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到了元宵节。年,就这样过了。
除夕前下雪了,下的比往常厚实,下的比往常雪白,仿佛在为新的一年做着十足的准备。我喜欢下雪,更喜欢下雪的春节,总觉得银装素裹才是过年,白雪皑皑才有年味儿,而且印象中最热闹的要数年前准备年货、除夕晚上守岁和元宵节看花灯了。
每到腊月,年货市场便是最热闹的地方,特别是腊八节以后。挑糖果、选瓜子、买蔬菜……有时候提到手里的年货都能被这份独有的热闹给挤破,尽管如此,但激动的心还是会跟着忙碌的父亲一样也不会落下。当然,这个时候除了和父亲选购一些吃喝方面的年货,我还最喜欢和父亲一起挑选对联,而且每看到一副对联,他都会让我读出来,尽管那时候还不懂得每一联具体的意思,但最起码明白每个字的寓意都是美好的,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对联,渐渐地也明白了,贴对联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寄托,更是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美好的祝福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转眼又到了挤热闹的时候。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市场服务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尽管年货市场还是最热闹的地方,但方便的生活圈早已经减少了人们手中的大包小包,尽管购物方便着我们每一个人,但我们还是依旧会挤到这热闹的场景当中,只是曾经的父亲和我换成了如今的我和孩子。在摩肩接踵的市场里,我们没有买过多的物品,倒是在又长又红的对联摊点上驻足了很长的时间,就连兴高采烈地她跟到最后也撅起了小嘴,像极了小时候我跟着父亲的样子,但最终她还是在冰糖葫芦的诱惑下又高兴了起来。她问我什么是对联,为什么要贴对联,而我也只是微笑着给她说了一些大概的意思。
除夕当天是过年最红火的一天了。母亲在厨房里不停地忙碌着,一缕缕美食的味道飘满了整个屋子,父亲和往常一样,扫完院子就拿着草料去喂羊了,总是一刻也闲不下来。这一天,贴对联绝对是不能少的一个程序,以前是父亲和我,现在依旧如此,只不过又多了一个闹腾的小孙子。关于贴对联,我认为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既要把控粘贴时的时空秩序,又要注意粘贴时的上下顺序,这样才能延续驱邪纳吉的古老传统,才能致意中华文明的诗意与智慧。记得有一年,除夕那天风雪交加,村里有人贴对联的时候竟然把上下联弄反了,更严重的是把下联的字也贴倒了,那个正月贴错对联的事便成了村里的笑话,父亲一边讲着村子里发生的事情,一边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们面对着门的时候,右手边是上联,左手边是下联,我不停地点着头,孩子却在一旁肆无忌惮地跑来跑去,但在贴好对联的那一刻,我看见父亲黑黝黝的脸庞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守岁同春晚一起开始,春晚开始的时候也是吃年夜饭的时候。小时候,我们没有年夜饭这样的说法,高兴地就是母亲准备好的一桌子的饺子、炒菜、卤肉等美味佳肴,但在动筷子前还有一个架火盆的习俗。那时候,奶奶还在,每年这个时候她都会早早地把火盆准备好,然后在火盆旁边放好松枝柏叶,奶奶说火烧的越旺越好,越旺才能燎去灾病,越旺来年才会越好。《四时纂要》中记载:“除夜积柴于庭,燎火避灾。”这和奶奶的说法完全一致,还有一种说法是祭祀祖先和神灵,“除夕人家祀先及百神,架松柴齐屋,举火焚之,谓之籸盆。烟焰烛天,烂若霞布。”如今,奶奶已经去世好多年了,而我们也从土平房里搬进了钢筋混凝土的楼房,燎火避灾这个习俗也就渐渐黯然失色,取而代之的是燃放烟花、鞭炮之类的。
春晚开始的时候,年夜饭也已全部上桌,在春晚文化大餐的陪同下,年夜饭也愈加有味。这个晚上,火盆不会熄火,灯笼会一直亮着,我们也几乎不会睡觉,直到春晚响起《难忘今宵》,直到农历新年的到来。从父辈到我们,从我们到孩子,这个氛围已是愈加浓厚,而且孩子们对于春晚的期盼度也已经远远地超过了我们。每逢过年时,长辈们总爱说孩子们又长高了,这些说过的话现在又到了我们嘴里,而美好的祝愿始终如一。
今年是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中国年,家乡甘州的非遗中国年也是显得格外热闹,格外红火,格外喜庆。老话说不出正月都是年,年的味道就是如此,特别是元宵节这天更是将年的味道推向了最高潮。猜灯谜,闹秧歌,打铁花,花灯DIY活动……一个个热闹的节目全然将寒冷的天气阻拦在了千里之外。
说起元宵节的活动,丝绸之路·甘州不夜城绝对算得上“风景这边独好”。不夜城位于甘州区甘州府城内,堪比西安大唐不夜城之盛景,里面有汉服展示、霍去病领兵巡街、冰雕、彩灯、全息投影、焰火、非遗项目展演等,以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游客们打造了全沉浸式的崭新体验。走进城内,一路张灯结彩,仿佛为游客们铺设了一条红红火火的道路,人山人海的路上无法镇压路旁美味的飘香,一座座晶莹剔透、流光溢彩的冰雕宛若降落人间的精灵,仿佛时光停滞,又与岁月言欢。
城内还有各种节目表演也是吸引着慕名而来的游客。这当中我最喜欢非遗项目打铁花,孩子也为之很感兴趣。铁树银花落,万点星辰开。或许,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是一场绚丽多彩的美景画面,但在现场打铁花绝对算得上是一场极为震撼的视觉盛宴,铁花四溅如满天繁星,点点繁星昭示着国泰民安、五谷丰登,让每一位游客都叹为观止。当然,这其中还有丝绸路上悠悠的驼铃声,当驼铃绕过城楼,当人群两边散开,历史的印记瞬间便会呈现在人们眼前,是张骞出使西域,是霍去病率骑兵出击,更是西域各国同甘州货物往来的交易,一幅幅画面,一个个场景,更为甘州这座古城氤氲了浓厚的历史和文化。
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可今年元宵节晚上的月亮却是又圆又亮。走在回家的路上,孩子问我月亮为什么这么亮,我看了看她笑着说这正月十五过了年就算是过完了……但我知道,明亮的月光照亮了甘州大地,也照亮了整个神州大地,更照亮了我们每个人在新一年拼搏奋斗的道路。
年,就这样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