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曲树强的头像

曲树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03
分享

村庄守望者

寂静的夜,雪在簌簌地飘落,雪花落地的声音极其微弱,但我却听得十分清晰。虽然我很苍老,但我认为自己耳聪目明,我甚至能听到雪花落地时那愉悦的声响,那是一种扑向大地怀抱而发出的动听而幸福的吟唱。

在这样雪花飘舞的夜晚,大地上的一切都如同白昼一样,雪将世间的万物笼罩在一片素净之中,村庄里的几扇窗户透出点点灯光,让这个冬天的夜晚多了几分温馨的烟火气,像一个童话般的世界。我极目远眺,可以看到远处有几只野兔正在茫茫雪野上独自觅食,我知道,雪夜对于它们而言,是一个十分美好的时刻。

对了,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我还没有告诉你们,我其实是一棵树,确切地说,是一棵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槐树。你要问我到底有多少岁了,我也不知道我有多少岁了,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存活了多少年。人类历代史志中也未见有关我树龄的记载,仅有现存在我身边不远的一方字迹模糊不清的碑石,上面刻有:“孤槐镇鲁东,岁月记不清,只知胸中窟,春秋组麑触。”这样几句话。

我知道组麑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力士,晋灵公无道,竟于公元前607年派其暗杀贤臣赵盾,他心中不忍,又不得违抗王命,退而触槐而亡。但是,我所处的这方土地,周代为莱国,齐灭莱后曾是齐国属地,齐异于晋。我也知道我胸中窟窿亦非晋国力士所撞。碑志引“组麑触槐”之典故,其实无非是暗喻我的年代久远而已。

人们啊,为了研究我的树龄也真是煞费苦心啊,耍了一点点小聪明。

其实,时间有什么意义呢?时间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概念而已。一棵树的年龄,相对于浩瀚的历史来说,无论多长,都是时间长河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而已,就像瞬间与永恒,都是相对而言。

我依稀记得我还是一棵小树苗的时候,这个地方还没有村庄,只是一片茫茫的原野,我的身边经常有各种各样的鸟儿在欢快的歌唱着,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在我的身边跑来跑去玩耍,我们彼此都成为很好的朋友,共同度过了一段十分美好的时光。特别是美妙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春天特有的青生气息,还有远处飘来的各种各样浓郁的花香。繁星闪烁的夜空下,鸟儿在我的枝头与我窃窃私语,兴奋地向我讲述着它们的所见所闻、新鲜趣事;小动物们在我的脚下蹦跳着玩耍。美妙的春夜啊,成了我们乐趣无穷的乐园。

这样美好惬意的生活究竟持续了多久呢?我在努力地回忆着。跟你说吧,我是一棵没有时间概念的树。当然,你会说,树本来就没有时间概念,那我会说,我没有时间概念,那我的年轮有什么作用呢?其实,我是想说:在我的心里,我只是感受着春夏秋冬四季变换,如此周而复始,至于是公元前还是公元后,那不过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而已,说白了就是人类为了便于记忆而做的一种时光记号罢了。而我根本无需这些东西,我有自己的年轮就足够了。

我曾经向人类探究过时间的问题,那是一个戴着眼镜很有学问相当斯文的男子,那个月夜他在我的枝干下仰望着我,然后我就问了他关于时间的问题,他告诉我时间是物质的永恒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包含时刻和时段两个概念。时间是现代宇宙学理论,宇宙大爆炸之前没有时间可言,“永远向前”指时间的增量总是正数。时间表达物体的生灭排列,时间就是物质运动和能量的传递。时间、空间、物质构成了四维空间。

他还告诉我,时间的累积形成了历史,历史是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随时产生,刚刚发生的事情,下一秒就变成了历史;刚刚看过的风景,下一秒就是过去,历史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

