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新立的头像

王新立

鲁迅文学院学员

其他
202504/12
分享

大金帝王的最后归宿

河南省汝南县城北有一条弯弯的汝河。在河畔的东南向,坐落着一个名叫张颜庄的小村。不明就里的人或许以为,这是一个有张姓或颜姓人杂居的村落。其实,事实远非如此,这里面还与一代帝王的最后归宿有着密切联系呢!

公元1223年12月,金朝七世皇子完颜守绪继位,庙号为金哀宗。但看他的庙号,似乎预知他难逃悲哀的厄运。当时,金朝就像一座即将倾覆的大厦在风雨中飘摇,外族入侵,内乱叠起。为了开创金朝的复兴大业,金哀宗继位伊始,就以年轻人的勇气和胆识,首先启用抗蒙有功将帅,集中兵力抗蒙救亡,并在第二年逐杀了朝中的两个奸佞大臣。接着,他又改变了父皇北抗蒙军、南侵宋朝的国策,迅速停止侵宋战争,派官员在边界四处张榜,告谕宋界军民,金朝“更不南伐”。在他的倾心治理下,大金帝国一度呈现了回光返照的中兴之气。然而,哀宗堪称英明的策略,并没有遏止金朝快速倾覆的悲剧命运。

在他为帝的十年里,宋蒙联军多次与其交战,先失汴京开封,又失中京洛阳,最后,不得不带领残部,于1233年6月18日从归德(今商丘)出发,经过8天跋涉,来到时称蔡州的汝南,并定都于此。

完颜守绪逃到汝南后,本想据险以守,哪承想,一场更加惨烈的大战再次打响。宋蒙联军采取铁壁合围政策,将汝南城严密地包围起来,城内守军缺粮断炊。为解饥饿之苦,完颜守绪下令杀上厩马50匹、官马150匹,赏给将士食用。最后,竟到了“鞍、靴、战鼓皆糜煮,且听以老弱互食,诸军日以人畜骨和芹泥食之,又往往斩败军全队,构其肉以食”的地步,但这一切并不能挽回失败的结局。

这是金天兴三年正月初九(公元1234年2月8日),白天,城外的蒙军在城西凿通五个门洞,整军入城,气势汹汹。行宫内的完颜守绪完全明白,坚固的城墙已挡不住强悍的蒙古铁骑,拼死的抵抗换来的只能是片刻的喘息。回想刚刚结束不久的“壬辰之乱”,完颜守绪余悸未消。那是金天兴元年三月,蒙古军攻克洛阳,兵锋直逼汴京城下。完颜守绪立即下令全城戒严,并将城外军民全部撤进城中。为加强汴京守备,完颜守绪一面任命括粟使者,在汴京城中搜括百姓粮食以供军用,一面以土石封闭京城各门,禁止出入,同时下令各地军队勤王。当年四月,蒙军遣使者至汴京招降,金朝封荆王子讹可为曹王,作为人质。蒙金之间暂时和议。五月,汴京发生大瘟疫,“凡五十日,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是数。”此次瘟疫之后,汴京城防进一步空虚,人心浮动。七月,“飞虎军士申福、蔡元擅杀北使唐庆等三十余人于馆,诏贳其罪,和议遂绝。”蒙军开始新一轮的围攻,汴京城危如累卵。是年十二月,完颜守绪泣别皇后和京都百姓弃城出逃,先至陈留,次至黄城,后又至黄陵冈,幸河朔。次年(1233年)正月抵达黄河沿岸,随后,又逃奔到归德,在归德期间险些因逆臣叛乱而丧命,慌乱中逃至亳州,最后在蔡州安定下来。按照古代的干支纪年法,1232年为壬辰年,故而,将此次蒙古围攻汴京,金哀宗出逃蔡州的事件便被称为“壬辰之乱”。

如今,蔡州又将失守,完颜守绪怎能不肝肠欲断,痛心疾首?他步履踉跄地走出行宫,一个人站在偌大的庭院里,向南望去,原先高大的城墙已是满目疮痍,前几日还在往城墙上运送礌石的青壮男丁此时已看不见踪影,他们都一个个的因饥饿而离开了人世。“苦了蔡州的百姓啊!” 完颜守绪一声长叹,滚烫的泪水夺眶而出。

