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石飞的头像

石飞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503/17
分享

漫话寓言与生活

(一)生活于寓言形同母子

但凡舞文弄墨者,对于“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句经典都耳熟能详,被当作常识和座右铭。对此,许多文学大家都有过精辟的诠释。鲁迅说过:“各种文学,都是应环境而产生的”(《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鲁迅全集4》P134)这里的“环境”当然指的是社会生活。鲁迅又说:“文学之与社会之关系,先是它敏感的描写社会,倘有力,便又一转而影响社会,便有变革。这正如芝麻油原从芝麻打出,取之浸芝麻,就使它更油一样。”(《致徐懋庸/1933年12月20日》,《鲁迅全集12》P302)用“芝麻油原从芝麻打出”,比喻文学源于生活;用芝麻油浸芝麻,使芝麻更油,则是说文学高于生活,并影响生活。

当代著名作家阎连科的长篇小说《日熄》,2016年获香港第六届“红楼梦奖”首奖。《日熄》写的主要是“梦游”。阎连科将现实生活称为,故事是第一空间,想象是第二空间。他说《梦游》讲的故事既不是第一空间,也不是第二空间,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的作品。但事实是,阎连科写这部小说的最初冲动,源于六年前他在乡村火葬场的一次经历(2016年9月23日中新网),也是源于生活的。

时至今日,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根本不存在完全脱离社会生活的先例,即便是科幻文学和纯粹写神鬼魔妖的作品也都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作怪”的结果,脱离社会生活,文学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寓言是文学的一个品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也是寓言的属性和规律。我以为,社会生活于寓言,是母子的关系。无论什么样的天才的寓言作家,不食人间烟火,与社会生活隔绝,拒绝反映社会现实,都绝对写不出来鲜活的有价值的寓言作品来的。

也许有的寓言作者会说,我从来没有踏入社会生活的门槛,也发表过不少寓言作品。别忘了,你是读书人,书籍是社会生活写照和总结。这说明你的寓言还是源于生活的,间接而已。

(二)好的寓言总是与社会现实密切关联

好的寓言总是与社会现实密切关联的,既要取材于社会现实,又要干预社会现实。鲁迅、冯雪峰、黄瑞云、刘征等作家的寓言都是我们学习参考的典范。先来看看鲁迅的《螃蟹》:老螃蟹觉得不安了,觉得全身太硬了。自己知道要蜕壳了。‖他跑来跑去的寻。他想寻一个窟穴,躲了身子,将石子堵了穴口,隐隐的蜕壳。他知道外面蜕壳是危险的。身子还软,要被别的螃蟹吃去的。这并非空害怕,他实在亲眼见过。‖他慌慌张张的走。‖旁边的螃蟹问他说,“老兄,你何以这般慌?”‖他说,“我要蜕壳了。”‖“就在这里蜕不很好么?我还要帮你呢。”‖“那可太怕人了。”‖“你不怕窟穴里的别的东西,却怕我们同种么?”‖“我不是怕同种。”‖“那还怕什么呢?”‖“就怕你要吃掉我。”(1919年8月21日《国民公报》“新文艺”)

寓言《螃蟹》,是鲁迅所处社会现实的反映,危机四伏,民众惶惶不可终日,其寓意深刻,它警示人们:危险往往就在自己的伙伴中间,抑或就在自己的身边。

又如黄瑞云的寓言《石头与海瑞》:一块大型的顽石趁着山洪从山顶上滚了下去。它撤击崖岸,越过陂陀,一路翻腾飞滚,砰隆直下。所过之处,打折树木,订折树木,碾平丰草,所有碰着它的生灵都遭受灾殃。山下怡好有个海公庙,祭奉明代的清官海瑞。这块石头哐当一声撞开墙壁,推翻栋宇,直冲到海公塑像的面前,差点没有把塑像打得粉碎,却也劈头盖脸给他泼了满身的泥浆。‖消息马上传遍遐迩,成千上万的人都来看这块似乎要摧毁一切的石头。‖石头神气起来了,它冲着海公嚷道:“你就是那个叫什么海青天的嘛?”‖“下官便是!”海公回答。‖“嗨,名气倒是不小!”石头喝道,“但现在你得放明白点,人们来看的可不是你啊!你去听听,大路上到处沸沸扬扬,人们传说的可是我的名声呀!懂吗?”‖“懂得!”海公回答,“人们曾经记得我,说来惭愧,他们认为我多少做过一点好事。不错,现在人们到处传说的确实是你。但你也得放明白点,人们将记得你,可惜不是由于你的仁慈而是由于你的暴行。”

