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冯子豪的头像

冯子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1/10
分享

云台山的佛缘

因为近,所以多次到徐州去,都没去过云龙山。今年初秋,因身体欠佳,慕名到徐州四院求医,住进了汉园宾馆,不远处便是云龙山的北门。妻说:“明早爬山去吧,机会难得。”我说:“行。”于是便于当日晨五点钟的光景,走进了云龙山的北门。

据我的地理知识,云龙山位于徐州市城南,又名石佛山,海拔约142米,长达3公里。山分九节、蜿蜒起伏、状似神龙,昂首向东北,曳尾于西南,故名云龙山。由于历史悠久,云龙山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景观。树木葱茏、溪水潺潺、地势起伏,宛如游龙,这是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有北魏时代的大石佛,唐宋摩崖石刻,宋代的放鹤亭招鹤亭饮鹤泉、张山人旧居,明代的兴化禅寺,清代的大士岩山西会馆、船厅、御碑亭、碑廊等历史文物古迹;解放后又修复和新建了幽邃轩、洞天小庐、跨云阁、云龙书院杏花村、观景台、同心台等历史景点。

因为时间早,所以行人少,更加显现出山的安详与优美。我从北门越过题有“云龙山”的石牌坊,跨过一座八角亭子,沿石阶蛇行而上。石阶被磨得光亮,石缝里布满了绿苔,刻印着岁月的沧桑;树层中弥漫着薄雾,充斥着花香,喜鹊、斑鸠鸣叫着,增添了山林的空旷和幽静。

转过一座山头,穿喜雨亭,徘徊在怀古亭前,听说毛主席在此留过影,心里更加崇敬,禁不住在此拜了三拜,诵了老人家绝句《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的后两句,便依依不舍地离开。

沿着弯曲的盘山小道,我们来到了一座叫大士岩寺的门前,桃红色的大门紧闭着。门前空地上,两位练太极的师傅正在休息,看来练了好久了,身上的太极服都湿透了,正在拿毛巾擦汉。妻想进去烧香,就问练太极的师傅,怎样才能进去。师傅说:“要进去也不难,敲门就是了。但现在不是开门的时候,要到九点钟才行,现在才六点钟,正是里面上课的时候。一般来说敲门她们是听不见的,但也有例外,就是她们课间休息,或出来拿东西,就看你的缘分了。”

妻听了,觉得无望,但还是去敲了门。刚敲两下,听见里面有人说:“谁呀?”妻高兴了,忙说:“我,上香的。”一阵门栓响后,门开了,一女僧人伸出头来看了看我们说:“真巧,一点晚一点,我都听不见。看来你们缘分不浅。

我们进了去,妻烧了香,还了愿,又给观音磕了头,我们才出来。问了两位师傅去放鹤亭的路,便马不停蹄向放鹤亭奔去。

这时雾己散了,东方露出红光来,整个山都鲜亮起来,鸟儿的叫声更加欢快了。我们加快了脚步,不多会儿便登上了放鹤亭。太阳己升高了,红光照着古香古色的放鹤亭,映得金黄浅碧,放鹤亭便出落得更美,宛如一朵莲花挺立在红绿映衬的峰上。我曼曼地观看着,细细地品味着,我忽然想起宋大学士苏东坡来。如果我记意不差的话,这放鹤亭就是因他而起的,为此他还写了《放鹤亭记》,曾记得有这样的句子:“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里望西山之缺而放焉。”但最使我得意的还是他的七绝《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二首》,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辉。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只可惜这是早晨,而非傍晚,是初秋,而非春天,否则,我也能体验一下当年苏东坡的感情来。

放鹤亭隔壁便是兴化禅寺,大门也是紧闭着,想来也毕是九点才开门了。看看表才七点钟,妻失望地看着兴化禅寺,说:“看来咱们进不去了,只有下一次了。”我说:“敲一下门,看是否能开,若能开,说明我们今天运气好,回去一定买个彩票去。”妻同意我的想法,于是就去敲门。刚想扬手,门自动开了,一位老僧人从里面走了出来,看到我们,双手合十道:“阿米陀佛,释主有事?”我说:“我们是南宿州的,想进去烧个早香。”老僧人道:“阿弥陀佛,施主请进

回来的路上,妻说:“今天不错,我们很幸运,看来我们很有佛缘。”我点头表示同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