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管与吹手
上月某日,应邀与高中老师的几位同学相聚延安,酒兴之余,一位老师讲述的一则有关“总管与吹手”的小故事,自感有趣,亦有深意,遂以“我”记之。
小时候,父亲是我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当然,父亲也没有多少文化,但他似乎又熟知做人的许多道理。他常说,到啥时候都要看起平常人、普通人,因为平常人、普通人中也有不少能行人、了不起的人,只是他们眼前的生活由不了自己。
父亲认真地给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
过去农村遇到红白喜事,有钱的主家总要想方设法地从方圆几公里周边村子或公社请个有头有脸、能说会道之人来把持事务,过个体体面面、圆圆满满之事,主家认为才算把事过好了,才会更加有面子。请来的把事之人即为“总管”,事无巨细,总管必亲力亲为,说了算。
这天,村子里一大户人家娶媳妇,远亲近邻及村人齐聚一堂,好不热闹。主家花钱请来的一班唢呐吹手围在院子搭就的喜棚前准备大展身手,好好凑兴。
陕北唢呐是陕北老百姓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传统民俗艺术形式,无论城镇乡下,凡遇婚丧嫁娶、开张庆典、乔迁新居、闹秧歌、合龙口、闹满月、过周年、办庙会及各种庆祝活动都需要雇请一、两班吹手来吹奏助兴。唢呐曲牌也是很有讲究的,红事白事都有专门的套曲,红事以大摆队(亦称得胜令)为主旋律,白事以孤苦伶仃为主旋律。旧时的吹手多是一些贫寒家庭孩子谋生的一门技艺。
只见主家宾朋满座,宴席即将开场。就在这时,一好心人提示总管,应安排厨房先给吹手这一桌人上饭菜,否则,一旦开席,吹手们就不能随便停下,很是辛苦。按老理,这位身经百战的总管会提前安排好这档子事。谁料,这位总管非但不听“建议”,还鄙夷地飙出一句:“烂戏子!别管!”然后按照自己的“既定程序”主持开宴大事。
只见一盘盘凉菜在总管的指挥下齐整整地摆上桌,男宾客们已有人迫不及待开酒、斟酒,跃跃欲试,准备开怀畅饮;女人、娃娃们则吃着喜糖、嗑着瓜子静待吹手起奏欢快的乐曲开宴。
“奏乐!”总管仰起头,扯着嗓子大吼一声。
吹手默不做声。
“奏乐!”总管再一次仰起头,扯着嗓子大吼一声。
吹手纹丝不动。
“奏乐!”总管又一次仰起头,扯着嗓子大吼一声。
吹手置若罔闻。
顿时,席间宾客们一片安静,面面相觑,不知何故,然后静观总管下一个程序。
“敢不听老子指挥!”总管倍感颜面尽失,箭步跨到吹手们跟前理论。吹手们以没吃饭没劲吹为理由依然拒绝执行总管的“指挥”。
总管气急败坏:“你们充其量都不如一群戏子!还想前头吃饭!没门!”
只见吹手中一人站起来,看样子也不是个怂货,上前一步,指着总管的鼻子:“吹手怎么了?吹手也是人,老子靠本事吃饭!”此人更加怒不可遏,窝了一肚子的火如洪水滔天:“吹手怎么了?总比你们那些老先人乱伦强!”
总管万万没有想到,有人胆敢当众揭穿他们老先人的丑事,愈发感到无地自容,在众人的哄笑中与吹手打成一片,乱作一团,主家的喜事不欢而散。
从此,总管闭门谢客,再不出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