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封授天隳山
纪廷孝
这是大唐贞观年间。
一棵大树,虬枝入云。树下,算命摊子。摊主是位六十岁上下的游方道士,皂衣白须,仙风道骨。摊前书写:“李半仙茅山神算,预知凶吉”。
一位约莫十三四的小女孩,粉面桃腮,唇红齿白,细眉入鬓,杏眼春波。粉衣绿裙,长发齐腰,鬓边斜插一朵黄花,额上正中点着朱红的五梅花,手持着一枝山花,口中哼着小曲,蹦跳着走过算命摊。
女孩退转身来,饶有兴致地看着摊前地上的字。道士:“小仙姑要算命么?”
女孩掩口一笑:“啥子仙姑哦,小女子凡人一个。”说的却是四川话。
“我那招儿上写着半仙,可不是吹出来的。只可惜有人仙根比我深而不自知。”
“挖坑吧,我才不上当呢。”
道人拈须笑言:不算也罢,我送你两句话结缘:“红鸾将动,贵人成双。兔来凤舞,天授登堂。”
女孩道:“你这一说,我倒要算算了。”道人道:“天机不可泄漏,到时自然明白。”
女孩:“那我可不给钱啦。”
道人说:“以后会给的。”
“以后那里得见?你晓得我赖账不?”
“庚子七月间,中岳嵩山见。赖账是万万不会的。”
“那你等吧,到时连本带利地付你。”女子嫣然一笑,以为自己耍个小狡狯,占了大便宜。
“就等你这句话,贫道先谢过。”
你道这神仙何人?算命者李淳风,与另一异人袁天罡都是大唐著名的相学家。传说后来二位受命为皇帝寻找吉地,曾先后来到四川龙泉驿官道侧的长松山,但见青松滴翠,缓山如龙,祥云缭绕,百鸟祥集。皆叹“此处埋骨,兴旺子孙,福禄寿禧,大利前程。”一位埋下一枚铜钱为记,而另一位插发簪为记,事后皇帝派人勘验,只见刨开浮土,发簪竟然捅在钱币中间方孔之中,令众人啧啧称奇。
武皇圣历二年(699)夏,众大臣提出由于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粮食歉收,饥民遍野,民怨沸腾,应当去五狱祭天。武则天也被这些舆情弄得心情烦闷不已,便选址中岳嵩山登临散心。
皇上所到之处,古今同例。大路禁车马,小道限行人,自是扰民无数。自然也有几个精心选取的地方供皇上表演亲民剧,这剧本、台词的预先编写,这仔细挑选的群众演员,到时都深深入戏,剧情亲切热烈,感人无数。这年的祭词由一个叫胡超的臣子朗读,再之后是大撒币,向崇山峻岭投出搜刮的民脂民膏,根本不打算收回,全然不顾及全国民众的火热水深。
天子回辇的小道。旌旗飘舞,乐声悠扬。忽然前面一片骚动,有军士来报,前边路边有一老道挡道,赶他不走,抬他不动,声称要面见女皇。大凡有币撒,心情都是蛮好的,女皇并不例外。
她宣道士来见,却见一位道人,黑色道冠束着银发,白须飘冉,一双芒鞋,手执一柄拂尘,背揹一顶无顶草帽、一支铁剑,肩挎一只家纺麻布印染蓝花小包袱,一色的浅灰布衣裤长袜已洗得泛白,右腰间挂着一个小葫芦,不知装的是丹药还是老酒。见了武皇也不跪拜,打了个稽首道:“贫道拜过皇上。”
武则天问道:“你挡在道上知罪吗?”
道士:“贫道只是如约而来。”
“约谁?甚事?”女皇的口气变得严厉起来。
“约那位当年算命之人讨卦钱。”
女皇吃了一惊:“敢问这不就是洛阳相遇的奇人么?”
“不敢。贫道李淳风给吾皇请安。”
“你那算得还挺准的。朕说过要好好谢你。”
道士再稽首:“不过尔尔。”
“你该记得太宗时,有人献过一篇《秘书记》说‘唐朝三代之后,女主武王取代李氏据有天下。’太宗密召你咨询此事,你说:‘我根据天象推算,这人已经出生,就在陛下的皇宫里,从今以后不超过30年,这人当做天下的君王,并几乎要将大唐王子孙杀尽。’太宗说:‘凡是有嫌疑的统统杀掉,怎么样?’你回答道:‘这是天命,未来称王的人死不了,现在,已经在皇宫里,是陛下的亲属。经过30年后,这人也已年老,老年人则会有慈悲心,即使是改朝换代,对陛下的子孙.也不会怎么样了。如今即使找到此人将其杀死,老天或许会生出更加强壮而严厉狠毒的人,恐怕陛下的子孙无一能幸免其死。’太宗认为他说得对,于是不再过问此事。朕为此事也得感激你。”
“平生所学鬼谷、君平先师卦术甚浅,无非蒙对了一二。”
“说吧,要多少?”
“钱财于贫道徒增负担,更是身外之物。”
“那我把嵩山封给你吧。”女皇抬手指着身后说。这皇帝们江山坐稳了其实并不拿江山当回事,一高兴了这山赏给左邻,那水划给右舍,而有的友好邻邦只要疆土,不要外族,这些土地上的人们被驱赶,被杀戮,不在皇上关心的范围。所谓爱国,便只是一句忽悠。
“贫道只求成都天隳山下、升仙水前、送客观边三亩薄地,追随师祖李老君与师兄张伯子。”武皇慨然应允。从这年起,武皇的思想有了大的变化,从迷信佛教转向神仙、长生的道家思想。
于是李淳风到成都升仙桥边,修楫已经破败的送客观,这观的位置正当北门要冲,古来成都人接亲送友由此经金牛道南来北上,习惯于斯地告辞揖别。有情有义的成都人呵,送客观承载着多少深情厚谊!
至南宋京镗治蜀时,整修升仙桥,并更名为驷马桥时,还时常流连于送客观,与一个自称来自茅山,须发皆白,不知岁数几何的老道下棋呢。
无独有偶,李淳风的密友袁天罡,离开长安后也回四川成都故乡养老。卦前数月身体依然倍儿棒。当时有位叫高士廉的朋友问他,“你再回长安后想当什么官呢?”袁天罡坦然回答道:“到了今年夏四月,我寿数就尽啦。”当年四月,袁天罡果然溘然长逝。其后葬于邛崃白鶴山道家灵山。再后来墓虽盗毁,遗迹尚存。
20世纪80年代初,河南登封一名农户屈怀西,上至中岳嵩山之巅采集草药,于山顶极为险峻的石缝间,偶然捡拾得一纯金简片,此片长36.5厘米、宽8厘米,厚不足0.1厘米,重量为233.5克,为武则天时代的“除罪金简”。正面镌双钩文字:“大周国主武瞾(zhao),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旨中岳嵩山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瞾罪名。太岁庚子七月,甲寅。小使胡超稽首再拜谨奏。”此是我国历代帝王封禅祭祀名山大川所用实物例证。“投金简一通”,这玩的可不是一个小数目。