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侘寂》有感
《侘寂》是美国作家科伦游历日本时以非主流意识下写的一本随笔集。我用一天时间读完了整书,却用三天时间满脑子都在臆想“侘寂”这个来源于日本的汉语词汇。
书里“侘”的本意是简陋,“寂”是旧的本意。它所表达的是极简风格的一种美学再现和审美体验。
侘寂这个古老的日本美学概念,它是否定主流,强烈的个人审美的一种极端的思想体现。
而原书的作者认为:
侘是空间的,寂是时间的;侘是哲学的寂是美学的;
侘是主观的寂是客观的。
侘寂一词又是带有禅宗思想的。生活中诸如杯子可以禅,书本、房间都可以是禅宗之美。这就不难解释侘寂又是相对主流中非主流里一种带有反差意义的质朴的、残缺的那种不被大众所接纳的一种“另类”之美。而它们又都存有抽象的理想意义的美,那就是简单自然的品味。
都市越繁华越需要侘寂。越平庸越反叛,越热闹越冷淡。人们一边过富足的物质生活一边又需要宗教苦修来“侘寂”。以此删繁就简,逃离喧嚣向往自然…
故而,现代生活中侘寂不是更庸俗而是更脱俗了。
侘寂现在作为一种风格进入市场。也正被一些人所接纳和热爱。当然,综上所述再回望我的半生,原来我的骨子里早已融合了“侘寂”。
早在四十年前,母亲就责怪我不同于其他女孩子,打小就不喜爱花花绿绿的物件,诸如衣服和饰品,甚至结婚前我都是同一色系的牛仔裤和黑白灰。直到今天我依然喜爱那些极简风格的棉、麻制品。即使偶尔换了其他风格,也是入不了心的,与我只是短短的缘分。
想想这些年无论行走还是居家,都是简单自持。山野乡村,大漠古镇皆为我所动,当然却也为此行走多处。至于家中陈设绝无奢侈品。记得多年前小妹总说姐姐的家里总有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家人们说的多了,也就逐渐改变了一些。可无论怎样变化骨子里的东西是永远改不了的。
侘寂在主管意识里成为我解析自己行为艺术的一种固有定论。无论对与否,总之我是热爱且向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