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巅的皑皑白雪在晨曦中泛起银光,如同镶嵌在天际的玉带,在黑河峡谷的冰川缝隙间蜿蜒而下,把诗意甘州织就成了一张纵横交错的水网,雕琢成了丝绸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弱水甘泉与人们在此交融,像一把古老的琴弦,弹奏着洗涤心灵的长歌。
一
闸门启处,银练分波。初到水管站时,我一直跟在一位老站长的身后学习水位的变化和闸门调水的高度,他耐心地教我如何根据渠坡水尺计算分水的比例,也语重心长地指着闸底处交错的激流给我说:“我们分的不是水,我们分的是自己的良心,我们分的更是万亩良田的命脉。”渐渐地,我开始掌握了分水的流程,也开始独自一个人感受这种意境,手电筒的微光与寂静的夜晚交织于水闸,水流声穿透整个夜色,那一刻我像一位空降的音乐指挥家,在万人空巷的现场指挥着一场华丽的水弦交响乐。
分水闸旁,白杨挺拔。一排高大挺直的白杨树像一个个勇猛的士兵一样,静静地站在渠坡边上,护送着湍流直到远方。每一棵白杨树看起来都很古老的样子,不知道栽种于什么时候,站长也是摇头告知,还说反正这些树挺有意思的。后来,我在分水的时候遇到了村社里一位老农,他说这些白杨树在公社大队成立的时候就有了,那时候大家觉得白杨树枝繁叶茂,高大笔直,栽到渠坡边上能够遮挡太阳的酷晒和阻碍雨雪的冷酷,往深里说就是希望能够警醒在这里分水的人能够公平公正,让他们为民服务的初心像白杨一样笔直,像水流一样干净。听完老人的解释,我默默地看了看他,又静静地凝望着水渠里哗啦啦的流水。
水花在水渠里一路欢歌一路舞,怀揣着滋养大地的初心,任凭风水雨打,胜似闲庭信步,哪怕是在经过线路上游段的混凝土渠道,还是流经田间地头的草沟土渠,它们都像是一把出鞘的利刃剑,无情地撞击着渠坡上的鹅卵石,也绝对的碾压着阻挡水流的浑浊物,那一道道印迹像极了《竹石图》里的劲竹在渠坡堤岸投下的清影,将郑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化作汩汩甘泉,在田野里,在天地间,歌唱出了美好的民生温度。
等到甘泉流到农田进水口的时候,水花在水口处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难以想象,这个巨大的漩涡又曾吞噬过多少“漏闸水”的悲歌,一个个典型的案例已化作水利人廉政教育的警示和钟摆。倘若让每滴穿越闸门的水珠都饱含包拯“清心为治本”的叮咛,倘若让苏轼的“功废于贪,行成于廉”回荡在岁月的山谷间,那一个个形成的漩涡必然会扩散成清流,流进庄稼的心脏,成为“水清自活源,民心自廉洁”的永恒密码。
二
后来,我被调到水管处工作。单位走廊墙壁上的宣纸泛着旧时光的微黄,一个形象而又艺术的“廉”字悬挂在上面,每一次从那里经过,那幅字画都会让人感到庄严而肃穆。“乌纱帽”下面画着浓黑的眉毛,八字胡显得炯炯有神,宛如一位清正廉明的官员,正在高堂明镜下为百姓的诉状明辨是非。忽有惊堂木声裂空而来,我踉跄地跌入眼前宣纸褶皱的时空里,赤色蟒袍翻卷如血浪,驸马冠上金丝蟠龙在颤抖,一个字正腔圆、铿锵有力的声音一下子把我拉进了他的审判现场,清晰的思路,坚定的眼神,未曾有的疾言怒色,让此时的驸马爷也失去了往日的嚣张和狂妄,面对龙头铡的伺候,原本的淡定和自信也在瞬间变成了无奈和绝望。“铡!”一声令下,任凭喊破喉咙,只见一片清朗乾坤。
脚步声在走廊里响起又消散,却是朱砂印泥点染的足迹。而此时,眼前的这个字却开始逐渐地变得清晰了起来,不,这不是字,这是一幅清正廉明的画卷,每一笔都是那么的苍劲有力,每一画都是那么的形象生动,或许每个人在看到它的时候,心中都会产生一种敬畏,感受到一种正能量。待到回神时,画卷已化作墙上的荷塘,荷塘里纯白的底色显得十分清凉,一朵半开的粉荷在墨浪间摇曳,忽而是铡刀落定后百姓的欢呼,忽而化作同僚们晨起沏茶时氤氲的水雾。刹那间,一位美丽文静的女子在平静的湖面上展示着自己婀娜多姿的舞蹈,画底卷起的浪花如同快乐的音符,默默地为女子打着伴奏,我发现自己的倒影早已倒映在了这幅画中。
只见那欢快的曲子又从荷塘中跳了出来,一曲向我迎面而来,一曲蹦蹦跳跳地向走廊走去。向我飘来的曲子叫醒了仍在沉思当中的我,而走向走廊的那一曲,却是指引了许多人前进的方向。左清正,右廉明,像窗花一样的红色脚印铿锵有力地行走在大厅的走廊中,这时候,我才发现,我的双脚正好踩到了左脚形状的窗花上面,我赶忙挪开了双脚,生怕踩坏了那两个字。然而,红色的脚步一直走向了远方,每一步都是那样的有力,每一步都是那样的正直。
每当回想起那段美好的时光,总觉得那个走廊深处又传来了玉佩叮咚,那串窗花脚印已延伸到了单位工作的每个角落,在办公室的转角处显眼醒目,在渠道的水流中格外鲜亮,在工程的建设中分外庄重……
三
