆重,家里老人去世,全村人、全家族的人不请自到(平时遇事也是全村人相互帮忙,相处非常融洽),一家送去几斤米和一些钱,还有一捆柴,这叫“下锅米”。请老道师(毕摩)念《指路经》,俗称“教路”;念祷词、唱经文、诵祭词,超度逝者亡灵。女儿女婿要披麻戴孝,牵着羊,背上酒,赤着脚,带着叭喇手,吹着“哭丧调”去奔丧。等到第三年才能“脱孝”。“脱孝”与办丧事时一样隆重,全村人到坟山上杀鸡宰羊“打平伙”,上坟后烧孝布,众人跳歌唱调子。这是一个高兴的日子,阴阳分开了,不再挂念了,然后大家随两名道师唱着《安魂经》一路回村。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在党中央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的强有力推进下,阿咪期苴的幸福生活日新月异。宽阔平坦的水泥公路铺到了家门口,家庭轿车开上了大山;一幢幢漂亮的小洋楼拔地而起。如今山更青,水更绿,人更美;一年四季花果飘香,成了人们心中的世外桃源和人间天堂,优美的人居环境远超城市。一幢幢色彩艳丽的民居楼,一幅幅流光溢彩的民俗画,把彝家人“黑之尊,黄之美,红之祥”的彝族文化和审美情趣,呈现得淋漓尽致……

                  原载《中国劳动保障报》2021-01-19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