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冯子豪的头像

冯子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4/02
分享

英骨堆

宿州市墉桥区汴河镇,有个前屯庄,庄的后边,有一座高大突兀的土堆,当地人称英骨堆,又叫“英故堆”或“英古堆”。土堆周围是一片开阔的平原,土堆呈馒头形,底部直径约40米,高约5.5米。土堆前有一长方形青石碣,看上去曾经打磨过,表面较为光滑,但无文字。土堆上有松柏、刺槐,茂密葱茏。

当地人说这个土堆是清末太平天国将领英王陈玉成之墓。陈玉成祖籍广西藤县,少年从戎,参加太平军,由圣兵到统帅,后封英王。向以知兵闻名,是太平天国的一员悍将,又是太平军晚期的一根擎天柱,在当时的太平军及捻军中享有崇高的威望。1862513日,陈玉成撤出庐州,假道苗练地区北上,在寿县为叛徒苗沛霖诱擒,后在河南被清军杀害。

1862年陈玉成就义河南史料有载,但陈玉成的墓到底在何方,竟无人所知,史料也无记载。前屯庄老人牛绍友说:听他祖上人说,清朝时有位捻子的大官死了,尸体运到这里。来了许多捻子,一人一兜土,一夜之间把捻子的头目埋在这土堆里。后来听说此人就是英王陈玉成,从此后我们庄上的人都叫它英骨堆了。罗庄有位老人叫罗启贤的说:英骨堆附近的那块地,是尤庄刘财主的,他的祖父租种过。那时捻子到处都有,他们庄上就有几个人参加,还跟着攻打宿州城。至于英王是哪里人,怎么死的不清楚,只听说一夜之间来许多捻子,他们都是来参加埋葬英王的。还听说英骨堆很有灵,当地农民谁家里有红白喜忧,都到那里借盘子碗。有一户人家用过后,留下一个酒盅没还,从那以后再烧香也借不来盘子碗了。故事的真假姑且不说,但能证明一个问题,就是英王有可能是埋在这里的。

河南省延津县人民政府,于1958年在英王陈玉成殉难处,建有一八角亭子,亭内竖一块六棱碑,碑上刻有《英王陈玉成传》,传文约900字,但未提及陈玉成葬墓之事。当时参加建亭、碑的当事人贾文喜说:“有文字记载陈玉成殉难于县城内西教场。至于其埋葬何地,参加座谈的一些老人也说不清楚。经同县有关领导研究,在殉难处建亭立碑,以碑代墓,作为纪念处。”由此可见,英王陈玉成的墓不在河南延津,从而说明英王陈玉成死后,尸首被其部下偷运到宿州。本想运往江南,但因长江一带被清军控制,行动不易,便把尸首留在了安徽宿州,葬在宿州市的前屯庄。又因为清军的进逼,战事吃紧,怕留下碑记,坟墓遭清军破坏,因此也没留下任何标志。

一百多年过去了,这里没留下什么遗迹,只有这英骨堆,象征着英王的不屈精神。人们为了纪念英王,在英骨堆上植上许多松柏,在英骨堆的周围拉上围墙,以作保护。但愿它能成为宿州市一大重点保护区,成为宿州市又一旅游景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