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成栋
人生如行旅,一站有一站的风景,一年有一年的惊喜。
2024的时间条在悄无声息中被拉满,我站在时间轴的末端回望,那些散落在记忆中的文字碎片,还原出这一年的耕耘影像合集。
作为一名“草根文学爱好者”,文字是我撒播的心灵种籽、收获的精神穗粒。这一年,我像以往的每一个年度,用文字擦亮365个日子,用文字填充生命的一道道皱褶、迎接岁月的一趟趟航班。盘点2024的文字春秋,我想用“七个一”来勾勒它的轮廓。
出版一部散文集。2024年仲夏时节,我在挥汗如雨中迎来自己“盛夏的果实”——散文集《子夜的守候》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并被亭湖区图书馆收藏。文集精选了我近年来发表于《人民日报》《中国社会报》《北京晚报》《新华日报》《四川文学》等报刊上的散文作品近60篇,分为“故园之恋”“烟火人间”“且听风吟”“岁月有痕”“心海拾贝”“季节絮语”“至爱真情”七辑,以乡情、亲情、友情、爱情、恩情为主线,描摹故土盐城的人文风物、记录平凡生活的点滴美好、讴歌相濡以沫的人间真爱。同时,展现了基层作家们对文学的眷念、执着与坚守,以及各行各业追梦人的希望之美、奋斗之美、灵魂之美。郑巧玲、吴登清、仇爱清、刘婵等6位“中国好人”,大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韦国等多位文友出席新书阅读分享会;“中国好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江苏省公安作家协会会员刘婵,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应飞,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尤俊如,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郑桂华,江苏省散文学会会员、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顾仁洋,盐城市作家协会生态文学委员会副主任陈卫中,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熊杰,“盐城好人”、盐城市语文教学名师樊绿萍,盐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夏春华等多位作家撰写书评,并发表于《金陵作家》《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和“中国作家网”“学习强国”“原乡书院”“读写人生”等多家报刊与平台。
获得一批奖项。继去年以散文《黄土地上的“鞋匠”导游》获得“学习强国”全国总平台“温暖我的瞬间”征文二等奖,今年又以散文《历史激流中的信仰之光——〈千里江山图〉读札》获“学习强国”全国总平台“我正在读的一本书”征文三等奖。看着获奖证书上盖着的“中宣部”的鲜红印章,如凝望冬夜身畔的一簇簇篝火,暖意与亮光漫溢心房。还记得那个星期天,初秋的晨光里,我翻过《千里江山图》的最后一页,胸腔里似有海浪在澎湃。花了一天半时间,一口气把这部曾获茅盾文学奖的20余万字的红色题材优秀作品读完,那种酣畅淋漓之感确实前所未有。同时深深憬悟到,这《千里江山图》,也是一幅为民谋福图,更隐含着一条视死如归路、一份永恒血泪情、一曲忘我奉献歌,启迪着我们“无论走得多远,别忘了为何而出发”。而“纪念汪曾祺诞辰105周年全国征文”三等奖、“盐城市第九届诗歌大赛”美文组一等奖(蝉联)、《故事会》杂志社与盐城市作家协会“匠心传承·阅见身边非遗”征文三等奖等全年其他20余个奖项,虽非重磅大奖,却也蕴含着一股股细微却不竭之力,激励我在业余创作之路上“一次次出发”。
创下一批记录。今年3月,“学习强国”全国总平台启动“我和我的家乡”主题征文。6月7日下午,我的应征散文《老家的进城路》推出后,短短3个多小时,即获得“10万+”阅读量,创下我业余写作生涯中的年度记录。“从乡下老家,到繁华城市,一条近百里的路,我走了五十多年。老家是苏北里下河平原上的一个小镇,地处偏僻的盐城西乡,在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乡亲们心中最远的远方,就是盐城市区……”一条路,从水上切过,从地上穿过,从心上铺过,曲曲弯弯,却始终通往幸福的方向。这条路,也是一条时代发展的脉络,牵动无数读者特别是“七零后”的记忆,引发出“火山喷发”般的共鸣。于我,是激励,更是鞭策,未来当写出更多如此“接地气”的文字,方不负读者的关爱与期待。与此同时,在《江苏工人报》文化周刊发表一篇头版头条纪实文学稿件,创下全区年度记录(为建区以来第二篇,全区第一篇《江苏工人报》头版头条稿件系本人所采写并于2022年6月8日刊载的《甘为工运事业发光热》);在《盐城晚报》“劳动者周刊”发表两篇整版篇幅的纪实文学稿件,创下个人年度记录。