你看,我说的对吧?我觉得时间就是人类为了便于记忆而做的一中时光记号,有学问的男子也这样说,所以我相信我自己的判断。

我想说,在浩淼的宇宙和历史场合中,宏大与渺小、瞬间与永恒、过去与未来,都是相对而言。

对于我,当地的人们习惯称我为千年古槐,其实这有些

不妥,我的年龄岂止是一千年?我更喜欢立在我脚边的那块竖条形的石碑,石碑上四个鲜红的魏碑大字“天下槐祖”,令我十分愉悦。

我喜欢这个称呼。这是一位皇帝所赐,后面我会慢慢告诉大家这个故事。

在我的身边,还立有一块巨石,上面刻有一首民谣:

天下槐祖女娲栽,

留观后世曲直歪。

功过是非全记载,

历尽沧桑永不衰。

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觉得我是一棵善于思考的树呢?随便你怎么想,反正我是这样评价自己的。或者说,我是通过回忆和思考让自己的内心更丰富、更充实一些,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一些,让寂寞的时光更有意思一些。但是你千万别认为我像一个垂暮老人那样,只剩下回忆了。我的生命力旺盛着呢,不然我能活这么长时间?还有一个事例足以证明我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在不久前的一场暴风雨中,我的一个枯枝被雷电劈断,透过偌大的树洞,人们看到我的怀中还抱着一棵枝嫩叶绿的小树,人们推算我怀中的这棵树中树的年龄也在百年以上。人们一致认为我之所以总是焕发着青春活力,与我怀中的这棵小树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我如今静默地伫立在这个叫做董家洼的小村庄的村口,所有进入村子的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我巨伞般的树冠,精于计算的人们早就测量出了具体的数字:冠幅东西21米左右,南北24米有余,树冠面积有2000多平方米,连同树荫几乎遮盖了大半个村庄,也就说,每年除了冬季,大半个村庄都笼罩在一片浓浓的绿荫之中。我的胸径达到1.75米,周长6米有余,需要5个成年个人才能合抱得过来。我的主枝直刺苍穹,高达23米有余。我东侧的枝干离地面仅有一人多高,跨过村庄的街道形成一座长达30多米的拱桥,那是我特意形成的臂弯,看着村庄里的人们每天在我的臂弯中来来往往,我的心中感到无比惬意和满足。

当地的人们是这样描述我的:这棵古槐树皮皲裂,显得古拙苍老,木质坚硬扣之有声,枝叶繁茂疏而无隙,树胸有洞,主枝中空。大旱之年,河边的树木都枯萎了,而它却郁郁葱葱。古槐虽然屡遭雷击,但只毁掉几条侧枝,未伤根本,依然四季茂盛。春芽,绿枝满头;夏花,芳香四溢;秋实,金珠串串;冬枝,古朴苍劲。

哎呀,描写的好有诗情画意,连我自己都陶醉了。

雪依然在下着,已经下了三天三夜了,冬天就应该是下雪的季节,不然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对,意义,这个词,不但人类喜欢,我也喜欢,人也好,树也好,活着就要有意义。因此,在这样的季节里,我总是在静默中回忆一些事情 ,思考一些问题。

我认为冬季是一个适合回忆和思考的季节。

那就让我先回忆一下我一直守望着的这个村庄吧。

我伫立的这个村庄名字叫做董家洼,村庄所处的行政区划是一个地级市,这个市有一个十分有意思的名字——龙口。

关于龙口的来历,我听戴眼镜的那位有学问的男子讲过,他曾经为我朗诵过一段《龙口由来碑》碑文。

那是一个春天的早晨,眼镜男子在我的枝干下,迎着初升的朝阳,抑扬顿挫地朗诵道:

“龙口,史称黄县,莱国国畿。龙口之称,历经沧桑,由来已久。

黄县,北环渤海,南揽诸山,状若巨龙,首踞屺母,俯观海湾,形似巨龙之口。明大将军徐辉祖于此建龙口墩,故而得名龙口。公元1986年,撤县建龙口市。

位于龙口西北20里处有岛曰:屺母之岛,源于明初开国之臣胡大海家母寄居于此而得名,四面环海,古有一沙堤与陆地相连,故有“长滩一线连瑶岛”之说,亦有“人间何处觅瀛洲,瑶岛回通大海流”之咏叹。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龙口大地,物阜民丰。政府引领,企业作为,建屺母岛港,筑裕龙七岛,岛港相依,巨龙之口形状尤甚,空中俯瞰,惟妙惟肖。