《石头与海瑞》有其特定的写作背景。1965年12月17日,姚文元在《人民日报》发表《评新编历史剧》,诬陷《海瑞罢官》的作者吴晗“攻击毛主席”,“反党反社会主义”、“这彭德怀翻案”。当天晚上,黄瑞云先生满含义愤,写出了《石头和海瑞》。这是作者受到文革浩劫社会现实冲击的反应,既再现了荒唐残酷的社会现实,又揭示反动势力的猖獗是短命的昙花一现,其罪恶终究要被人民清算。“四人帮”的垮台后,验证了作者的预见性。《石头与海瑞》为寓言界的朋友提供了一个样板——好的寓言,必须反映社会现实,针砭时弊。

只要密切关注和紧紧把握社会现实,所创作的寓言无论篇幅长短、体裁如何,都会受到读者欢迎的。余途创作和发表过大量的“一句话寓言”,虽然多是数十字,意义却非同小可,颇具震撼性。寓言与杂文是近亲,都以讽喻和针砭见长,不同的是,一个是形象思维,一个是抽象思维。余途的“一句话寓言”又可称之为“一句话杂文”。譬如:“刽子手的最大谎言就是把人脑袋按在水里还说已经手下留情了。”“与滚滚车流相向高速而行的结果只能是死路一条。”“发声的往往是少数人,沉默的却是多数人。”“不知自己是人是鬼,找一面镜子照照便知,这面镜子叫良知。”

我的寓言创作,在关注和干预社会生活方面,一直持积极的态度。近年来,每年都发表寓言100多篇。这些作品,几乎篇篇都紧扣现实社会,鞭挞丑恶,针砭时弊,反映群众心声,被誉为“寓言杂文”。最近两年的《杂文月刊》,几乎每一期都发表我的寓言,另外还有两家党报在言论版专门为我的寓言开辟专栏。他们之所以看重我的寓言,主要是因为我的寓言取材于现实生活,对社会各种弊端敢于针砭。下面,试举一例,就教于同行师友。

《孙悟空四打白骨精》(人民日报社《讽刺与幽默》2019年7月5日发表,《杂文月刊·选刊》2019年8月转载):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时届新世纪新时代,孙悟空又演绎一出四打白骨精的新篇。‖孙悟空护卫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功德圆满,被封为斗战胜佛,四季闲暇,尽情游览,好不快活。一日,他来云游到了东土上空,偶生探视故乡情愫,于是按下云头,隐身而降,落在某地市民公园内。‖一位老妇人,唇红如血,服饰俏妖,拍手打掌,嘴冒白沫,滔滔不绝,边扭边吆喝:‖“老身娘胎里面干革命,活到新时代,福报厚厚。父亲老八路,一人歼灭日军一个连,英勇就义。母亲老民兵,被鬼子掠进碉堡施暴,掐死泄欲鬼子兵,炸飞堡垒,壮烈牺牲。我刚满月时,让鬼子狼狗叼跑了,狼狗嫌我干枯无味,弃于荒郊野外……”‖围观者,里三层外三层,掌声雷动,呼声激荡:“大命不死,必有后福,长命百岁……”‖老妪神采飞扬,激动不已,双颊红透,仿效时尚靓妞,摇臀,耸肩,挺乳,继续吆喝:‖“老身不缺文凭,本科的,硕士的,博士的,三样全有。咱官阶不高,正处二十年,两袖清风,为官清廉。老身最大嗜好,就是著书立说,已出版专著百部,而今仍然笔耕不辍……”‖围观人群中再次爆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伟大的奶奶!”‖悟空隐身坐在一旁的大槐上,越听越觉得离奇,心想这是何方神仙下界,如此厉害。他再定睛瞄瞄,发现老妇人体内有股邪气向外幽幽散发,掐指一算,想不到,她竟然是自己取经途中打死的白骨精投胎转世。她吆喝的全是谎言,她根本不是什么烈士遗孤,父母均系无业市民,双双因病早亡。她一个半文盲刁妇,何来高知文凭?太会吹牛了,罪过,罪过啊!悟空又想,她无论怎么厚颜无耻,欺世盗名,毕竟是条人命,万完不能伤害。不过,教训还是必须的,那就让她自打己脸,自行辟谣吧。‖悟空思忖至此,念念有词,将无形之手向老妪一指,说声“打”,只见那老妪抬起双手,对着自己的两颊扇个不停,边扇边叫喊:‖“我该死,我造谣,我说的全是瞎话……”‖“神经病!神经病!”围观群众一轰而散。

