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成栋的头像

孙成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08
分享

杭城听雨

孙成栋

  

从睡梦中醒来的方式有多种,我最喜欢的,是听着雨声睁开眼眸。

就像这个清晨,我在杭州大学城附近的一间客栈里,惬意地躺在床上,耳畔是如梦似幻的雨声∶一会儿密密匝匝,似漫过草原的马蹄;一会儿又似有若无,像掠过长空的鸟翅;再过一会儿,又如时疾时缓、忽远忽近的鼓点……

平日常听人说“天籁”这个词,雨声应算天籁里最富诗意的一种了吧。而此际的雨声,似带了一份别样的韵脚,让人听出一缕不同以往的味道来,恍若邂逅一首风格迥异的山水诗。

这样的感受,说起来似有几分“玄妙”,仿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我看来,这世上的每一场雨都是不一样的,无论王建的“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还是周邦彦的“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还是杜甫的“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抑或崔道融的“回塘雨脚如缫丝,野禽不起沈鱼飞”……字里行间,都流溢着各自的湿意与悲欢。

所幸,我聆听的是杭城的雨,悦读的是钱塘的诗。兴许是毗邻杭州湾的缘故,这里的雨,于明澈灵动中,似渗入了江潮的绵长与山岳的厚重,相比于眼里的一片片晶莹,耳畔的一串串嘀嗒里,仿佛蕴藏了更多生命的脉动。

微微仰起头,透过朦胧的窗帘,映入眼帘的是影影绰绰的枝叶。原来,楼后长了那么多乌桕树,只是昨晚入住时并未发现。感谢上苍的眷顾,让诗趣一路相随。客栈不大,却赠我窗外一片林,可以听雨声,听鸟啼,听风鸣……

起身,推开窗,一股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我下意识地朝后退了两步,而雨声也一下子清晰了许多。抬眼望去,天地间似被一层薄纱温柔笼罩着,飘渺迷蒙,远方玉皇山的身影幻化成一道淡淡的细眉,近处的树叶被雨水洗得闪亮,如龙坞茶园采茶姑娘的眼眸。廊檐下,雨水从屋瓦间接连不断地滑落,落在青石板上,溅起凉凉的水花,地上已漫流成满满一大片。看来,这场雨已静静地下了一夜。

我不由得拿起手机,拍下这新叶丛生的乌桕林,这从叶片上走过的三月风,这湿漉漉的季节的页笺,这氤氲江南气息的古色古香的瓦片,这在雨水中如西湖龙井般舒展开来的土地……并在心中默默地说,春雨和她怀抱里的一切,都值得被期待。

想起头天傍晚时分,我们一家三口从杭州西站走下列车。女儿因为要到杭城的一所高校参加考研复试,所以事前做了不少“功课”,对从未谋面的杭城像轻车熟路一样,我俩只管跟着她走就是了。乘坐地铁一路穿梭,便捷中透着惬意,不知不觉中已至大学城。出地铁没多远,走着走着,蓦然下起雨来,起先是淅淅沥沥地轻洒,约莫半支曲的工夫,即变成绵绵密密地欢撒。

上了一辆出租车。司机是一位浙江萧山籍中年汉子,沉稳、热情而健谈,言语中透出一种含蓄而内敛的睿智。得知女儿是来应试的,他连连说,这场雨是迎客雨,也是祝福雨。我们都笑了起来,仿佛聆听到一句倚马挥就的小诗。

车窗上一片迷蒙,滉漾在眼前的人影、伞影、楼影、树影、车影,蒙太奇般交叠错杂,宛若一幅抽象画。唯听到雨在窗玻璃上的喁喁私语,如新燕呢喃、像春蚕爬山,若轻波叩岸、似落英翻卷,随后又在耳畔凝成一片静默。

下了车,走向一条深巷。被雨水沐泽的杭城,丰盈而朗润,宛若一位风华灼灼的大家闺秀,却又蕴涵着小家碧玉的清隽与明澈。一条条大道与细巷,犹如一行行平平仄仄、长长短短的诗句,被雨水谱写成叮叮咚咚的乐章,仿佛天目山的溪流在奔荡。

莫名想起古代“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登科仕子,在丽日和风中潇洒驰骋的身影,纵然逢临漫天霏雨也照样意气风发。恍惚中,仿佛走进穿越古今的时光隧道,沉浸于一场没有尽头的追梦之旅。而此刻的杭城也不亚于当年的长安,处处洋溢着进取的活力。愿这场西子湖畔的喜雨,为参加考研复试的莘莘学子洗去一路征尘,也催绽成功的芳华。

