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被清风吹走,如同流水般悄无声息,而思绪却如藤蔓般,紧紧缠绕着过往的记忆。那片父亲生前亲手打造的梨园,花开花谢,果落果生,年复一年,岁岁犹见花伤。每当我凝视着那洁白如雪的梨花,便仿佛看见了父亲的身影,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花虽好,叶却黄,恰似我对父亲的思念,美好中带着一丝哀愁。
我离开故乡,辗转他乡,已近三十载春秋。而父亲,也早已离开了那熟悉的故居,转入了寂静的坟场,就快二十二个年头了。那些曾经的点点滴滴,如同被冬雪覆盖的往事,虽一时沉寂,却总会在春风的吹拂下,悄然浮现。
从呱呱坠地到骑牛吹笛,再到背井离乡求学,我在故乡度过了将近十六年的光阴。那段时光,有父亲的陪伴,是我一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岁月。父亲,他既开朗又严肃,与我共度的皆是欢乐的时光。我们一起做游戏,一起吟诵诗词,一起举杯共饮,一起对韵联句,更一起在“楚河汉界”间抢占高地。这些桩桩件件,串联成了我半生以来最珍贵的记忆,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我人生的夜空。
然而,还有许多事情发生在我出生之前。父亲少年时读书成绩名列前茅,却因家境贫寒而被迫高一肄业;60年代,他以全市文化素养和身体素质并列第一的优异成绩考上中国航空空降部队,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入伍,这成了他一生的遗憾。他送祖父去医院,被告知无治,却不肯放弃,夜以继日自研药方,终于将祖父治愈,这份孝心与坚韧,让我深感敬佩。“文革”期间,县里多次要砍伐故居的千年古柏修桥,他挺身而出,拼命护住柏林,守住了那份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他留乡任教,却因我的出世而丢了饭碗;他发愤图强,购置田产家业,又因我外出求学而变卖旧居,倾尽所有。
父亲大人视我为掌中宝,而我,却让他失去了稳定的工作,散尽了家财。他未到花甲之年便已离世,每每想起,我都深感愧疚与遗憾。人世间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那种撕心裂肺的阵痛,如同无形的风,虽无踪迹,却时常浮现,让我心痛不已。
好在那些日子里,我常以书信向父亲汇报自己的学习与工作,以及生活等方方面面。父亲也总会在回信中告诉我,他和母亲的情况,并对我寄予新的期望和诸多叮咛。那些泛黄的信纸,承载着父亲深沉的爱与期望,如今仍是我心中最宝贵的财富。我时常翻读父亲的旧信,以慰藉心中的思念与忧伤。
转眼间,父亲的第二十二个周年祭日又快到了。故乡的梨园里,花儿又将绽放。我多么期望,能在梦境中与父亲大人重逢,一起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看看故乡的老宅,逛逛老宅旁的梨园。我们可以坐在梨树下,诉说着梨园的过往,聆听着彼此的期望与梦想。虽然这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愿望,但我相信,在心中的那片梨园里,父亲大人从未离开过。他依然用那双慈爱的眼睛注视着我,陪伴着我走过人生的每一个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