这篇寓言的诞生,是社会怪相对我刺激的结果。当下有些投机分子热衷于,用时髦的政治标签来伪装,把自己的先天和后天都打扮得“红彤彤”的,欺世盗名,寓言故事旨在唤起人们的警惕性。该篇作品发表后,有的朋友当天就给我打电话,说《孙悟空四打白骨精》打的就是他们单位的老妖婆。

近来我集中一段时间阅读了一批新近见诸各类媒体的寓言,感触颇深,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当下的寓言,真正联系现实,针砭时弊,为民鼓呼的,少之又少,用凤毛麟角来比喻,毫不为过。有的寓言作家出版了多个寓言集,从中竟然找不出一篇关注社会问题,与人民疾苦相关的。他们写的都是些什么呢?是重来复去的已经把人耳朵磨出老茧的道德说教和心灵鸡汤,譬如倡导学无止境,刻苦进取,谦虚谨慎,助人为乐;嘲讽骄傲自满,浅尝辄止,故步自封,自私自利,等等。这些陈旧老套,了无新意的东西,只能哄哄小孩子,成年人是不会看的。眼下有个流行语,说寓言是孩子的专利。这种说法违背寓言初心,寓言的初心是面对成年人劝戒、讽喻和警示。中国古代寓言,几乎都是为成年人写的,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寓言为例,多数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全是讲给王侯将相听的,孩子根本理解不了。现在的孩子之所以喜欢古代寓言,那是被其中的有趣的故事吸引的,孩子喜欢听故事。

有的寓言作者讲究“发表是硬道理”,“成人不读,孩子需要”,闭门造车,大码忽悠孩子的文字,赚了稿费就沾沾自喜,自我感觉良好,根本不关心社会现实,不体察群众疾苦,不为百姓痛痒鼓呼。君不见,哪一天没有儿童报刊和书籍发表哄孩子的文字?当然了,如果没有人写哄孩子的东西,儿童报刊社和出版社岂不要关门?我这样讲,丝毫没有轻视儿童寓言的意思,但是,儿童寓言也需要创新和提高,否则就难以繁荣发展。

寓言作家极少涉猎社会题材,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为寓言创作提供了浩瀚的素材,为什么只有极少数人深入耕耘呢?粗略分析,个中原因不外乎“三怕”、“一缺”。一怕深入生活,二怕耗费脑筋,三怕招惹麻烦。关注社会,针砭时弊,容易招致邪恶势力打击报复。“一缺”,就是缺乏推动社会进步的担当精神,只要“一缺”什么就免谈了。相比之下,还是挥洒哄孩子的文字来得潇洒惬意,且平安无事。

(三)寓言需要通过故事反映现实

寓言需要通过故事反映社会现实,寓言人应该在编制故事上下功夫,彰显才智和贡献。故事是文学作品的载体和依托,离开生动有趣、让人恒久记忆的故事,文学就会干枯无味,失去感召力,无人问津。美国犹太裔小说家、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辛格说:“文学就是讲故事。把讲故事从文学中取消,那么文学便失去了一切。”(《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访谈录》,裴善明编,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10月版)中国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的作家莫言在其获奖感言中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这不是他谦虚,而是在说明,我之所以获得诺贝尔,是因为我善于讲故事。由此可见,故事是文学作品的举足轻重的要素。

对于短小精悍的寓言来说,故事则显得更加重要。用时髦的话讲,故事是寓言的硬核。在国人的语境中,“寓言故事”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整体概念。没有故事,很难称之为寓言,无论多么有意义,也不过是干巴巴的说教。只有蕴涵生动有趣故事,才能很好地承载寓意,让读者留下恒久的记忆,领略其深刻的教育和启迪。创作一篇寓言,把故事编制好就足够了,有的作者喜欢给故事提炼出一二句语录式的文字,生怕读者理解不了他的高深的寓意。大可不必越俎代庖,寓意还是留给读者自己琢磨为好。评价一篇寓言的是不是佳作,主要看故事好不好,而不是画蛇添足的警句。

好的微型小说、闪小说一般都有精彩的故事,值得寓言作者学习借鉴。我曾经给自己的寓言创作定下四条标准,其中一条就是,把寓言写成微型小说或闪小说,赋有文学性,蕴涵生动有趣的故事。回眸小结一下,近年所发表的600多篇作品,基本上都做到了,当然有些篇什不尽人意,存在缺憾。我将积极地密切关注现实生活,努力向同行们学习,争取在有生之年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寓言故事。

(《中国寓言研究》(第三辑)发表,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21年10月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