龙腾之城,华夏扬名。勒石记之,以示后人。”

好美的碑记,也讲述了一个同样好美的故事。

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有这样一个美丽的村庄,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关于董家洼村名的由来,村碑上的记载十分简单:

董家洼村,因此地有一棵古槐树,枝繁叶茂,后来董姓人到树旁定居,因处于绛水河西岸,地势低洼,故取名“董家洼”。

哈哈,是因为有我的存在,才来此定居、繁衍生息,我有些自豪了。实际上也正是如此。

我从远古的时代就这样注视着大地,守望着村庄所处的这方土地。从远古洪荒到如今的社会,虽然这只是宇宙之中广袤大地上的一个点,但一个村庄和一个国家又有什么区别呢?大地上的事情无非如此,所谓万物有灵,正像人类常用的一个成语:窥一斑而知全豹。

冬天真是一个最适合沉思默想的季节。近年的冬天不像过去的冬天,北风呼呼地刮着,村庄像空无一人一样。如今的冬天变得比较暖和,每当夜晚我望着村庄里家家户户窗户透出的温馨的灯光,心中总是感到安详和满足。于是,我就安心地想自己的事情了。

让我慢慢想想吧,在我漫长的一生中,也是经历过大事、见识过一些大人物的,在人们看来,这或许会是我最高光的时刻吧。

那是某年某月某日,那是一个春天,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我正在春风中舒展着腰身,赶走一个冬天的疲倦,忽然听见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我立即向远处望去,只见一队人马正向这边疾奔而来,队伍的中间是一个銮驾,远处的黄色大旗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小篆:秦。

哦,原来是始皇帝驾临。后来我才听说,这是当年始皇祭拜莱山月主寺,回返时听说这里有一棵古槐,于是便前来祭拜。

大队人马来到我的近前,百十号人仅用了半天的工夫就迅速在我的身前搭起一个巨大的祭坛,一切准备停当,这时候从銮驾上走下一位气宇轩昂的大汉,身穿龙袍玉带,眉宇间充斥着杀伐之气。

他来到我的近前,围着我转了一圈,当他看到我身边巨石上刻的那首民谣时,他轻声读了出来:

天下槐祖女娲栽,

留观后世曲直歪。

功过是非全记载,

历尽沧桑永不衰。

突然,他仰天大笑,大手一挥,侍卫立即递上焚着的香火,他接过香火,面对我拜了三下,将手中的香插进香炉,又向我行了祭拜之礼。

此时,他突然高声说道:赐此树为国槐,刻石奉之,以示天下!

然后,他转身走上銮驾,大队人马迅速消失在遥远的天际……

始皇帝的到来,着实让我高兴了好长时间,也许是几年,也许是几十年,更有可能是几百年,因为我说过,时间对我来说是一个不确定的数字,只是一个概念而已。

当我兴奋的情绪趋于平静的时候,又一件令我开心的事情又即将发生。

这是一只夜飞的鸟儿告诉我的。

那是一个秋天的夜晚,忙完了秋收的人们满怀疲倦地进入了梦乡,收完了庄稼的大地上一片寂静,美丽的星空下,我在秋风中惬意的感受着秋夜的无限美好。这时,一只在夜色中匆匆赶路的鸟儿从我的头顶飞过。

“嗨,什么事情让你这么匆匆忙忙地赶路?停下来歇会儿吧!”我热情地向它打招呼。

“哈哈,天越来越冷了,我急着赶往南方呢,北方的冷空气我可受不了!”

它落在我的枝头上,与我交谈起来。

“告诉你个好消息吧,过几天就会有位皇帝来祭拜你了,我飞来的路上见到他的车队正向你这边奔来呢!你真厉害,皇帝都要向你参拜!祝你好运!”