发表一批人文生态散文作品。在繁忙的日常工作间隙,见缝插针地进行业余笔耕,先后在《北京晚报》《西安晚报》《现代快报》《江苏工人报》《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和《华人时刊》杂志、《江苏环境》杂志、《江苏海洋》杂志及“学习强国”平台、“中国作家网”等各级媒体发表散文60余篇,其中人文、生态、湿地、西乡题材散文占比达七成,滩涂系列散文诗截至目前已发表达39篇。其中于7月23日发表于《北京晚报》“五色土”文学副刊的《仲秋时节登长城》一文,系纪念邓小平同志为“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活动题词40周年征文重点稿件,在全国读者中产生良好反响;发表于“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刊物《华人时刊》第三期的散文《刀锋上的万千春华》,读者群从国内延伸至海外;8月14日发表于《现代快报》“青石街”文学副刊头条位置的散文《聆听奥运》,以独特的方式为奋战巴黎奥运会的中国健儿助威,阅读量过万;11月4日发表于《盐城晚报》的散文《善良的重量》,先后被盐城市委门户公众号“登瀛观察”和市委、市政府门户网站“盐城新闻网”转载,并被《盐阜大众报》客户端品牌诵读栏目“听见”诵读;散文诗《滩涂露》获《现代快报》等联合举办的“皓月清风秀两山”诗歌大赛一等奖;散文《一渠秋光》被“中国作家网”作为一周重点作品推出……
推出一批重头纪实文学作品。脚踏泥土,目眺星空,将笔墨聚焦基层一线和各类先进典型,采写出多篇兼具深度、厚度与力度的纪实文学稿件。其中《仇爱清和他的红色文化陈列馆》,发表于《中国退役军人》杂志第11期(下半月刊);《刘保顺:让红色基因绽放时代光芒》,发表于11月9日《江苏工人报》头版头条;《用大爱书写永恒初心》,发表于10月10日《盐城晚报》,且以一个整版的篇幅推出;《“全国文明村”的领头雁》,发表于11月28日《盐城晚报》,同样以一个整版的篇幅推出……
开展一系列送书香进一线活动。立足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优秀职工领读员、全国最美家庭的角色定位,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先后深入亭湖区图书馆、亭湖区吴氏膏药文化展示馆、亭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盐城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千和集团、五星村、东河村、三灶村及珠溪古镇、大丰区、东台市等地,开展“传播书香家风,共建文明社会”“阅读滋润心灵,文学丰盈人生”宣讲、诵读、赠书、交流等活动,全年累计赠书总金额达3000余元。特别是11月20日下午,有幸走进盐城工学院人文学院,进行家风故事分享,并向学子们赠送价值千元的20本散文集《子夜的守候》,现场互动热烈、好评不断。
参加一系列文学采风行动。先后参加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省作家协会、盐城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2024年长三角生态环境宣教联盟生态文学采风活动,盐城市作家协会等组织的“盐城湿地文学创作选题策划会”,盐城市散文学会组织的“盐城之根”寻访采风活动,盐城市杂文学会组织的赴城北地区调研采风活动,亭湖区政协组织的赴苏南地区文旅采风活动,亭湖区总工会组织的弘扬职工文化湿地采风活动,亭湖区融媒体中心组织的赴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采风活动……并完成《古射阳湖寻根》《湿地上的永恒交响》《在鹤乡,续写“一个真实的故事”》《滩涂的乡愁》《滩涂春》《滩涂夏》《滩涂忆》《生命中的爱与暖》《永难忘怀那两条短信》《如果乡愁有颜色》《与一条河共情》《从“锈带”到“秀带”》等一批采风散文作品,先后在《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和“学习强国”“中国作家网”“大散文”“盐城新闻网”等媒体和平台推出。
著名作家赵丽宏说:“只要文字还在,只要人性还在,只要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还在,只要人类对理想和幸福的憧憬还在,那么,文学就不会失去它的魅力和价值。”
文学沃野上的每一条小路,不管多崎岖多逶迤,都通往自己的内心。我在一种“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的力量传递中,尽情享受从琐屑生活中流淌出的每一段文学时光。
在文学的苍穹下,我如燕雀、萤火虫,总是贴着低空飞行。这也使得我更加接近泥土、村庄与河流,更加看得清树桩上的年轮、屋瓦上的纹理。遥望穿越云霄的鸿鹄,我满怀敬意却又满心坦然,天空如此广阔,每一双翅膀都是一道风景,每一种飞翔都值得尊敬,每一次搏击都书写传奇,每一缕亮光都稀释黑暗。在属于自己的长风里,尽力舒展开最铿锵的姿势,纵然飞得再低,低到尘埃深处,也不枉一颗爱着的心。
笔墨写不尽流年,风雨摧不垮舟楫。2024我初心不辍、含笑跋涉。时序更替,华章日新,2025我当怀揣眷恋、接续前行,追寻又一道全新的地平线。
每一分执着耕耘,土地都会知道,季节都会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