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余生之年,因为一张照片,我想起了那年回老家的情景。
那是70年代的某一年,我和母亲从广九火车站出发,坐上了绿皮火车,一路“嘁嚓嘁嚓呜——”缓慢地前行,窗外的风景从密集的屋群逐渐变成田野,一根根的电线杆渐渐消失,我的心情也从兴奋转为忐忑。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这趟旅程会让我记住一辈子。如今广九火车站,只剩下轨道和一节火车头,成了铁路博物馆的一部分。父亲直接从外省的工作单位出发,与我们汇合。途经杭州,再转乘长途汽车,终于回到了老家。那是我仅有的一次回老家,正值我最腼腆的年纪,算是一次寻根之旅吧。虽然那次旅程短暂,但它却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父母几次回家探亲,留下的只有一张全家福。每次看到这张泛黄、褪色、斑驳的照片,总有一种家乡的味道涌上心头,尤其是那两个应该出现在照片里却缺席的人。
一个是我的外婆,一个默默做事、从不吭声的老人。她总是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挽成一个发髻。见到她时,父母让我叫她“e bu”,发音有些费劲,拼音“e”要夹杂齿音鼻音,“bu”则需两唇间摩擦出颤音。每次我叫她时,她总是微微点头,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外婆总是拿出自己制作的蚕豆给我吃,五香味,豆皮上仿佛覆着一层薄薄的霜。几十年后,我在南京路的大商店里买了一包味道相似的蚕豆,那一刻才明白,外婆在70年代就已经做出了这种可以买卖的五香豆。在平凡的日子里,这些小小的零食带来了多少甜蜜与快乐。
外婆每年还会给我们家寄来墨鱼干、虾皮、鳗鱼等海味,还有她自己编织的土布。家里盖的里被全是用外婆寄来的土布做的。她的织布机是一台老旧的木制机器,上面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她坐在织布机前,双脚轻轻踩着踏板,双手熟练地穿梭着梭子,吱吱呀呀的声音像是一首古老的歌谣。她哼的小调是家乡的《采茶曲》,声音轻柔,仿佛在诉说着远方的思念。那布里编织了多少情感,覆盖在我们一家大小的身上。
而另一个让我无法忘怀的人,是我的奶奶。这一生,我与她只有一面之缘,当时并未觉得特别,却在几十年后常常想起她。她的慈祥、她的音容笑貌,仿佛雕像般刻在我的记忆里,永不褪色。见到奶奶时,父母让我叫她“娘娘”,那种温柔亲切的江南语调,让我在陌生的环境中感到一丝温暖。奶奶拄着木拐杖,头戴围套,身穿一件斜襟棉衣,有点像鲁迅先生的长衫。她一边叫着我的名字,一边从怀里掏出一碗冒着热气的炒米饭递给我。虽然我听不懂她的方言,但从她的肢体语言中,我明白她是让我吃。那碗炒米饭里有肉、有鸡蛋,夹着绍酒的香气,色香味瞬间征服了我。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尝到的家乡味,也是我心中永远的“根”。每每想起,那碗炒米饭的香味仿佛还在唇齿间萦绕,久久不散。
奶奶70岁才第一次见到我,她的心情我无从知晓。她从未出过远门,甚至没见过汽车是什么样子。而我,一直生活在大城市,只在老家待了几天,之后的一切便无从知晓。但我记得,母亲每年都会让我写信问候家乡的老人,那两个地址至今仍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听父亲说,5岁时他的爸爸就去世了,不知哪年他的两个哥哥被抓壮丁逃难,当年奶奶生活真苦啊。
在家乡的那几天,我吃过白白的年糕、细如粉丝的切粉,还第一次尝到了新鲜的蛏子。当时在城里冰冷的东西都是配供有额度且要排队买,从邻里听说过以前有游水的鱼卖。家家户户都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饭菜,但他们自己从不与我们同桌。后来我才知道,那些食物是特意为我们准备的。那时物资匮乏,家乡人连吃饱米饭都是一种奢望,他们平时吃的不过是番薯干拌米做饭,稀里呼噜地吞下,没有一丝青菜,更没有肉。
即便如此,家乡的一切在我眼中依然充满了新奇。我仔细打量了家乡的房子,大多是木结构的,房子散发着淡淡的木头香气,窗户上糊着的纸在风中轻轻颤动,透进斑驳的光影,窗户几乎占了一面墙。作为城里人,我最不习惯的是家里的马桶,还有在牛住的套间里洗脸,总担心那长角的牛会突然站起来。太多近距离的陌生感让我感到不适。喝水叫“吃茶”,吃饭叫“qyongwere”,这些方言我至今难以准确描述,只能用拼音和英语勉强拼凑。
路过池塘时,水浅而清,却不见鱼影,连小动物也似乎躲了起来。偶尔有一条大黄狗溜达过去,比城里见到的狗大得多。沟里的水似乎除了泥土什么都没有,那种孤独与枯燥让我感到时间仿佛停滞了。然而,这趟旅程虽然短暂,却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尤其是奶奶的那碗炒鸡蛋肉饭,让我寻味了一生。那些食材到底是从哪里弄来的?我至今不得而知。
“娘娘”,您掏出的那碗炒米饭,就像掏出了一颗慈爱的心。那香味永远萦绕在我的记忆里,伴随着您的容颜,扎根在我心中的那片沃土。如今,这些记忆都被封存在那张陈旧的全家福里。照片的边角有些破损,但它依然被母亲小心翼翼地保存在相册里。照片中一众亲人,背景是家乡的老屋,木结构的房子,糊着纸的窗户。照片里没有外婆,也没有奶奶,但每次看到它,我都能闻到五香蚕豆的味道,感受到那碗炒米饭的温暖。
其实我也没在照片里,那是弟妹与母亲同家乡亲人的合照。虽然我不在其中,但照片里的一切依然让我感到亲切。它承载了无价的亲情与温暖,不仅是过去的记忆,更是我心中永远的根,就如一束光亮耀着今后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