它说完就飞离枝头,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它说的没错,几天后的一个早上,阵阵凉爽的秋风吹佛着我的身心,这时,我望到远方一队人马踏尘而来,与上次始皇帝一样,同样是马队,同样是銮驾。车马粼粼,人声鼎沸。只不过迎风飘扬的大旗上写的是一个大大的“宋”字。我知道,这是宋朝的皇帝啊。后来听人说,此皇帝便是宋太祖赵匡胤。

原来宋太祖赵匡胤巡游路过这里,听说我枝干粗大,树态壮观,颇有灵气,便过来观赏祭拜。太祖绕我走了一圈,像那个始皇帝一样,被我身边的巨大石刻吸引住了。他挥毫在石碑上方划下一竖,令工匠就此刻下。随从不解其意,便向前问个究竟。宋太祖大笑起来:“今日不解,那就路上慢慢地猜吧”。

后来太祖北渡大海征讨大辽时,又一次路过这里,在我身边的石碑前祭拜,他想了很久,在石碑中间书一捺,找工匠就此刻下。临行时,他沉重地吟道:“华夏儿,炎黄孙,征辽东,入渤海,何日归,再来拜。”

太祖如此看重我,令我受宠若惊。

春风、夏雨、秋收、冬藏。时光又过去了好多年,同样的事情又发生过第三次,那就是乾隆私访,想效仿秦始皇东游大海,拜会蓬莱仙境。封禅结束,他专程来到我身边进行祭拜,此后便回宫专心执政去了。

三次帝王的祭拜,让我誉满天下,许多名流骚客、州府官吏纷纷慕名而来拜谒,一时间我的身边香火缭绕、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刚开始我还很享受这种状态,但日久月深,我就有些不胜其烦了。我想好好清静一下。我感到了身心的疲倦。

终于,一场七天七夜的大雨,造成了滔天洪灾,村庄土地被淹没。我的身边不再热闹,我回归了难得的安静。

我说过我是一棵善于思考的树,世上的许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刚开始,我对帝王将相们的祭拜很是享受,但是经风历雨后,我在想:在“留观后世曲直歪”的槐祖面前,他们是在汇报自己的功过是非?还是想告诉后人自己的丰功伟绩?其实,只要思索一番,不难破解这些帝王将相的文字游戏之迷:他们无非是想让我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让我保佑他们的江山社稷由他的子孙传承下去。但是世事的曲直,个人的功过,只有存世悠长的槐祖——我,才可以作证。

其实,风光也好,落寞也罢,帝王也好,草民也罢,都是这世间的匆匆过客,你无非是在时光的河流中留下了一朵浪花,但很快就被历史的河流冲刷的无影无踪。虽然我经历了数不清的岁月,但是相对于浩瀚的历史长河,也无非是昙花一现啊。

人也好,树也好,包括任何生命,都要过的有意思、有意义、有目标、有希望。

所以,我后来不再去回忆过去那些所谓的高光的日子,我喜欢默默地守望着我所生活的这方土地,守望着这个叫做董家洼的小村庄,还有生活在村庄理的这些善良朴实的人们,与他们朝夕相处,岁岁相守,与他们同悲欢、共喜乐。

平静的日子并不多,很快一场惊心动魄的事件即将在我的身边上演。

那是一段血与火的日子,东洋日本人的铁蹄踏上了我所生活的这方平静的土地,偌大个县城,到处可见白天红日膏药旗,血流成河的事件时有发生。

我所在这个村子的百姓们积极参与了抗日游击队,不少人还是队伍的领导人,每逢夜晚走家窜户发动抗日动员。那个时候,夜晚的村庄是最热闹的,家家点着煤油灯,村民们坐在一起,谈论着社会局势,商量这如何支援前方的部队,妇女们在灯下做着手工活,为部队做军鞋、服装,男人们商量这如何干大事,如何跟小鬼子周旋、斗争……

那一日,一队日本人突然气势汹汹地来到村庄,将一位青年男子绑在了我的树干上,用刺刀划破他身上的皮肉,让他交代大部队的去向。青年人紧闭双眼,什么也不说,于是日本人又从人群中抓出他的父母、妻子和儿子,每停5分钟杀一个,每杀一个他就咬一咬嘴唇,最后当他的儿子在惨叫中丧生时,他突然咬断自己的舌头,鲜血从他的口中缓缓流出,一滴滴的滴落到我的脚下,我的脚感受到了一缕血的温热。

日本人最后恼羞成怒,好多只枪一起扫射,他的鲜血染红了我的躯干和脚下的土地。我的枝叶痛苦地在风中发出咆哮之声,为了我心中的愤怒,也为我身边的这位英雄呐喊!