其实,骨子里,我原本就喜欢这样的天气,不冷不热、不溽不燥,使人身心愉悦、肺腑尽沁,想必也是考生们的所爱。感受着这仲春的杭城小雨,舒适而惬意的体感,竟使我忘却了平日的种种块垒,驱散了心头料峭的寒意,更疏解了对于女儿复试的急切与焦躁。不由得停下匆促的脚步,在一排花草簇拥的香樟树下闭目深呼吸,顿时浑身舒坦,仿若生命中的一切禁锢都已消融,化作肩膀的放松和内心的宁谧。

说起来,这香樟树还是杭城的市树呢,从路畔到街头,从庭院到田园,从山地到平畴,不时映入眼帘。怪不得空气中有一种隐隐的、淡淡的樟木香味,被细雨与微风推送着,走向四面八方,沁入无数人的鼻翼、脑际与心扉。而雨水沾染叶片的簌簌声,让我仿若谛听到桐庐仙境的潺潺流水,捕捉到水在山石上留下的足音。

春天的江南,是花的盛宴,也是草木的节日。风雨中的香樟树,似比平日更加挺拔、伟岸、精神。抬起头,向上凝望,一枚枚叶子或伫立、或轻曳、或曼舞,叶脉清晰可见,若新安江船娘掌心的细纹。这一路逶迤的叶脉,不也是一条条河流吗?在它们交织成的水网中,我似能聆听到江潮在涌动、在奔腾、在激荡。

思绪不禁飞回唐朝那个万木蓁蓁的日子,白居易挥毫写下赞美香樟的诗句:“南馆西轩两树樱,春条长足夏阴成。素华朱实今虽尽,碧叶风来别有情。”此时此刻,这首七绝也成了我的心声,甚或让我产生“眼前有景道不得,乐天有诗在上头”的感喟。

伞下的小天地,与伞外的杭城只隔着一层雨帘。时光如缕,岁月静好,雨依旧在伞顶欢奏着自然的交响,人依旧在路上寻觅着幸福的冀望。穿过喧腾与从容并存的街市,我越发心生体悟:这里,拥有什么梦都可追的激情,也有什么都放得下的通透。

在杭城,大学城堪称最亮眼的地标之一,也是无数人心中的青春之城、梦想之城、未来之城,甚至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一道风景。于我,它曾是一个远方,如今近在咫尺。穿梭于大学城的气息里,那一张张擦肩而过的脸上,看不到焦虑和迷茫,有的只是青春的活力,是踌躇满志的激越,是在风雨中行进的自信。其实,成功没有定义,重要的是自己愿意为梦奔赴,追寻所钟情的一切;自己主动去体验,感受弄潮的快乐与欣慰。这,或许也是女儿填报考研志愿时,径直选择杭州高校的缘由吧。

此刻,女儿正在隔壁的客房里准备下午的复试。

小巧玲珑的客栈,虽无星级酒店的豪华,却同样给人以温馨舒适之感,甚至更让人亲近。晚上睡下去,被子上满是皂荚般的清香,宛若阳光的味道,又像母亲的气息,给人以家的安稳与踏实。伴着窗外的雨声、远方的涛声入眠,梦里梦外都是悠悠的乡音。直至晨起,那份欣悦与沉浸感仍在。

索性走出房间,来到客栈一楼的院子里。一树白玉兰在雨中粲然吐芳,如雪落枝头,若云栖桠间,似浪沫飞溅,却又气定神闲、静若处子,仿佛早就在那里守候着我。

一瞬间,感觉被一种美好层层包围。细雨在天地飘洒,鸟儿在巢中啁啾,玉兰在枝头摇曳,我在异乡的土地上流连。这一朵朵玉兰,当是一夜春雨的作品吧?兴许,是它们默契了千百年的联袂演出,而我只是一茬茬观众中的一员。在这思忖的当儿,我依然用目光紧锁着花树,唯恐错过最美的绽放。

沉醉中,雨似比刚才小了些许。一转眸,我好像看到一朵花苞正在悄悄地裂开、再裂开,一股向上的、温柔的力量在萌发、在生长、在澎湃,这是玉兰最美的样子吗?我想一定是的,没有什么比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更动人心魄了。