碧水悠悠,如岁月的丝线,恰似廉洁的品质,在水脉的长河中静静传承。《六事廉为本赋》中讲述“功废于贪,行成于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学家苏轼,一心一意为民办事,特别是疏浚西湖时的清廉作为极大地保障了民众的生产和生活,百姓的称赞声如洪钟大吕,在潺潺的流水中久久回荡;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论语·泰伯第八》中记载:“禹卑宫室尽力乎沟恤。”足以看出大禹的清廉品德和为民情怀,就如灿烂的星辰铺满了江河湖海;“浩气李冰”勤廉文化教育基地位于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景区内,景区内“深淘滩、低作堰”“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箴言格外醒目,他用独有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修筑了伟大的都江堰,让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泽惠万民。正是这些治水能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出了水利与廉洁自古相生的曲谱,让纵深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欢歌萦绕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传承是一种力量,廉洁是一种美德。甘泉的悠歌总是惊人的相似,从古代治水能臣到现代治水名人,从廉洁水利故事到我们现实生活,一个个鲜活例子数不胜数,而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位榜样,他被我们亲切地称为祁连深处的守坝人——巨万栋,三十多年如一日,他无怨无悔地将青春献给了水利。在一次督查检查中,我和他交谈甚欢,也正是在这次谈话中让我对这位守坝人有了全新的认识,黝黑的皮肤,皲裂的双手,发白的衣服,完全看不出他能在暴雨天气中坚守大坝两个昼夜,更难以想象他能在秋冬时节,独自穿着雨衣钻进二百五十万方蓄水池中排除险情,但他总说一心一意为老百姓服务就是他最大的职责。
后因工作原因,我被调整到局机关工作,在电梯里我看到“风正一帆悬,清廉得民心”的古训与“莫以廉小而不为,莫以贪小而为之”的今戒相辅相成,就如两股清流时刻浸润着往来者的精神世界。近年来,全区水务深入落实“阳光水权”制度,将每方水权分配明细和水资源调配全流程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让基层“微权力”犹如盛开的花朵在阳光下灿烂盛开,又如一条崭新的小船在清流中涤荡。
四
清流自祁连冰川而下,奔涌甘州而未改其志,“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讲述的至高的品性就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这恰如新时代水利精神“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以柔韧之姿托举起山河命脉,以清正之魂滋养着人间正气。
站在黑河大桥向下游远眺,那祁连山清泉撞击鹅卵石的声音响彻心底,这声音凝结着从屈原“哀民生之多艰”到新时代“绿水青山”的千年攀登,这声音凝结着一代又一代水利人的汗水和智慧。当大桥上汽笛声奔驰而过,那温暖的声音仿佛越来越近,也越来越清晰,“这么晚了,大家辛苦了!”又一次站在凌晨三点的大坝上,我看见质检员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提着环刀袋向我们缓缓走来,清脆的声音揉碎了夜晚的清冷,脚下的大坝犹如温暖的港湾,环刀实验的数据见证着坝身的成长,夜以继日的水利人用新时代的水利精神,筑就出了守护千家万户的安全堤坝,筑就出了守护洪水泛滥的防汛堤坝,更筑就出了节水用水的绿色堤坝,水利人的清廉与担当正如弱水与堤坝弹奏的长歌,在历史的长河中浩浩荡荡。
暮色中的黑河水仍在低语,从草滩庄大坝奔腾而下的弱水焕发着新时代水利精神的新韵,混凝土渠道与智慧水务建设碰撞出别样的火花,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与祁连山甘泉在鹅卵石溅出的涟漪中相遇。诗意甘州,这座被黑河滋养的城市,在严格落实“十六字”治水方针和“四水四定”原则的道路上,正在用建设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新标杆的新成效诠释着古老水利的智慧和寓意,那河床中的每一股清流都流淌着水利人清澈的初心,那滴灌中的每一滴甘泉都在大地上谱写着五谷丰登的绚丽华章。
水脉如弦,弹奏出的不仅是诗意甘州从古至今的富饶长歌,弹奏出的更是中华文明对清廉品格的永恒守望。行走在回家的路上,老站长语重心长的话语又一次浮现在了我的耳旁:“水是重大的民生关切,唯有心如明镜止水,我们才能灌溉出一个又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