我本以为这是我见过的最血腥的一幕,但这还仅仅是开始,以后的岁月让我进一步见识了人类的残忍。

那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满街的标语口号、大字报,昨天还是好人,一晚上就变成了坏人,一方面到处焚烧书籍,让我想到了始皇帝的焚书坑儒,一方面却利用文化到处鼓动骚乱。

一个夏天,我眼中善良的老村长被一帮戴着红袖章的年轻人绑在了我的树干上,他们脱光老村长的衣服,只留一条短裤,然后把他双手反绑到后背,脖子上挂着一块“反革命”的木牌子,那牌子足有10多斤沉,仿佛过去给犯人戴的枷锁。他们在他脸上用墨汁画上黑圈圈,整天的批斗,边批斗,边用脚猛踹他的裆部,老村长在哀嚎中慢慢昏迷过去。夜晚,他们把老村长绑在我的树干上,蚊子在他身上落下了厚厚一层,我只好借助夜风,用枝叶为老村长躯干蚊虫,我能做到的也只有如此了。

第二天天亮的时候,老村长已经没有了气息。他就这样走了。

我想,走了也好,这样的世道,离去是他最好的归宿了。

老村长去世不久,村子里一夜之间突然立起一座高炉,村民都把家里的锅碗瓢盆等凡是铜铁之类的全部运到高炉旁边,年轻少将们从我的树干上砍下枝条用作燃料,点燃炉中火,将铜铁之类全部填进炉子,开始美其名曰的大炼钢铁。

可怜我的枝条统统被砍,只剩下主干在痛苦地呻吟,那段时间我痛不欲生,不知道自己究竟还能活多久,我对岁月、对人类充满了深深的恐惧。

我在痛苦中苦熬着,好在这样的日子终于一去不返了。

时光荏苒,这是人类对时间最通俗在描述。在我的记忆里也许只是一瞬间,或者只要几天时间,总之,那些令人胆战心惊的日子终于结束了。

岁月荏苒,日新月异,我所在的这个小村庄在一天天的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始的时候家家都买上了自行车,后来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每天轰鸣的马达震撼着我的心灵,吵闹声打破了往日的宁静;又过了一段时间,一辆辆崭新的轿车从我的臂弯下驶过,村庄里的房子也变得也越来越洋气,村东头还盖起了几排二层小别墅,离村庄不远的地方也是高楼林立,胶东半岛上的这个小村庄的人们已经完全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

平静的日子总是渴望发生一点什么事情。

又是一个春天,人们纷纷拿着小马扎来到我的身边,有一位德高望重在老者向大伙讲述着以往的历史,讲述着一个时代又一个时代的历史、讲述那些腥风血雨在岁月,其中还提到了那几位在我身边惨死的逝者。

我从千古的时光河流中发现一个问题:当人类贫穷的时候,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对道德的坚守更加注重,但随着物质的富有,那种传统的朴素的可贵的东西却在逐渐消失,人类永远处在物质和精神两者之间如何平衡、和谐相处的矛盾之中。

一缕暖暖的春风吹过大地,吹过这个叫做董家洼的小村庄,吹过我的枝干,好舒服的感觉,我嗅到了空气中那份清新的富有生命律动的气息,我在风中舒展着腰肢,长长地打了个哈欠。啊,又一个春天来了。

大地上的故事大都是从春天开始的,接下来的这个春天,又会发生些什么呢?

我突然觉得,对这个春天,对未来,我心中充满了期待 ……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