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曲文昌的头像

曲文昌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7/07
分享

永远的家庭成员

 

石永年把女朋友领回离县城三十里地的乡下家中,乐坏了已经年迈的父母。    农村孩子读书变成了城里人,还进了县府大院,又娶回一个漂亮的媳妇,真是祖上有德。

父母养了一只小狗儿。小狗儿对新来的两个城里人,显得一点儿也不陌生,不是闻闻这个手背,就是扯扯那个裤脚儿。

永年女朋友很高兴,自己还没正式过门,二老对她就这样亲,连可爱的小狗也这么欢迎她。永年妈妈说,这小狗对别人可不这样,乡里的大干部来了,不进门它就叫,进了门以后,它还要吼好一阵子!

永年说,狗这种动物有极强的嗅觉,它会辨别气味,对同一血统或同一家人,因为血脉相同或气味相通,纵然来自天涯海角,从没谋面,它也能辨别出内外亲疏……

两年以后,永年夫妻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舒雅。每次回乡下,女儿都舍不得走,那只已经长大了的黄狗(叫大黄)成了舒雅的坐骑,舒雅也成了大黄的朋友,孩子和狗天真烂漫,玩儿起来没个够。

舒雅有些离不开这个玩伴了。

干脆,永年夫妻决定把女儿留在乡下爷爷奶奶这里。

大黄很惜亲,永年夫妻回城里时,它一直跟在后面,依依送别。

一直送到两里多地的公路上,见永年夫妻上了公汽,它才跑回去。

也真是个劲儿——人走时大黄去送,可人来时,它怎么能预先知道接人回家呢?

差不多每次都是这样:永年夫妻回乡下了公汽儿没走几步,就看见家的方向,像一只飞龙一样的大黄正往这边跑,顷刻间就到了永年夫妻的跟前,嗅着人的手背,摇着尾巴,欢欢喜喜地把人接回家中。

端午节快到了,每到这个时节都是母鸡孵小鸡的时候,十家之中有四五家都会有母鸡变为老抱子抱窝孵小鸡。

可这一年怪,全屯子也就三五家孵上了小鸡。但舒雅奶奶的一只老母鸡很添乎人,刚过了节就趴下了。

这窝小鸡快出全时,西院邻居来借老抱子了(只要母鸡当时没醒窝,就可以继续孵蛋)。

农村有个俗规,借老抱子是天经地义的要求,如果不借,不仅破了规,也掰了脸。

母鸡走了,奶奶家的小鸡就没了妈妈。

也真叫人喜兴,就在这时,大黄狗来到了小鸡群里,慢慢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不停地用爪子轻轻往身下扒拉小鸡仔儿,不一会,二十几只鸡仔儿就全钻进了它的长毛里。白天大黄带着小鸡们去草地里觅虫,晚上就搂着小鸡们睡在软草上,真的成了绝对合格的鸡妈妈。

这可乐坏了奶奶和孙女舒雅,舒雅常把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送到大黄嘴边儿。

永年父母每年都养一头年猪,自从有了儿媳妇和孙女儿后,老人就更上心养好这头猪了,不仅是为了过上一个香香的年,也是为全年都有荤香,儿媳妇最爱吃婆婆的腊肉炖豆角了。

夏天,猪都放出圈散养,早晚各喂一次就行了。可这天,一直到太阳落山时,小花猪还没回来,爷爷奶奶叫孙女儿看家,出门就去找,一边走一边召唤,全屯子走了两圈儿,也没有找到。天已经彻底黑了,老两口子只好回家,一边走还在一边召唤着。

快到家了,猪没有叫回,大黄却突然出现在老两口子面前,用嘴扯着奶奶的裤脚就往反方向拽,一边拽一边哼哼地叫着,奶奶说:“有门儿,大黄可能把猪找到了……” 于是爷爷奶奶就跟上它,一直往西跑 。

 原来小花猪是被西屯的一家猪群裹去了。大黄把爷爷奶奶带到那家猪圈前停下来,就叫个没完。这家主人出来急忙解释说,这头小花猪是他们家的猪群裹来的,你们快带回去吧!

大黄一下子成了功臣,不仅舒雅为它高兴,爷爷奶奶也更加喜欢它了,喂它的吃食也上了档次,还专门儿为它盖了一个更宽敞的窝儿。

舒雅在爷爷奶奶家久了,与邻居的孩子们都熟了,经常在一起玩儿。农村地方宽敞,孩子们玩儿的游戏也多。

一天,舒雅跟三个小姐妹去村中的大水泡岸边捉蚂蚱,一不小心仰面栽到了大水泡子里。平时这水泡子并不深,汛期前,有村民脱坯挖土留下了深坑,舒雅正巧栽到坯坑里。

岸上三个小姐妹儿都吓哭了,一个大一点儿的,突然想该去舒雅奶奶家报信儿,就跑了,剩下的两个小姐妹就拼命地喊:“救人哪,快来救人哪!”

就在这时,从远处飞也似的蹿上来一条狗,正是大黄!大黄从离水面还有5米远的地方,就箭一样的扎到水里,叼起舒雅就往岸上拖。

这个一向淘气的舒雅还真不一般,在水里喝了两口水,上岸就使劲儿地咳了出来,抱着大黄湿漉漉的脖子就哭了起来,边哭边喊着说:“大黄啊!大黄啊!……” 喊声里充满了感激和痛惜。

爷爷奶奶跑来了,吓坏了的两个老人及随着跑来的邻居们,都舒了一口气,都说:得回大黄啦!多亏大黄啦!

一晃舒雅7岁了,到了读书的年龄,必须回城里上学,临走时,她又哭又闹,强烈要求,终于争取大人们同意,把大黄一同带回城里。

城里的小学校在家的南面,大约有六七百米远。从舒雅第一天上学起,大黄就天天把舒雅送到校门口,舒雅进校后,它找个沒人的地方趴下,午间放学把舒雅接回来。下午上学照样,大黄也等着,一直等到把舒雅回家。奶奶说,有了大黄,对舒雅我就放心了。

就这样,五年里,大黄接舒雅上下学没有间断过。好在这里是小城市,没人追究学校门前有只狗总趴着……

不久,永年分得了住房,就把乡下父母接到城里来,使老人孩子和有重要家庭地位的大黄团聚了。

不幸来了。这年城里突然号召打狗,有关部门儿还成立了打狗队,那些以民警为主的小伙子们,见到狗就围追堵截,或者棒击或者枪杀。一时间狗的“白色恐怖” 弥漫着小城。没办法,永年只好把大黄送回乡下一个堂姐夫家。

过了些日子,堂姐夫挎个布包儿来了,一进屋就急着对永年父母说:“叔婶,我实在没办法,这个狗送到我那儿后,天天使人不得安生,一宿一宿地叫个不停。我寻思,送回城里左右也是个死,我就把他勒了。”

说着打开布包儿,拿出狗皮:“这皮子我已经熟好了,又柔又软,就给二老铺床吧!”

姐夫说城里有事儿还要办,饭也没吃就走了。

爷爷奶奶把狗皮藏了起来,好长时间没有告诉孙女。

舒雅上高中那年,爷爷奶奶相继走了,葬在乡下的老坟里。

舒雅考上大学临走时,去爷爷奶奶的坟前祭扫。她把大黄的皮也带来了,亲手埋在爷爷奶奶的坟根下,两行泪不停的流着:“爷爷奶奶,我把大黄给你们带来了!” 又说:

“大黄啊,你好好陪爷爷奶奶……如果有来世,你还来咱们家呀!”

  2020年7月5日于北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