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方喜的头像

方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1/17
分享

也谈婚姻

                       

劲 草

近一年半来时不时能收到一位老友发来消息,或是微信留言,或是跳动的QQ,问我关于婚姻的问题。某天晚上还收到他“广州民政局离婚预约号”的图片信息,被震惊的我一改往日繁忙时的清冷态度,着实的劝慰一番。

说起劝慰,我实则太不够资格,一来不够他年长,二来看待婚姻的态度我还是童话般的稚嫩。有时候很难把偶尔矫情的自己拉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早在十六年前,朋友推荐年轻的我去某集团公司承担棘手部门整改重任。因为这位朋友的新入职,总经理主动安排条件优越的住宿,而我仍旧住宿舍未进行调整,使我严重怀疑他以前公司的上司(我们现任总经理)对我的看重是个假象。我毅然不顾老总和集团老板的极力挽留,异常的答应了另一家小公司老板早前的盛情邀请,工作交接近二个月后我离职,这样阴差阳错的被人“挖”走,雷同于影视剧里的婚内“被动”出轨。这笔“小账”我至今没跟他算,他是毕业于名校的高材生,英语、日语一流,草根的我内心没办法不平衡,只能凭自己的“傲骨”成了朋友。 

说起婚姻,我又不得不说:看似美满的婚姻,哪个不是起先的无奈,再到一方的忍让、妥协得来的?

看待婚姻上我多半会站在女人的角度去开导他,算是苛责性的劝慰。这位朋友或多或少是有些抑郁的,我有时也会把握尺度。我说:我这里没有鸡汤给你喝,说的全是现实问题,哪个女人不希望像女儿一样被宠爱?有个漂亮妻子,你应该知足。他的理由是:妻子懒惰且从不管孩子,这种毫无母性的女人是无可救药的。他要离婚妻子死活不同意,说跟这样的女人生活在一起到50岁就够本,生命就可以中止。这使我对他的劝慰戛然而止,直起的腰猛然间松软了下来,开导变成无声的同情。不知是同情女人还是他,或是不完美婚姻里的男女们,或是包括自己。

在西方大街上或地铁里能随意看到中年男女相拥和亲吻的温馨场面。我用中国式的婚姻观念想像情景当事人,不是情人就是新组建的半路夫妻。其实西方人的家庭观念很强,并非我们想像中的随意“开放”, 要不1995年上映的《廊桥遗梦》怎会曾让美国家庭离婚率暴涨?我想他们只不过是爱得纯粹罢了,老夫老妻才同样会有这样的浓情蜜意。

身边一直有不少的女性朋友恐婚,三四十岁依然单身的有之。我也曾是人们口中的那位“恐男症”患者,且久治不愈。最终呜呼蒙头扎进了无边的婚姻里,幸亏没矫情的苦喊一辈子“冤”。

未曾想过,曾经恐男更恐婚的我也能拙谈婚姻,足矣。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