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邱平祥的头像

邱平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1/06
分享

登高述怀

甲辰重阳节到来之际,与好友相约登高,在南禅寺偶遇同姓修行者法号“释吾”的,相言甚欢,遂携手一同登山。

南山自古为西宁南城门户,海拔2419米,山顶一侧有伊斯兰教的“拱北”——伊斯兰教的先贤陵墓,北麓有西宁南禅寺以及从园树庄搬迁到这里的法幢寺。相传南凉时,有凤凰飞临,故又称凤凰山,筑有凤凰亭,亦称凤凰台。凤凰亭因张思宪《凤台留云》诗名而成为西宁八景之一,素为布衣市民登高乞愿、文人墨客述怀雅集之地。

夕阳正炽。万丈霞光烧红了半个天空,新晋西宁夜景网红打卡地、人气指数最高的“浦宁之珠”观光电视塔在红色晚霞的映衬下如同云端地标,衬托着西北最高的园树互通立交桥更加壮观、气势恢宏。

行至观景台,晚霞微弱,天空像覆盖了一层滤镜。登高远眺,翠岚群山,三川烟云,逐渐显露本色。南山上的青海云杉、祁连圆柏、油松、青杨、榆树林等森林景观渐次呈现,郁郁葱葱的绿色海洋中,亭、廊、桥、墙、楼、阁、水景、置石、游步道等相互掩映,流光溢彩。曲曲折折的廊道回栏里,游人如织,摩肩接踵,尽情享受回归大自然的无穷乐趣。

月亮也在东方升起,如同一片透明的风马,与西下的夕阳遥相呼应,好像时空交接一样。浦宁之珠电视塔的灯光开始亮起,塔身的彩灯闪耀变幻,飘飘忽忽好像要离开西山拔地而起,恍恍惚惚好像要乘风凌空进入太空。

释吾见此,突然游兴大发,兴奋异常,一边指点着西山景致、招呼我前行,一边迎着晚霞吟诵起曹操的《气出唱》:“驾六龙,乘云而行。行四海外,东到泰山。仙人玉女,下来翱游……”

我被他的热情感染,也开始转换角色,忍不住用不多的课本知识来迎合道:“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想不到先生满腹诗文、深藏不露,学识高不可测,不愧为修行之人啊!……”

释吾吐了口气,恢复了平静,淡淡道:“拾人牙慧、附庸风雅而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老祖宗们把所有的妙词佳句都用尽了,连李白都有词穷的时候,我也只能因循守例、穷搜佳句,对照眼前的风景罢了,又怎么敢称学识呢。”

我侧身赶到他前面,扬手笑道:“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而不绝者,为其源远流长也。老祖宗留下的遗产固然伟大,但曲高并非和寡,我辈身处百年变局之中,也该发出自己的声音,留下我们这个时代的诗篇,续写民族文脉啊!”

“时代的诗篇?”释吾手扶栏杆,满眼是流动的云霞,"'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这是我们时代的诗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我们时代的诗篇,但此等诗人千年难得其一,我辈何敢评说?自甲骨竹简起,不论是刀刻春秋,还是线装列国;不论是唐诗宋词,还是明清文学,多少文坛泰斗、诗仙诗魂,如九天星斗,不计其数,随便查到一位,都是我们一生都无法企及的高度,望其项背已经是不可能,又怎么奢望有自己的诗篇忝列诗人门墙呢?说到青海,这里西通雪域高原,东控河西走廊,山河接壤,连绵不绝,安疆定藏,锁钥咽喉,正是英雄用武之地。那西出阳关、马踏匈奴的,不正是青春飞扬的霍去病吗?那寒夜带刀、威震敌胆的,不正是横行青海的哥舒翰吗?那纵横千里、所向披靡的,不正是赫赫武功的卫国公吗?李白杜甫都曾为他们作诗立传、传播美名,可是他们现在都在哪里呢?正如《凤台留云》诗云:“凤台何日凤来游,凤自高飞云自留。羌笛一声吹不落,纤纤新月挂山头。’凤凰飞走了,羌笛消失了,流云吹散了,留也留不住,只有那一弯新月静静观看着凤凰台上的白云苍狗、千年沧桑。你我只是历史长河中的尘埃,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正所谓‘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想要和诗仙携手遨游天地,博取虚名而竹帛留名,甚至想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只得吟咏前人诗句,寄托自己的志向罢了。”

我收住脚步,努力想把自己的思路表达清楚:“释吾先生思路清奇,但我也有一点愚拙的浅见。‘凤台留云’是遗产,留下的是文化的火种;‘河湟引凤’是期待,延续的是华夏的文脉。在我看来,千秋历史不过是一块大号的帷幕而已,万年江山也只是一方舞台,真正主导历史剧情的,正是绵延不绝的华夏文明。巴颜喀拉山的每一滴雪水,从融化那一刻起,做梦也不会想到能够见证伟大文明的波澜壮阔史。每一滴水都有它的来历,自然也有它的来意。五千年兴亡更替,多少文坛巨擘轮番登场,多少人曾仰望星空,求解个人的命运,国家的前途,或者是宇宙的奥妙,留下他们的思考。我们或许只是一粒吹拂千年的烟尘,幸运的是,历史的接力棒却将每一粒尘埃,联结成为一个接一个的依靠,我们才得以自由地穿梭于百代文宗之间,不管是兽皮宣纸,青灯黄卷,都任由我选;铿锵龙鳞,清洁玉冰,都任由我挑;长风浩歌,浅吟低唱,都随我兴趣,随心阅读,任意评论,这是何等的福报!今天,我们是昨天历史的读者,也是未来历史的作者。向前看,我们是在品读先人的诗篇,可是往后看,后人不也会像我们一样评判我们的作为吗?我们的能量虽小,但无数你我汇集起来,也能发出思想的光芒,照亮时空,留下我们在这个时代的印记。位卑未敢忘国忧,古代先贤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只有追寻初心,朝着自己的历史责任一步一步前行,方可有所修为啊!”

释吾抚掌大笑,说修行几年,险些忘记了还有自己应有的责任,并说寺院要举行煨桑放风马仪式,邀我同行。此时,山顶人群愈盛,衣冠云集,骈肩累踵。同行好友均已返程,而余独不归,随释吾挽手而去,兴尽而返。

10月9日(甲辰九月初七)草拟于西川

10月10日(甲辰九月初八)修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