夜色深沉,完颜守绪从庭院里返回行宫的大殿里。摇曳的烛光下,他双目紧闭,默然无语,心室却是出奇的明亮。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完颜守绪忽然睁开了眼睛,对服侍在身边的近臣们说:“我为金紫十年,太子十年,人主十年,自知无大过恶,死无恨矣。所恨者祖宗传祚百年,至我而绝,与自古荒淫暴乱之君等为亡国,独此为介介耳。”稍停片刻,他又以苍凉的语气继续说,“ 古无不亡之国,亡国之君往往被人囚禁,或为俘献,或辱于阶庭,闭之空谷。朕必不止于此。卿等观之,朕志决矣。 ”(《金史》第二册.卷十八402页中华书局)

突然,他宣布召集城内文武百官。不多久,殿内就稀稀拉拉的跪下一些身穿破旧朝服的大臣,殿外站满了誓死追随的将士。完颜守绪抬起目光扫视了众位忠臣爱将,最后,将目光停留在骁勇善战、德才兼备的宗室子弟现任守城防御的元帅完颜承麟身上,当即下诏,将帝位传予于他。完颜承麟坚辞不受。在双方僵持之中,完颜守绪满含热泪,动情地说:“朕所以传卿者岂得己哉。以肌体肥重,不便鞍马驰突。卿平日矫捷有将略,万一得免,祚胤不绝,此朕志也。(语出《金史》第二册.卷十八402页中华书局)”言罢,与完颜承麟紧紧相拥,末代君臣悲从中来,顿时哭成一团。

第二日早晨(公元1234年2月9日),完颜承麟受诏即位。正当百官贺礼之际,宋蒙联军再次发动进攻,南城墙上方已竖起宋军的旗帜。典礼草草结束,末日下的大金将士便立刻投入到最后一场蔡州保卫战中。

再看踯躅在行宫中的完颜守绪,眼望着城内外烽烟滚滚,耳畔鸣响着震天的杀声,真切的意识到自己被俘的时间已经进入倒计时。亡国之君,囹圄之君,是他不愿接受也不能接受的奇耻大辱,他不会束手就擒,更不能向敌人屈服!他抱定了“君与社稷同死,死得其所”的信念,拿起桌上的三尺白绫,挂在了幽兰轩里那根大红的横梁上,然后,向着北方故土深情的回望了最后一眼,毅然决然地告别了37年的悲剧人生,走向了另一个未知而神秘的世界。

新君主完颜承麟听到完颜守绪的死讯后,不顾巷战激烈,“率群臣入哭,谥号哀宗。“哭奠未毕,城溃。”金人四散。

就在这时候,一幕悲壮的情景出现了:金哀宗身边的一位侍从名叫许绛山,按照哀宗留言,蔡城所破当日,务必把幽兰轩“举火焚之。”不料想,许绛山刚把火把点燃,蒙军就破城而入,将许绛山团团围住。蒙军士问他为何不逃,许回答:“我的君王死在这里,我要等火灭后收敛他的骨灰。”蒙军士大笑,说:“你真胆大,自己命都难保,还管你的君王。”许绛山回答说:“我的君王得天下十多年,身死社稷,我怎忍心让他的骨骸像其他人一样暴露在外呢?我知道你们必不容我这么做,但我完成了君王交给我的任务后,请你们立刻斩杀我,我不会恨你们!”蒙军士兵将此人的情形告知了上司。上司说,真是奇男子啊!于是就特许他在大火熄灭后,将哀宗的骨灰收拢一起,用衣服裹着,埋在汝河岸边。当这一切都做完后,许绛山跪地哭拜,然后从容跳进汝河,追随先主而去。

由于金哀宗为一代君王,战争结束后,汝南城里的士绅百姓,自觉募集银两,按照中原的风俗,为他的骸骨举行了隆重的土葬仪式,而埋葬他的大土坟就被称为“葬颜冢”,并派人看守。时间长了,周围的村民嫌“葬颜冢”这个名字不好听,就把它喊成张颜庄。就这样,这个名字一直喊到现在。有后人在念及这幕历史悲剧时,感慨万端,曾赋诗一首: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