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冯子豪的头像

冯子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1/28
分享

追根求源上龙寺

好多年前,大约是我上中学的时候,就听老人们讲上龙寺的故事,清明节也去那儿扫过墓、植过树,就是没有把老人们讲的故事同现实中的上龙寺结合起来。直到201210月,我在朋友的邀请下,才真正地登上了上龙寺。

 去的时候,天气很好,金秋十月,红叶满山。我们从206国道东拐到了大坝上,才知道原来我经常来的烈士林园就是上龙寺。我在踏破铁鞋的同时,又多了层失望。

我在几只喜鹊的鸣叫中找到了上龙寺遗址,就目前的位置来看,上龙寺坐落在符离镇褚庄村东,北靠丰山,东、南依夹沟的大青山西面是大坝垻下看,是一不规则的近似半圆状池塘现在是枯水季,只有半塘水,依旧是碧波荡漾,野鸭畅游。就塘内水位最高的痕迹来看,夏日水涨时,面积很大的,可以绵延到山坡。塘中间新建一桥,过桥有一羊肠小道,通往一片银杏树丛中,在树丛最密处分出两条小路,一向南去,奔向南边的山峰。峰下有一泉眼,像是近期整修过的。旁一石碑,碑上红字刻“龙泉”。细观泉水,透明清澈,滴滴如珠,品一口,味甘甜。使我想起了当地人的介绍:上龙寺有泉,名龙泉,水质纯净,绿如竹叶,入口甘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自古以来,龙泉不论旱涝,都保持水位,历来宿州官府饮用。据说多少任知府都雇专人汲运泉水,供沏茶饮用。当地富人效法官府,专门雇人取泉水

我也曾见有人从城里来此取水,回去烧水泡茶,想必就是此泉了。 由此我想到了杭州的虎跑泉、无锡的一勺泉,济南的七十二泉等。 我非常感叹,感叹天造物灵,神奇如此。感叹之余,我又想起了另一个故事:当地有一老妇,年逾七十,因得癌症,被医生判了“死刑”。老妇之夫,为了让妻能安度最后时光,便在此搭庵居住,每天饮用泉水。一年后,病已痊愈。说明龙泉水中含有丰富的抗癌物质。

小路向北,穿越松林,过一看山小屋,踏着满地松软的松叶,沿山坡而上,在一片茂密的松林里,有块方正的土地,就是我熟悉的扫过墓的小李庄阻击战烈士林园。据一位老者介绍,这里就是上龙寺遗址。上龙寺已不复存在,只能看出大概的轮廓,方方正正,坐北朝南,面积好像是不太大,能建四五十间房屋足矣;仔细查看,还能见到断碑残垣,雕梁瓦砾,老和尚的莲花缸,依稀能回忆当年的盛状。

看到这些,我的好奇瘾被勾了出来,回家后连忙找些有关书籍,但记载都不详细,只好去查互联网,结果在网上及《宿州志》得知:上龙寺始建于公元前1370年,即洪武三年,距637。当地人朱元璋在南京称帝,起初几年,他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国家逐渐富强起来。但朱元璋秉性多疑,经常做梦有人反叛,因而为了自己的江山,他昼夜难安。一天夜里,他偶得一兆,见老家凤阳府宿州境内,空中现五彩,有天子气,他仿佛看到条火在地下向南游动朱元璋被噩梦惊醒。次日早朝,请刘伯温圆梦。刘伯温说:龙者乃天子也出蛰南游,空中呈五彩,说明宿州地界将有真龙天子出世,大明江山危亦。皇上要早作对策,及早铲除,以绝后患
     朱元璋采纳了刘伯温的计策,钦命刘伯温挑选几个熟谙天文地理、精通阴阳八卦的先生,前往凤阳府宿州巡查。刘伯温一行,昼行夜宿,明察暗访,走遍了凤阳府的山山水水,并未发现龙脉所在当他们来到宿州褚庄丰山脚下时,发现此处山川怪异,风水暗动,隐隐有龙暗卧。刘伯温率领考察队丰山远眺,经过测试勘测之后,发现火龙就在丰山之下。刘伯温回朝交旨,说明勘察结果。朱元璋饬令凤阳知府在褚庄丰山的南面建一寺取名上龙寺,又在丰山阴建一回龙寺,以镇这里的天子气,旨在围困苍龙不得南游。因此,上龙寺就在明朝初年建立了,一直延续到文革前,上龙寺基本完好

这段故事的真假,无人能辨得清,也不想有人把它澄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上龙寺有神秘感,才能让人向往上龙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