让人心醉的何止玉兰。郁金香、樱花、梅花、桃花……这样的日子里,这样的土地上,万物都在春雨中竞相绽开不同的姿态与风情。而春雨走过万物时的脚步声也各异。在泥土上,是一阵青春的心跳;在石径上,是一串清脆的音符;在草垛上,是一声沉沉的叹息;在瓦片上,是一首悠然的江南小调;在树叶上,是一支空灵的采茶舞曲;在水面上,是一折清雅的越剧小戏……而在花朵上,更显一种别样的温情,如母亲的手抚过婴儿的脸庞,似爱侣的长发拂过指尖,点点滴滴中,尽是细腻与缠绵。

想起女儿为圆梦所耕耘的日日夜夜,想起她激动、憧憬中的细微压力,我在微信上发了一条赠言给她,“春日正酣,愿你带着三月的似锦繁花,跑向万物蓬勃的四月……”冀望她能读懂这被雨水浸透的热忱,就像读懂我对生活的一往情深。

是的,生活时常会有阴霾、焦躁、失落,但朝着有花的地方走,我们总会遇见阳光。

尤其当看到眼前的一径飞花悄然绽放,花瓣在春风中轻摇曼曳、千回百转,我仿佛总是听到细雨在说:生命总有起伏,但美好从未远离。

回到客栈时,远远地闻到一阵水灵灵的清香,仿佛是从一条河边而来,带着水汽的莹润,含着湿泥的芬苾。近前一看,原来是女儿那间房里,桌上新添了一瓶鲜花。那花瓶并非专门插花用的,而是绍兴黄酒的酒瓶,倒也古朴典雅、玲珑纤巧,恍如一件白瓷艺术品。瓶中的花卉也并非买自花店,而是自采的,但显得更加新鲜,每一片花瓣和叶子上都挂着水珠,当是在雨中采摘的。插得也别具匠心,看似随意,实则精当,俨然一阕立体的宋词。

妻告诉我,是老板娘派前台服务人员送来的。印象中,老板娘是位杭州本地的中年女人,在入住登记时碰巧见过一面,并交谈过几句。尽管只是偶然相逢,却仿佛茫茫人海中的一道风景,给人留下深刻记忆,或许因她既有着女强人的精明干练,又有着江南女子的温婉吧。在星级酒店如林的杭城,经营着一家纯客房的中小型商务宾馆,委实不容易,可她凭借自己的本事,愣是在夹缝里“打出了一片天”,把小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在满室的馥郁中,我打了个电话到前台,表示感谢。服务人员实实在在地说:“不用客气,又没费什么钱,只是花了些时间与心思而已。”她告诉我,老板娘见我们是远方的客人,又是前来“赶考”的,而她自己的女儿也在外地读大学,所以感到特别亲切。“于是就让我们从宾馆里面的花池中,现采了些花,表达一份问候与祝福。”

心香一瓣,芬芳恒久。“这瓶花是我有生以来,收到的所有花中最让人难忘的。”女儿久久地细嗅着瓶花,满脸沉醉中夹杂着感动,一直紧绷着的心弦似乎松弛了不少,第一次听得见雨珠从花瓣上滴落的声音。

于整个杭城,这只是一隅,仿若一滴水之于大湖。而满城芳华中,这又是细微却不可或缺的一抹。

四月的杭州湾,打开风送来的信札,里面是潮的酝酿、山的返青、花的斑斓、草的葱郁、雨的绵长,还有初夏的前奏。

她它从信中抽出春光、茶香、柳絮、种子和雨滴,身上洒满了潮沫,沾满了河山的爱意。

毛姆说:“一个人能观察落叶、鲜花,从细微之处欣赏一切,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样。”这句平实又熨帖的话,倒也颇为契合我此际的心境。

在杭城的几天里,几乎都是阴雨天气,不知道是否是天意,却因上苍赠予我一颗听雨的心,而变得诗意盎然。在杭城听过雨的人,世世代代无穷已,贺知章、白居易、苏轼、范仲淹、袁枚、洪昇、秋瑾、鲁迅……面对一个个伟大的名字,我用仰望诠释钦敬,他们的气节已化作这座城的气质,化作它的血性与柔情,也成为我从杭城雨中听到的最美精神交响。

也许,从钱塘走过,或向往之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杭城,都沉醉过一个被雨水浸润的故事,都倾听过一串铿锵又轻柔的天籁。

而女儿的耳畔,除了雨声,还有绵延不绝的祝福和期许,以及自己的心跳与希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