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冯子豪的头像

冯子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1/10
分享

一个外国人的宿州情怀

近期,读了赛珍珠长篇小说《大地》,感受颇深。《大地》中所描写的背景,有些似曾相识,如小说主人公王龙娶亲的黄家大院,就像在宿州北城墙的里面,王龙住的地方,就像是宿州的西关农村,王龙拜祭的土地庙,好像就在我们村子西头......因而使我产生了了解赛珍珠的冲动,于是就去找资料,拜访接触过赛珍珠的老人,知道了一些赛珍珠的故事。

1892年赛珍珠出生在美国的弗吉尼亚洲,因为父亲在中国传教的原因,幼小的赛珍珠被父母带到中国镇江。她的母亲像中国妇女一样,主持家务,相夫教子,勤劳善良。因此,赛珍珠自幼就同中国孩子一样,接受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同中国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玩耍结下了很深的友谊,除了她长相区别于中国孩子外,其他没什么两样

在中国生活了17年,赛珍珠美国深造,完成学业后,于1917年来到宿州,一住就是5年在宿州,她启秀女校,自任校长,亲自执教。闲暇时,同丈夫农艺家布克一起到宿州农村调查农业生产。调查期间,她结识了一些社会层次各不相同农民朋友穿着华贵的城市妇女,有蓬门荜户的乡下农妇,也看到了流落街头的民间艺人及乞丐,甚至目睹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在宿州学院邵体忠老人那里,我得到了一个关于赛珍珠农村调查的有趣故事:

有一年秋天,赛珍珠布克宿州濉溪口去调查。濉溪口,就是现在的淮北濉溪口子镇,当地人口子,是宿州的三大镇之一,因产口子酒而名闻遐迩,所以当时教会在濉溪口开办了教堂。教堂附近,有一条石板古街,今称“濉溪老街”,街上住着一姓李的财主家有良田数顷城里还有买卖收入颇丰,家境殷实,在当地很有名望

李家三世同堂,婆婆和儿媳都是基督教徒,在做礼拜的机会里,李家婆媳同赛珍珠相识,李家的儿媳对赛珍珠既稀奇又佩服。有一天,李家媳妇大着胆子偷偷赛珍珠到家里玩,她们同坐在红罗帐下。李家媳妇好奇地问赛珍珠:告诉俺吗?你真的当着别人的面,跟你男人讲话吗?”“那有什么不敢呢,很正常啊”赛珍珠......不怕人笑话?“笑话?谁笑话我,在我家里很正常呀“你猜俺跟他几年了?”“能有几年?你这么年轻,房间的东西都是新的。”“过门两年了。这里讲究媳妇在有外人的时候,不能和男人讲话,到公公只能低头走,更不能说话,就连笑都不能露牙”“我从未见过公婆,他们在美国,在大海的那边”“那......父母不知道,你是怎么嫁的人”“自己的,只要男女同意就可以了。”“哎,那.....怎么”“怎么不行?我们那儿都这样。”“还是你那好,这可不管,最头疼的是:平时跟丈夫在一块的时间太短,他白天下地干活,很晚才回来,回来后还得到他父母房间里转一圈。在俺这叫尽孝道,很晚才能到这来……平时我只能同佣人、下人说话,见了长辈也不能先开口……只能等到熬成婆婆…...

她亲眼看到当时宿州农村跳大神驱鬼、祭拜神灵、为孩子叫魂等封建迷信活动,同时也看到了宿州农民的顽强、勤劳、艰辛和善良。

这些调查,使赛珍珠深刻了解到当时中国妇女的现状,知道了封建礼教对中国人的束缚。在她掌握了宿州当时大量的农村素材使她走上了辉煌的创作之路。1931年,赛珍珠以宿州农村题材为背景,创作了长篇小说《大地》,也就有了《大地》中王龙、阿兰及其子孙们的形象。

由于赛珍珠在宿州的影响很大,至今她的故居尚存,颇具规模的有两处:一处在今天的宿州大河南街福音堂院内一处在宿州市立医院院内。福音堂故居,今为天主教堂,为长方形院落,院内有大教堂、小教堂、教学楼、牧师院等,西北角有一六角两层亭子,为近代宗教式典型建筑群。老人们说赛珍珠在这里传教、讲学、居住。宿州市立医院院内的故居,今为赛珍珠纪念馆,西式建筑,两层小洋楼,楼前有苍松掩映,别具风格,像是在诉说着赛珍珠对宿州的情怀

80多年过去了,沧海桑田,赛珍珠描写的原来贫穷落后的宿州小镇,如今已成为经济腾飞,网络密布,文化底蕴深厚的皖北名城,赛珍珠也成为宿州老幼皆知的文化名人,她的故居被列为重点保护单位和旅游开发,成为宿州市的风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